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欧陆纪行】荷兰 第一站:鹿特丹
摩登都市
鹿特丹这个城市颇有荷兰的风味,具有一股摩登气息,好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令人想起历史,到处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现代主义建筑。但这种没有文脉的感觉又与拉斯维加斯、迪拜等完全割裂过去只有现在的感觉又不太相同,毕竟现代主义发展到现在也有一百年时间,已具备作为“古董”的价值。所以我将鹿特丹封为“摩登城市”。【说白了就是我没看到老城区……】
摩登这个词虽然是“Modern”(现代)的音译,但在输入中国后历经的时代变迁内具备了比“现代”本身更富有情感的含义,平白带着一股时髦劲儿、新鲜劲儿和轻佻劲儿,到与毫不在意展示自我的鹿特丹暗暗相合了。
对于鹿特丹这个地名有印象,还要追溯到成龙的电影《我是谁》。记忆中是我最早一批看过的成龙电影,而且都是同爸妈一起看的盗版碟,这一系列还包括红番区、龙旋风。对《我是谁》至今为止唯一的印象就是成龙从一幢高层立面(即Willemswerf,由Quist Wintermans Architecten设计)滑下来的场景,从此之后我记住了这个场景的发生地——鹿特丹。当然这个记忆在我去鹿特丹的时候刚好消失了,于是再回首是两重天。
来到鹿特丹市内,主要也就是尽建筑系学生的本分,老老实实看建筑,反正别的也一无可看。我们选择住在鹿特丹地景建筑——立方体住宅中(Cube House,由荷兰建筑师PIET BLOM设计),里面恰好开了个青年旅馆,且并没有因此胡乱要价。旅馆在Beurs地铁站旁,也就是一出站就必然看到它。旅馆的房间设置在那几个倾斜的立方体中,地板当然是平的,中间插入一个垂直的交通体,入口大厅在立方体下面。里面的空间除了猎奇也并不新奇,总之是个靠外表唬人的家伙。




第二天一早天气晴好,我们乘车去郊外的小孩堤坝(Kinderdijk)看风车。其实我一向对诸如风车村、羊角村、北海渔村以及看郁金香、薰衣草等各种当地当令的花花草草兴趣欠奉,那时的我还处在不停看建筑的狂热中,但既到了荷兰,那么屈尊看一看风车也未尝不可。哪知道由于在荷兰看了过多的现代建筑导致生理性恶心,小孩堤坝一行到成了荷兰之行中最快乐的时光。微风轻拂,青草青青,阳光灿烂,一架架古旧的风车沿着河道徐徐展开,一直紧绷的心情也松散开来,终于体会到“旅游”而不是“见学”的乐趣了。




从小孩堤坝回来,又不得不投身建筑之旅中。下午我用一张模糊到只能辨清大致肌理的地图找到了隐藏在茫茫住宅区中由MVRDV进行改造的蓝屋顶公寓Didden Village。这是MVRDV在其故乡实施的第一个方案,对这个公寓进行屋顶扩建。MVRDV采取的策略是依然采用周边住宅的屋顶形式,但涂成一种夸张的蓝色。不过这个蓝色屋顶不采用鸟瞰或走到近前是无法发觉的,可以说是一种刻意的闷骚。不得不说MVRDV是个惯用巧劲的团队,但这种花哨的小技巧使多了,我怕他们会逐渐忘却如何扎实地做建筑了。




鹿特丹的标志性建筑物是伊拉斯玛斯桥(Erasmus Bridge)。设计这个桥的事务所(UNStudio)也是设计斯图加特奔驰博物馆的那家。有宣传词如是说:巴黎有埃菲尔铁塔,纽约有帝国大厦,那么在鹿特丹,便是伊拉斯玛斯桥了。据说因为其形态还得了个好听的昵称,叫“天鹅桥”。傍晚时分都花费在天鹅桥及其周边建筑身上了,早上的好天气一扫而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在桥边拍摄了一辑群魔乱舞的时尚大片后,只见缕缕夕阳穿透云层投射下来,伊拉斯玛斯桥身披数万道光箭,有种天鹅在被黑暗彻底吞噬前振翅欲飞却被魔王一把擒住洁白羽翼的挣扎之美。

隔天一早拎着行李去看库哈斯设计的Kunsthal。对比1992年完工的美术馆与2005年完工的音乐之家(Casa da Musica, Porto),可以瞥见库哈斯很多一以贯之的元素,还可以看到他在这些元素的手法上越来越纯熟的运用。举一个例子,我在音乐之家很是夸奖的双层波浪形玻璃立面,其实这个手法在Kunsthal就出现过,不过这里只是单层,而且用的塑料板,对于光影的处理和声音的隔离明显就不如音乐之家,而且单纯只起到装饰效果,不过能够瞥见这种手法的进化过程,还是颇为自得,可见大师也不是一天炼成的。


看毕便拎着行李直奔火车站,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心心念念的阿姆斯特丹了。
END
补:鹿特丹city walk







玄枫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年3月上迪一日游
- 邯郸安阳初冬游 下篇:殷墟、修定寺塔、林州太行山大峡谷 (5人喜欢)
- 邯郸安阳初冬游 上篇:响堂山石窟、邺城造像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