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单|愿某些人的损无余能敲醒有余中的你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有老子原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还有下句,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这个世间总有人做事就是这样,反天道而行之,而且愈演愈烈,因为总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不劳而获或者说不经过一系列常规的劳心劳累而是动用一些手段和心思便能获得从别人身上攫取的物质和财富,一旦找到这种途径,便不断给自己想方设法补充这种快感,完全不会顾忌到此种做法是否和常“道”相违背,反“道”而行是否能正常走到底。感谢如今又有这么一部取材于现实的电影,揭露出了有这么反“道”的人最终是没能正常走到底。
昨晚一个人去影院看完《消失的她》,看之前已经看到许多介绍以及各自媒体对其的评价,大部分都是在提醒现今女生不要恋爱脑,找另一半时要擦亮眼睛看准人,要听得进父母亲戚朋友的建议,也有很多女生看完电影就对身边的那个他产生了怀疑、惧怕的态度。其实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揭露出来的是人性丑恶的一面,不关于性别,男女均如此。可能是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到如今社会, 如影片中的情况,要是一个男的因女方的财富较多而投机去做功课让自己表现出完全契合对方而达到最终如愿得到财富的目的,在社会上这种男人会被人瞧不起、甚至抨击和嗤之以鼻,但反过来要是一个女的这么功利主动去迎合一位成功的男士而达到最终目的,最多会被说成是有心眼、有心计的女人,最终却会慢慢的觉得这种女人的做法也是可以理解,为了自己和未来孩子的人生幸福没有什么不对的。可能女性更感性一些,容易将自己带入电影的情境,觉得自己就像女主一样恋爱脑,被男主的伪装蒙蔽了双眼,就算男主有过错并且一次次的重蹈覆辙仍然相信对方会改正。于是也会不不自觉地带入现实生活,在自己的生活里找寻电影情节的蛛丝马迹、一一对比。然后让自己头脑保持清醒。我想可能这部电影也是有这个目的和意义存在,毕竟,艺术以及文学作品会给欣赏关注ta的人带来或多或少的觉悟、警醒、提示等作用,最终目的是让观赏者能带着更高的热情去积极面对接下来的生活。
还有说到这部电影是制作团队的抓住现在消费群体心理的一次成功案例,确实如此,因为后期经过数据调查显示消费群里主要集中约在23-28岁年龄段,也就是现在的00后这一批人,这一批本身就思想独立自由,在现实更残酷的社会环境里本来就对爱情特别是婚姻持有一系列的迟疑和游离态度。这种电影这么一出,又更加迎合了实锤了他们内心的那丝对人性丑陋自私的一面的事实。然后更容易和电影达成共鸣,觉得这就是事实,这才是生活真实的写照和表达,才是真正演出了生活。电影除了上面说到的对观影人的一些提示警醒意义外本身作为商业产品肯定是要以TA的主要功能为主创造出商业价值,所以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对的,至于对观影者产生的影响和意义孰好孰坏,也要看观影人本身对事物的判断、对生活的理解力,对身边的人和事的判别。毕竟现在是个信息化社会,每天出现在身边的信息无以计数,真正能被你接纳和吸收,对你人生产生影响的是哪些要靠你自己在人生的长河中不断摸索、判别和甄选。 所以你若看在这部电影里到的只是人性的贪婪和丑恶,却看不到友情之间的互相关心、鼓励、安慰、成长,看不到曾经因此受过伤害却奋不顾身去保护同类的侠义情,看不到世间上存在着一方需求八方支援的号召力的激奋人之情谊........,时间美好的情谊仍很多,仍有真挚热烈的感情等待你去奔赴。
愿影片中的不给自己留下任何余地已经失去常人心性的“损无余”能带给日常中“有余”的你,愿你大多时间下都能保持清醒,纵使历经过千般磨难,纵使现在深陷谷底,愿你能抬头向前,坚实自己的内心,坚定踏出泥潭,拥抱明媚绚烂仍旧充满温暖的世界。
日记提到了1部影视
- 1部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