赚内容的钱,还是赚往内容里掺水的钱?
赚内容的钱,还是赚往内容里掺水的钱?
2023年6月25日
参考资料
【万维钢的解读注意力商人】
【雄性堕落】
【东东枪与老六对谈内容付费】
广告就是往内容里掺水?
原来根本没有“广告”这个概念。
直到有一个人叫小戴,他免费、主动在《纽约太阳报》发了一些商家的广告,等这些商家尝到甜头了,再去找他们要钱。 所以小戴等于说是一手造就了现代传媒广告业。结果非常成功。九月份发刊的《纽约太阳报》到了当年年底就成功实现盈利,然后 1 年之内就成了纽约市最大的报纸。当时有些富人和政党赔钱办报纸,那都是为了宣传 —— 而小戴的目标非常单纯,就是为了赚钱。
只不过他赚的不是读者的钱。
读者,其实是他的产品;商家,才是他的顾客。他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再把注意力转卖给商家 —— 小戴,其实是个“注意力商人”。
B站的推荐算法就是在进货你的注意力。虽然你没有重置大会员,没有付费。但是你的观看行为,点赞记录停留时间,让B站记录下来应该给你投放什么样的广告。
然后挟天子(所有用户的注意力)以令诸侯(广告主)
所以你如果在白嫖B站,其实在被B站白嫖。
所有需要挑选的内容,本质上都在进货“你的注意力”去贩卖。
在当下,挑选一个付费的优质的信息源和内容渠道,简直是最重要的一件儿事。
因为你的注意力和时间,每天大部分都用在上面。
刷手机的悲剧
斯坦福大学的传播学教授克利福德·纳斯沉痛地说:“环顾四周,你会发现人人都在一心多用……几乎所有一心多用的人都认为自己是高手。但你知道吗?其实他们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在每个任务上都非常笨拙,他们自始至终在分神,记忆力乱作一团,更搞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分析推理能力也是一塌糊涂……”这说的,还是斯坦福的学生。
其实何止大学里,我们工作中,不管是开会,还是去听讲座,也有相当比例的人在玩手机,更何况那些没有自制力的大学生。我读书的年代,连互联网都没有,所以我们上课对老师最大的不敬,不过就是走神或者去偷看一些班上好看的女同学,如果是生在今天,也许我也是刷手机的一员。
注意力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拱手送人了吗?
避免狗屁工作
我个人观察,常年做狗屁工作会让人迟钝,其中一个表现就在于人会渐渐无法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以至于形成一种习得性的笨。
所谓狗屁工作,按照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的观点,即那些毫无意义的工作,比如,用假数据填写一堆根本没人在乎的表格,或者在一个既无展品也无人的博物馆展厅里维持秩序之类的,狗屁工作种类繁多,古今中外都有,很多时候,其从事者们甚至都无法为之找出一个正当的存在理由。
日常生活中,如果领导直接给下属分配狗屁工作,可能会遭到怀疑甚至拒绝,此时,为了把狗屁工作强压下去,领导就会编一套说辞,谎称这事多么多么重要,而下属面对威压和哄骗,或许会不自觉地催眠自己,心说也许这事真的很重要,这样才能缓解工作时感到的荒诞和虚无,然而,狗屁工作就是狗屁工作,并不能让人体会到丝毫的重要性,那么此人在做事时,内心欺骗性的解释就会和切身感受错位,如果此人反复地在“重要性”的问题上自我误导,把毫不重要的事硬生生地认定为重要,那他就会渐渐失去对“重要性”的判断能力,后果之一就是做事主次不分,抓不住重点,等没人分配工作需要自己做主时,就会陷入不知从何下手的懵逼状态。
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去某公司拜访多年不见的熟人,办公室里看到他正和同事争执,原因是熟人正在给大老板赶一份会议PPT,下午就急用,但做到一半时,某页上的四个标题该怎么排序他拿不定主意,就问旁边同事,同事给了个建议,熟人为难了一会,还是做不了主,于是又打电话请示上级,我在旁边看了一眼,心说这四个标题是并列结构,在逻辑上没有先后顺序,怎么排都行呀,有啥可纠结的?等一会熟人请示完了,总算排好了标题,但又犯了愁,嘀咕说这标题前边的序号是该用汉字还是该用阿拉伯数字,旁边同事不耐烦说都可以,熟人嘀咕:“不行啊…这是大老板在会议上要公开宣读的,格式都有要求” 我听了以后心里就特么起急,首先我觉得这序号用啥形式不重要,而且就算有格式要求,你可以先往下做,别卡在这,回头搞清楚了再回来改,眼下的重点应该是先把PPT赶出来才对吧?做事咋分不清主次呢?
其实我这熟人原来挺正常,几年不见竟然迟钝成这样,后来听他家人抱怨,才知道他刚毕业时性格拘谨客气,渐渐成了办公室里的老好人,上面有啥鸡毛蒜皮的破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但每次交代狗屁工作时,上级都得假么假事地嘱咐一句“事关重大,马虎不得”,于是,我这熟人就陷入了一种所有事都重要的战战兢兢中,然而,“重要”是相对而言的,如果眼前的事务在重要性上没有区别和起伏,那人就无法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权重,以我观察,“提纲挈领主次分明”其实是一项做事技能,但这项技能却会在常年的误导中被逐渐荒废,我这熟人就是牺牲品之一,他在生活中甚至去哪吃饭,去哪看电影都得纠结磨叽半天。
很多人都说过,狗屁工作会毁人,让人虚无,痛苦,失去创造力,其实,以我之见,狗屁工作做多了还会让人变笨,让人陷入一个个无谓的纠结,而这种笨实则源自于外界与自身常年合谋的误导。
后来,我熟人赶出的那个PPT确实被大老板在会议上宣讲了,只不过大老板自由发挥太多,再加上时间有限,还没有讲到四个标题那页就散会了,自那以后,除了我这篇微博之外,再也没有人提起过我熟人那“事关重大”的工作。
东东枪与老六对谈内容付费
读库的APP必须付费,没有任何免费的内容。
核心逻辑就是,读库要挣内容的钱,而不是在内容里掺水的钱。
不要收割你的注意力,而是真正给你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