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夏天
我对北京的夏天印象历来不深,原因有二:
第一,从研究生到现在,在北京生活也不过五年;
第二,原来我是学生,毕业之后我是老师,暑假一般我有机会回海边的老家,北京的酷暑,一般会被我略过。
记忆中童年老家的夏天,竹席是铺在地上的,我们躺在竹席上,盖毛巾被,吃冰西瓜,挥舞蒲扇,旁边还有嗡嗡作响的风扇,南北通透的房间,晚上是不需要空调的,穿堂风很凉快。
室外的活动也很丰富:我和小伙伴会在早上相约去操场跑步,然后骑着自行车在人工湖周围的鹅卵石路上颠簸,不惧暴晒,正午在水塔底下看漏水的地方滋生游动的蝌蚪,七夕的晚上脖子上戴上串好的“巧饼”,躺在奶奶家的平房顶上,和堂哥堂姐“卧看牵牛织女星”。

那时候的夏天,为什么不热呢?
一定是因为总是下雨,下了雨,我和爸爸就很高兴地拖着塑料凉鞋去踩水,水花四溅的瞬间,我们根本不会记得炎热;
还可能是因为暑假作业很少,一放假,我就用很快的速度写完作业,然后假期剩下的时间仿佛都成了可以自己支配的快乐时光;
或者是家里有个菜园有只猫,我和猫咪在菜园里追逐,在欣赏猫咪纵身跃起的刹那,我忘记了炎热;
要不然就是因为住在海边,热了就一家人就骑着自行车到海边,迫不及待地跳进傍晚的海里,沙滩和波光粼粼的海面侵占了炎热的记忆。
北京的夏天,直到今年才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的夏天是炎热的,人们好像很难拥有南北通透的房子,风也在房间里迷路了几次,等转到你身上的时候,它也无力把最后一丝凉意奉献给你;
北京的夏天是炎热的,靠近行进中的汽车和空调,你会感到扑面而来的热浪,马路上的姑娘们不管穿什么衣服,最后都只剩下了防晒服和墨镜的搭配,真可谓“纵使相逢应不识”;
北京的夏天是炎热的,没有勇气的人们从一个空调空间无缝地对点进入另一个空调空间,谁都不想挑战40度的极端天气。
像儿时一样,我又一如既往地迎来了夏天。工作以后的夏天,按照道理应该更幸福了吧,没有作业,没有压力,完全的休息。我们甚至有了更先进纳凉工具和场所,空调,冷气充足的商场和博物馆,公共交通工具里甚至寒意袭袭。

但是,即使是假期,手机群里仍然有人在布置着各种各样的工作任务,同龄人有各种成果展示,你再也不是那个写完暑假作业就可以玩的小女孩了,深夜我们睡不好,开空调冷,关了空调热,手机里还查找着各种各样的攻略,担心着这种各样的明天。
这种夏天,不仅炎热,而且焦灼。
写着写着,楼上的小姑娘大声地在小区里喊着自己小伙伴的名字,邀请她一起下楼玩耍,被喊的小姑娘也欢快地回应着她,往小区楼下的滑梯秋千看去,有宝贝在快乐地尖叫追逐,北京的夏天,对孩子们来说,也许并不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