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林:书法的崩坏

书法的崩坏
进入新世纪有十多个年头,书法的世界仍然是乱象纷纭的,这使我想到手岛右卿的那幅名为《崩坏》的作品,这幅作品对于他来说,是他们二战失败后的一种心理的反映,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另一种含义,因为崩坏让我最先想到的是礼乐的崩坏,孔子对于周天下的制度的解体与春秋战国的烽火点燃的一种痛心,当然礼崩乐坏亦是说一种道德失落的征象,放在今天的现实亦可以的。但我这里没有大的雄心与能力谈论这个问题,只谈书法,只谈艺术,对于中国来说,是书法的崩坏,对于日本来说是书道的崩坏,其实书法也罢,书道也罢,意思差不多,出现的体制的或者古法的消亡,干脆说上帝死了,一切不知所措的,有点茫然,生于文革的我,在书法一门其实并没有严格的教育条件与文献资料的凭借,那时父亲从书店里购得的是一些活页的带有革命内容的字帖,其中还有一本《龙江颂》的隶书字帖,是荣宝斋出版的,没有书家的名字,在今天看来说是用的《曹全碑》的风格。在小时的我的印象中,大字报是我所接触的“书法”,白纸黑字,这是一种不安的字迹,是一种用笔杀戮的工具,那种字纵是有些人写得有水平,亦因为充满杀气而不值得珍重。
后来我在艺校学习中,到了末期,有一位叫李国强的同学爱好书法,他有一本黄自元的《正气歌》书法帖子,我们同学中爱好书法者包括我本人会用毛边纸与拷贝纸摹制一份用于练习。这个可以看出中国的书法,由于受政治情势的影响,出现崩坏的现象,而且是十分的严重的,当然文革结束后来努力恢复中,但亦是元气大伤,放开后的中国大陆,不仅西方的艺术蜂拥而至,日本古代与现代书法的资料亦鱼贯而入,不说“三笔三迹”,单说现代派的书法,那些名为少字,前卫的书法,就让你有一种震撼与耳目一新的感觉,亦让我们难以平静,或者难以能够继续静下来坚持传统的套路而变得疯狂起来,大家亦想试试那种激情热烈疯狂的感觉,而且当时的美术界的八五风潮已经兴起,我每读一期当时的美术杂志,总有一种心绪在涌动,或者有一种燥动不安的感觉。虽然我是时续时断的临着古帖,但总会用宣纸涂鸦一会儿,而且不断地读着能够买到的西方艺术哲学的书籍,所以我开始写有关现代书法的文字,第一篇名为《潮声的回响》,写完就给当地爱好书法的朋友看,他说关键是看编辑,放在今天的网站是看小编,对于投稿,我是初生的,所以我投入东北的《青少年书法报》,当时的主编是崔学路先生,那篇文章采用了,接着是《墨酒祭》连同胡写的一些乱字,大概有十多幅,一并寄到《青》报的编辑部,当时他们用了一个首版的整个版面给我,上面是文字,下面是从十多幅乱写的现代风书法中选择的两幅作品,分别是《水牛》与《书禅》,后来我写了《回归》入选全国第二届书学讨论会(西安),但学潮开始,社会形势出现变化,虽然我后来持续的写作,基本上是泥牛入海,再不曾有一点响声。于是我不得不沉下来,重新的深入传统,继续时续时断的古帖临写。
相当长的时间我是知道电脑的,但又有点畏惧它,怕坏了传统的生活学习方式,直到有一年,我在湘阴等地打工时,努力学习打字,电脑绘画,开始用博客写作,这是后话了。确实,我学会运用电脑后,我的视野重新的打开,虽然不是亲临其境,全国的书法迹象开始进入视野,各种的思想风潮能够接触一点,各种风格流派能够了解一些,这样我又有了发表意见的冲动,
