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n to 36
今早金子在支付宝给我转了2000块,微信说:“晚上的饭钱我就不管了,这是给你的生日红包,生日快乐闺女”。
再早之前的上周末,我跟金子说周三晚上不用做饭了,咱们出去吃。金子问为什么,我说我生日呀。她恍然大悟。
再再早之前,从2018年父亲离世后,已经连续4年金子没有和我说过生日快乐。
今早坐在去公司的车里,看到这条支付宝转账和微信祝福,情绪突然汹涌翻腾出来,消耗掉了好几张纸巾才止住泪水。懵懵说,有时候感觉你的情绪真是丰富多样,每一种都被你细微又精确地表达了出来。
我说,那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过这样的人生经历。
收到这2000块的第一反应是,我可以怎么“任性”地挥霍掉它们呢?倒不是说我最后一定会这么做,而是这种来自家人、朋友、长辈的祝福红包,总会让人有一种暖洋洋的,想要把它挥霍掉的甜蜜感,而这种甜蜜感,我确实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了。
原来爷爷奶奶还在世的时候,每次回家都会得到奶奶一个大红包,差不多也是这个金额。就算没有,也总会在离家的那一天收获一些零花钱。因此回京后也总会用这笔钱去“宠爱”自己一番,吃些好吃的,充些充值卡,买件衣服什么的,可能已经记不清它们的具体去向,但非常明确地知道它们或者它们中的一部分,变成了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小确幸。
如今已经到了完全自立的年纪,那些曾经疼爱我的亲人们也一一远去。虽然自己的收入水平也还算可以,很多想要的东西也不是买不起,但总归会多了很多犹疑与掂量,自己赚来的每一分钱,揣在兜里的分量果然还是不一样。也部分理解了那些自己做生意的人为何生活如此节俭。但也恰恰因为越来越独立,回望曾经的那些时光,会越来越觉得那些慷慨大方又恳切给予的亲人们,更加珍贵。
“所谓爱一个人,不是宽裕了想要给予,而是恳切地想要给予。”
身边有几位同学和我同年同月同日生,所以就算一年到头不联系,也会在这一天发去祝福,好像天涯海角彼此牵挂的两个人,说不上这种牵挂是深是浅,但总归也算一种羁绊。
其中一位学长原本在福建做公务员,后来慢慢进入考公培训领域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创业。今天发祝福的时候我又习惯性翻了朋友圈,才发现他上周已经开始了北漂生活,一问才知是加入了一家知名培训机构,做总校的副校长。我模模糊糊知道他当年是如何一步步顶着失去至亲的压力帮助家里还债,看到如今的锦绣前程更是感慨万千,命运奖励了努力又沉默的人。
另一位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小兔子是研究生同学,刚问候完生日她就问我,本命年还好么,我说很一般,她说自己也很不顺,身边的小兔子貌似都是如此,我说看来有些东西还得信,还好上半年已经过去了,我们已经熬过了一半。
到了30+的年龄,每个人愈发的陀螺了起来,忙着在自己的生活里奔忙。反倒是这种时候,你能更加分辨出,哪些人是真的在乎你。当然并不是说,能记得生日的,就一定是最牵挂你的人。但最牵挂你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你的生日。
我也并没有因为年岁增长而丧失了对于生日仪式感的在意,相反可能因为更加懂得了命运的无常,愈发希望这一天可以留下些不一样的回忆。但也不得不承认,命运无常可能最近几年在我这里叠了buff,于是生日总是过得五味杂陈,甚至提不起兴致。一方面觉得自己又虚长了一岁,另一方面又觉得在狠狠亏待自己。于是今天突发奇想,在微博发了上半年的一些特殊时刻,有旅行、有活动、也有家里的植物。发完之后突然发现,生活也并非一无是处。
我还是在好好努力认真地生活着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