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恋爱的雀斑小姐》之三段关系
上海电影节,队友买了两部电影票,观影地点就在家附近。他买电影票之前没有和我商量,我自然不知道他为何买了这两部电影,不过一看题目还不赖,部分勾起了我的兴致。
其中一部电影叫《不愿恋爱的雀斑小姐》。我提早来到了影院门口,坐在取票机旁边的休息角落吃晚餐,发现来看这部电影的人还不少,来取票的人络绎不绝。其中大多数是年轻的女性,也不乏独自来观影的人。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关注现实的电影。近年来生育率持续走低,东亚各国都面临少子化的问题,其背后是结婚的年龄越来越高,大龄的单身人士越来越多。那些到了婚育年龄还迟迟不结婚、不恋爱的人到底在想什么?他们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这部电影便试图去呈现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电影中能看到三条清晰的线索,分别反映出女主雀斑小姐和三个人之间的三段关系。首先是雀斑小姐和相亲对象,他们都是在母亲的威逼利诱之下去相亲的,两人都认为恋爱和婚姻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没有这两样,当下的生活仍然充实有趣。他们的这一共同点让两人迅速成为朋友,但男女之间后来有了不同的发展,男孩爱上了雀斑小姐,而雀斑小姐虽然喜欢男孩,但那种喜欢不是恋爱的感觉,所以不能接受男孩的爱,两人只好分道扬镳。一般人看到这里会感到遗憾,因为两人看上去是很相配的一对,却不能在一起。这也提示出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一类是不结婚不恋爱是因为没有遇到对的人,一类是哪怕遇到对的人,也没有恋爱的感觉和性的冲动。同时这一段关系也否定了相貌决定论——认为不结婚不恋爱是因为长得不好看。电影中的女主就是一个长相平平、衣着朴素的人,而且脸上还长了一颗大大的痣。
然而,人总归要离开原生家庭,在渴望独立的同时又希望有同伴。第二段关系则提示出在不结婚不恋爱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家庭”的可能性。同性合租在中国是很常见的事情,但在日本不一样。日本人注重私密空间,不希望因为给对方添麻烦的事情而烦恼,所以很少有单身人士会选择住在同一屋檐下。因此,当片中两位性情相投的女性决定一起生活时,她们的行为几乎等同于组建“家庭”,只是在这个家庭里,成员之间是朋友关系,没有性的羁绊,也无需共同养育孩子,但她们仍然像亲人一般,互相关爱、陪伴,给彼此温暖。我有过如此亲密的女性朋友,我们也都不是同性恋,所以我认为两人的决定很自然。这也确实提示出是一种可能性和趋势,不少单身女性已经在实践或计划这样做。但正如片中的故事那样,这样的“家庭”关系也是不稳定的,会随时因为其中一方要走入婚姻而终止。
雀斑小姐在朋友婚礼上演奏大提琴的那一段令人动容,可以称作是全片最出彩的一段。她梳了精致的发型,穿着黑色的礼服,看得出经过了一番精心打扮。她说话时显得有些急促、不安,拿起大提琴坐定后,终于变得沉着自如。大提琴的音色醇厚、内敛、坚毅,哀婉中带着悲伤,悠长却不平静,恰似雀斑小姐波澜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自己是如此的平凡,却又如此的与众不同,但无论如何都做不到追随主流的价值观,随波逐流。孤寂、无奈、坚定、喜悦、祝福……沉浸处,她的眼角有一滴泪水涌出,屏幕前的观众又何尝不是。
当家人们在争吵中终于如惊雷般地意识到雀斑小姐不是同性恋,但不会喜欢上男性,也没有性的感觉时,他们在一次早餐的欢笑中达成了和解。
生活归于平静,雀斑小姐工作的幼儿园又来了新的男同事,第三段新的关系似要展开。这位同事拒绝参加同事为他举办的欢迎会,却邀请雀斑小姐一起去影院看各自喜欢的电影,在咖啡馆相向而坐也是各看各的书,属于随性行事,绝不委屈自己感受的类型。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将开启一段共同的,又彼此独立、互不打扰的生活?但我想错了,对这类人而言,独处的时空神圣不可侵犯。影片的最后,雀斑小姐问这位同事为什么要邀请她出来,同事回答说对于恋爱和婚姻,自己和她持有同样的想法,想要告诉她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和自己持有同样想法的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雀斑小姐一开始是懵逼的,但道别后她开始了跳跃式的“日剧跑”。尽管他们与众不同,但确认自己不是一个人仍然是必要的,哪怕那个人远在天边,他们从此便不再孤单。
影片的另一个主题是女性主义。雀斑小姐在为幼儿园的小朋友制作数码连环画剧时,经第二段关系中的女性朋友的提醒,更改了《灰姑娘》的剧情和结局。为什么所有的女孩都梦想嫁给王子?为什么灰姑娘一定要通过嫁给王子才能获得幸福?如果灰姑娘不想嫁给王子怎么办?不嫁给王子她会幸福吗?改编的《灰姑娘》试图通过回应这些问题来反抗既有的观念,但她不仅遭到了学生家长的嘲讽,还遭到了代表男权社会的男性官员的警告。影片中,女性主义没有获胜,但暗含着打破旧有男权社会桎梏的意识觉醒和希望。例如,幼儿园的小男孩总是被同一个小女孩甩,老师找来小女孩问话,小女孩说”我喜欢你,但我不能和你在一起“。小女孩的言行是一种隐喻,仿佛就是雀斑小姐的缩小版,代表着某种与众不同和希望。小男孩对改编的《灰姑娘》故事饶有兴致;男同事也很认同改编的《灰姑娘》,意识的觉醒不仅在女性中发生,也在男性中发生。在这部电影里,男性是女性主义的盟友。
这部电影也让我想到项飙老师提出的“重建附近”的意义。实际上,雀斑小姐身边的很多人都不懂她,奶奶、父母、妹妹、同事,懂她的人几乎没有。反倒是不得已认识的相亲对象、偶然重逢的小学同学、新近的同事这些原本在远方、偶然与她产生联系的人真正走进了她的内心世界,与她之间产生了共鸣。重建“附近”,善待身边的陌生人固然是重要的,但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是否能超越与远方心意相通的人之间产生的共鸣?恐怕也是在当下的互联网世界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就像片尾男孩说的“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和自己持有同样想法的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这样的人如果就近在身边,那只能说是一种幸运。
最后,有一点我比较纳闷,就是雀斑小姐不会产生恋爱感觉这件事情。这样的人似乎实在是太罕见了。
-
mmxmmw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29 00: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