今天的冲动算是对于过去的一种回望,我总觉得我们今天的书坛,可以用“崩坏”一词来形容,这里面有思想的崩坏,有道德的崩坏,有制度的崩坏,有心态的崩坏,有次序的崩坏,这种崩坏由来已久,近代以来,天不不太平的变革过频的时代,旧的不断地打破与毁坏,曾经漫长而宁静的生活方式不断的消逝,古老的生活与学习方式放在今天是荡然无存的。
本来没有书法一词,亦没有刻意为书法的方式,书法进入现代的展厅,还有官方的组织进行一种特别的把关,让书法一门,成了一种奇怪的有点类似过去科举制的进身方式,入选或中举,足够让运气好者身份上涨,字价高昂,更有官员因此心动利用自己掌握的行政资源入于这种官方的组织,天下的真正的平民书法的爱好者成了一种等待进身的秀才,基本上只有少数运气好的混入其中,获取一种食禄的书法官,或者艺术官,而且有某种可以吃到老吃到死的感觉,这个让天下的纳税人无形成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让某种信誓旦旦要减少吃财政饭的官员破功,成为笑话。
古代的书法虽然有皇室的提倡,但没有增加平民负担的,只是个人的事,是士人的一种生活方式,费用全在自己,很少有以此而食禄者,皇室提倡书法的心意本来是好,但有些官家比如李世民为了书法有点不择手段,一项是从辩才法师那里骗得王羲之的《兰亭》真迹,另一项死后陪葬了此一墨皇,让我们后人无法真实的感受《兰亭契帖》的真面,虽然有冯摹《兰亭》,但风神基本是与会与王羲之本人的相差太远,若要领会《兰亭》之风神,你只能从李世民的《温泉铭》与《晋祠铭》中寻找,而且此两帖又是碑,寻找风神便显得十分的不容易。
书法与官方原本没有任何关系,是中原人民原本的一种生活,或者在中国历史的初期,文字渐渐只是掌握在官方与少数贵族士人手中,但随着社会的演进,寒门或者说贫下中农亦可以掌握文字,学习书法,这个又与皇家为了招揽人才而举科举制是并行的(此一举措从隋唐开始),因为科举的士人的字会让他们的成绩增色(所谓字是敲门砖便是此意),所以他们会一边认真读书一边认真练字,当然是写得正正经经点的(印排布算点的),绝不是今天的人那样乱写,还有人用身体的某个部分来写,成了一个杂艺或者杂技,说难听点就是疯了。还有的流行某种官员体,充满奴性与恶俗。但我们知道正正经经写的只是工具而非书法,若者只叫字,在古代没有电脑,所以写字首先是为了识,若写得工整,漂亮,考试官看了会开心,给你打个好点的分,这样你成了进士,你将来的荣华富贵就要来临,这种诱人的前景让你不得不认真的学习写字,比如董其昌,因考试时考官说他的字写得不够好时,激发他在书法一门下十分猛的功夫,这个是明显的一个个案。
扬雄先生已经老老实实地告诫大家,忘记词赋,此是小道末技,自然亦应当忘记书写的技巧,当然还有雕虫小技的篆刻,干点正经的壮夫事业,放在今天干点别的什么,千万不要过分的留恋书法,这样会害了你的。当然我是不主张干伟业,我是爱好天下太平的,我是不喜欢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其它别的还是有的,总有能够干的事儿。
写字就是画心,就是渲泻,就是畅神,就是开心,就是喜乐,就是放松,就是养育心神,就是培育浩然之气,与读书的功用相同,这才是书法的本心,而不是其它。
如此我们回到书法的初心,回到书法的本来,退步到应当的位置,扫除今天的纷乱局面,其实就是在于心的洗涤,自我的调整,书法是什么?应当是什么?明白了这些,一切群魔乱舞的现象便渐渐消逝,书法的天地便会出现青天白日,朗朗乾坤。



了.


。


雷家林的书法作品














史穆的硬笔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