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铨院士:能源动力类专业能量巨大
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陶文铨了《#向往的专业#·院士对话青年学子》节目。

在节目中,陶文铨院士会同嘉宾和青年学子对能源动力类专业进行解析和展望,我谨依据节目内容归纳出如下三点:
第一是能源动力类专业沿着三个方向在持续发展;第二是能源动力类项目经济效益明显;第三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就业面宽广。
看完节目,我的感受是,对于今年的高考考生,选择加入能源动力类专业,就有可能找到创业的好项目。
二
第一是能源动力类专业沿着三个方向在持续发展。
能源动力类专业主要有三个分支:能源与动力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涉及到国家能源方面的各个领域。
全国能源与动力工程有210个左右专业点,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有20个左右专业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有102个专业点。
能源动力类专业已经并正在沿着三个方向持续变化:
一是计算机和信息领域融入到能源动力类专业内。
最重要的是引入了数值计算,比如,数值传热学就是用计算机仿真的技术来研究传热学。
二是研究的领域不断大幅度扩充。
能源动力类专业涵盖的范围,从整个全球到更大的天体范围,一直到微米、纳米,无所不包。
现在微纳米传热学已经成为能源动力领域的重要分支。
三是学科的融合快速发展。
比如,太阳能储能,储能要做熔融盐,熔融盐从材料角度来看,是材料专业需要做的一些事情,但是它涉及到比热、导热系数等,又是能源动力大类中的传热学的事情。
又比如,辐射制冷,用一种薄膜,这种薄膜贴在机场上面,夏天这个薄膜向空中发射能量,远远大于薄膜中太阳能吸收的热量,所以就起到了制冷作用,使机场不要用空调,也能把温度降下来。
这也是材料学和传热学高度融合的结果。
能源动力学专业绝对需要广泛的学科基础和相互之间的融合。
能源动力主要涉及到的是热能转换,能量转换一定要有机械,因此机械方面也很重要;
而机械运行中也必须要控制,所以自动控制、人工智能方面也很重要,而且要相互融合起来。
能源动力类专业在三个方面的变化不断与时俱进,课程内容也不断地随着学科的发展持续更新。
三
第二是能源动力类项目经济效益明显。
陶文铨院士举了一个螺旋推流换热器的例子。
上世纪9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技术专家发明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专利被大公司买断,国内要生产这类换热器要向国外买这个专利,但是价格昂贵,国内团队就研究改进了这个换热器。
原来换热器的板片是一块块分开的,国内团队把它连接起来,推出螺旋推流换热器,申报了两个专利。
新的换热器用到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原来的换热器每隔半年就要结垢,就要清理和换掉,新的换热器用了六七年,还在正常运行。
西安交大的学生通过节能减排大赛,也能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在陶文铨院士看来,未来的方向是更加清洁、更加高效、更加智能。
因此,我想,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创业项目更多,未来的创业机会可能会优于其它专业。
四
第三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就业面宽广。
陶文铨院士说:“我认为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学生就业面是很宽广的。
“只要跟能源的生产、利用有关系的专业工厂企业都是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就业范围,特别是我们现在面临能源转型,以及实现双碳目标,这样就业面就更宽了。“
在陶文铨院士看来,能源动力学类毕业生在企业里、工厂里、研究所里有很宽广的应用范围和工作场景。
看起来每个院士都觉得自己领域内毕业生就业是不错的,也许是他们所在的院校是国内的佼佼者吧?
从大层面上看也许确实是这样,只是具体到每个毕业生身上却未必如此吧?
——全文完——
郑重声明: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需转载,敬请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