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书影音札记(彩蛋?)
寻找智美更登,电影最大的麦格芬并不是智美更登,我觉得反而是那个神秘藏族女子的脸,因为电影几乎没有人物的脸部特写,唯一的人物脸部特写或许只有在电影里面的摄影机拍窗边的男人,可是在大银幕前的我们依旧看不清。
导演对计划生育对藏地的影响在电影里面经常有展现,有个镜头我印象很深,墙上出现半句标语“少生一个孩子”,然后下一场戏出现下半句标语,“多供一个学生”,此时老者却在讲述非常具有哲学性质的话。我甚至觉得里面所有小朋友的形象都是在为这层社会表达服务的。像导演多年后的《气球》也聚焦于计划生育。
电影的母题我想或许是“放下”。看完这部电影,我也放下了一些执念。为导演越发地感到遗憾,真遗憾啊。他并没有到达他的巅峰呀!
电影里面在汽车里在公路上男人讲述自己的爱情故事,提到了在夏河在拉卜楞发生的一段爱情故事,我立马想到了贺老师,她爱极了夏河,爱极了拉卜楞,于是我鼓起勇气把这部电影讲给她。收到回复后我特别感动,那种感觉就像拾回从前的美丽记忆,我的普鲁斯特时刻!她是我成长里面带给我好多力量的老师,一直都挂念着。我记得从前很难捱的时光里,我都会想起她曾经对我的认可,以此抵抗抑郁。在她的课堂上,我还认识了对我好重要的朋友。以及,小影迷和大影迷相认,好开心好激动哦!
很感激贺老师!一直以来都是。
我感觉这部电影一点都不好睡,虽然好多朋友都说它催眠。我就一点没睡着,尽管我中途走神了好几次。因为几乎全是固定镜头和长镜头,而且注意力会更多地放在声音上,有的时候没有精力去跟上字幕和画面。
其实前半部分感觉不是很阿彼察邦,我甚至以为他快要放弃魔幻现实主义啦。但是后半部分老人倒地那个长镜头开始,真的好喜欢。感觉还是好阿彼察邦的!我看到了从《能召回前世的波米叔叔》延伸出来的气息。从“连接记忆”后,或者说“共享记忆”到宇宙飞船砰砰砰飞天,我的心脏在颤抖。来自宇宙的信号,来自大脑的难忘记忆。(此处我当时想到了《宇宙探索编辑部》!!!!哈哈哈哈哈)其实我最开始以为是在这部电影是在解构普鲁斯特效应以及声音与记忆的关系,其实到最后我感觉远远不是,或许我还有很多部分没看懂吧。
还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是导演在电影里面和观众的互动,调音师讲:“用不同的设备听声音感受是不同的”,作为观众的我突然惊醒,是哦,我会心一笑,然后更仔细地去感受声音。(其实那场乐队演奏的戏我还想吐槽一下的哈哈哈)
这个月看了两部动画电影,一部院线,一部非院线。院线是《蜘蛛侠:纵横宇宙》,非院线则是《红猪》。这部是成年以后才看的宫崎骏,其实现在这个年纪(我还是很年轻的哦)再看宫崎骏和以前的观感好不同。飞翔,或者说自由,是他极其喜爱的主题。他过往的好多电影,都对飞翔的描绘。到这一部,依旧是浪漫自由的飞翔:永远向往自由的飞行员,充满活力的女孩,等待飞行员的美丽女子,红色的飞行器,蓝天白云与包容创伤的大海。
其实它里面隐藏创伤情绪也令我动容,他作为战后的那一批动画导演,那种作为左派导演那种深深的普世情怀令我非常感动。想到了一句我好中意的歌词:
崇拜宫崎骏天空作的诗,巴不得听到下辈子——《河童》杨千嬅
哈哈哈哈哈哈,其实比起这一部,我还是更爱《哈尔的移动城堡》和《天空之城》。
其实每次看到许鞍华大笑的时候我都想哭,她是好特别的存在。比起纪录片里面众多大牌对她的评价和描述,我更喜欢前半部分她家人说的话,那是她生命以及电影的根。永远为好好拍电影的许鞍华感动! ! !她的电影我看得很不完整,但是我一直都记得,我当初看完《客途秋恨》时候那种深深地触动,太令人动容了,那种复杂的情绪杂糅在一部电影里,我也是极其复杂的感动。
PS:
去年听波米的节目听到他讲许鞍华的事,双眼泪汪汪。她在那样的情况下依旧勇敢去金马,就像波米说的,“哪怕是为两岸三地恢复哪怕一点文化交流呢”她就像泰坦尼克号最后甲板上演奏提琴的人,勇敢而美丽。
以及前段时间听许鞍华讲述和Leslie的事情,她是很开心聊的,尽管她很遗憾她数次错过和张国荣的合作,但是我听她聊的时候,感觉她从来没认为哥哥离开过,我又是双眼泪汪汪。
以及,边个话许鞍华容貌唔好?佢咁咁咁咁可爱! ! !她超可爱好不好!
开始补全杜琪峰。俗话说:“天上雷公,地上杜琪峰”。
我没有意识到,看到最后我竟然在流眼泪。这部电影本质上还是一个循环结构,但是搭建得很简单好温暖。杜琪峰这方面像北野武一样,直男硬汉导演拍这么温情的电影还挺有一套的。我好喜欢那辆鹅黄色小车哦,太可爱了,在这辆车里面摆满零食,然后行驶吃一会儿开一会儿一定好幸福的。抛出一个疑问,如果有一天我也变得好肥仔,还会不会有人喜欢我呢?三米演技好灵动啊,我也喜欢极了《终身美丽》,“莫非可终身美丽~对你不止感激敬礼”
下一部银河映画准备看看《大只佬》哈哈哈哈哈哈。
本来这个板块叫“院线特别奖”,但是这个月看的院线大多都有所斩获啦,我想选一部很特别的电影放在这个板块。这是电影诗,诗电影。2016年有两部电影诗,一部是《路边野餐》,另一部就是《长江图》。
地理位置的变迁也是时代的变迁,情绪的变迁,生命的变迁。岸上的时间流速和水上不一样,她越来越年轻,我越来越老去。这部电影最好还是在大银幕看,我很疑惑,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催眠,可是,李屏宾这摄影怎么让人舍得睡去呢?关于摄影,为什么要用胶片拍摄呢,李屏宾非常自得地说:“因为是长江”。
我还觉得杨超可能受到了金基德导演的影响,很多符号和金基德重叠。我想,这部电影和娄烨那部电影的基点或许是一样的,都是时代和人,还有第六代绕不过去的时代情结。惊喜是竟然在里面还瞥见了俺的老家,我想那是属于我上一代的遗憾吧,时代与政策像车轮压在人身上,生疼。
李屏宾这摄影,真好!!!

晚上抬头看见了一架飞机掠过月亮,抓拍,可惜糊掉了,好可惜啊!!
不眠飞行。
当时的月亮。
感谢贺老师,感谢我的友邻,其实我这段时间也经历了生活的变故,尽管我不愿意讲,但是多谢你们,我能够拾取很多勇气与快乐,好好生活!
但求刹那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