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铁道推理小说
姚人杰/文
公认推理小说或侦探小说发端于埃德加·爱伦·坡发表于1841年4月的《莫格街凶杀案》,但铁道推理小说的出现则要等到1890年之后。
柯南·道尔在1898年发表《失踪的专列》,讲述一列从利物浦驶向伦敦的专列在中途神秘失踪,火车上的五人无人生还,但遗憾的是,这篇小说中并无神探侦破谜底的情节,而是由罪犯在多年后交待出真相。
同时期的爱尔兰律师与作家马西阿斯·麦克杜奈尔·鲍特金(1850-1933)在1900年发表了《手杖上的刻痕》,小说中的案件发生在一列火车上,作案者事后也是借助铁路设施成功逃脱,该作中的女侦探多拉·迈尔被《旁观者》杂志称赞为“现今和过去的小说之中,最值得注意的新女性榜样之一”。
然而,推理小说中首位专门的“铁道侦探”当属维克托·L.怀特彻奇(1868-1933)笔下的火车发烧友和业余侦探戈弗雷·佩奇,他初次登场于1903年《培生周刊》上刊登的小说《铁路迷戈弗雷·佩奇探案记》。怀特彻奇本是一名牧师和铁路爱好者,也是英国侦探俱乐部(Detection Club)的创始成员。他后来又创作出一位更有名的铁道侦探索普·黑兹尔。黑兹尔是一名素食主义者,有奇怪的养生习惯,平时以收藏旧书为乐,因为侦破了不少铁路相关案件,不断有人上门求助。以黑兹尔为主角的短篇小说共15篇,结集于《铁道惊险故事》(Thrilling Stories of the Railway)。以下为该书中的两幅作者自绘的插图,从中就能感受到怀特彻奇有多么喜欢铁道与火车。笔者译过该书中的《侧廊快车事件》,谜团聚焦于一个小孩如何在行驶中的火车中消失不见,给出的解答颇具说服力。

爱尔兰推理小说家弗里曼·威尔斯·克罗夫茨(1879-1957)则是17岁时就跟着身为铁路工程师的舅舅当学徒,最后在铁路工程行业工作了三十多年。他创作了不少铁道主题的短篇,喜欢基于时刻表来构思不在场证明,譬如《高速卧铺列车上的惨案》《平交道口》等。2020年正逢克罗夫茨的代表作《桶子》出版100周年,国外一家出版社还推出了一部新短篇集,收入他的短篇遗珠。
从英美推理小说的黄金时代开始,不少推理作家都或多或少创作过具有铁路和火车元素的推理小说,因为当时乘坐火车早已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像埃塞尔·莉娜·怀特的《小姐不见了》(1936),帕特里夏·海史密斯的《火车怪客》(1950),阿加莎·克里斯蒂创作的《蓝色列车之谜》(1928)、《东方快车谋杀案》(1934)和《帕丁顿站4点50分发车》(即《命案目睹记》(1957))还都被改编拍摄为影视作品,更是扩大了其影响力。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汽车在欧美国家成为民众越来越青睐的交通方式,许多火车线路和路面电车线路遭到废除。单单以英国而论,二战之后废除的铁路线路超过400条,运送旅客数在1947年铁路国有化改革后不断下降,直到90年代后期才开始总体回升。
受到这大背景影响,铁道元素在英美推理小说家的作品中日益少见,而时下英国的两位创作铁道推理小说系列的作家安德鲁·马丁与爱德华·马斯顿不约而同地选择将故事背景设置在过往的年代。
安德鲁·马丁创作的“吉姆·斯特林格”系列问世于2002年,目前已出版10部。吉姆·斯特林格本是一名车站搬运工,在因缘巧合下先后成为司机和铁路警探,进而遇到各种谜团。小说设定于20世纪初的英国,每一部中都找到各种有趣的铁路历史知识,譬如第一部的背景是,伦敦有一条1854年开通的“伦敦墓园铁路”,专门从伦敦运送尸体和送葬者到布鲁克伍德墓园,全长39公里,在二战时遭到空袭破坏后才停止运作。在系列中第7至第9作中,主角还踏足到了海外,以军人身份分别现身于索姆河战场、伊拉克巴格达和英属印度殖民地,情节当然仍旧和铁道、火车有关。
英国历史小说家基斯·迈尔斯使用“爱德华·马斯顿”这个笔名创作推理小说,他的“铁道侦探”系列已经有19部长篇小说和1部短篇小说。小说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背景,主角为苏格兰场的罗伯特·科尔贝克督察和维克多·利明探长,他们每次调查的案子无一例外都和铁道有关。两个角色反差鲜明,科尔贝克曾是一名出庭律师,对铁道十分着迷,还娶了一名火车司机之女为妻;而利明厌恶火车旅行,怀念坐马车出行的旧岁月。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安德鲁·马丁和爱德华·马斯顿的这些作品都可以归入历史推理小说之列。总的来说,虽然铁道推理小说最早出现于英国,但欧美读者对铁道推理小说的热衷程度却远远不及日本。
1887年,日本小说家飨庭篁村(1855-1922)翻译的《莫格街凶杀案》在《读卖新闻》上连载,日本大众首次接触到“推理小说”这一类型。翻译家与作家黑岩泪香1889年在《小说丛》上刊载的《无惨》被公认是日本第一篇原创推理小说。
在大正时代(1912-1926),日本的文坛涌现不少推理小说家,而那时日本的铁道已经有相当规模,在都市近郊出现了电气化线路,铁道元素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很多作家的创作中。“日本推理之父”江户川乱步发表于1923年的短篇《一张收据》便是一例,但遗憾的是,火车在该作中只是充当了引子而已。
草创期的铁道推理作品还有本田绪生的《街角的文字》(1926)、海野十三的《省线电车上的射击手》(1931)、大阪圭吉的《疯狂火车头》(1934)等。而苍井雄发表于1935年的长篇小说《船富家的惨剧》是日本第一部利用火车时刻表设计不在场证明的推理作品,成为日本铁道推理小说的奠基石。小说主人公是做过检察官的中年私家侦探南波喜市郎,为了查案四处奔波。
根据《铁道推理谱系》一书作者原口隆行的说法,“推理小说与铁道十分合拍,列车、包厢的密室空间、时刻表、线路和车站站房是构思诡计的宝库。日本铁路从发展初期以来,时刻表一直都十分准确。日本铁道推理小说的一大特征是大量使用基于时刻表的不在场证明。而在其他国家,铁道运行时间不太准确,以时刻表为噱头的推理小说就无法令人信服。”
二战之后,日本推理文坛重振旗鼓,再次活跃起来,出现一批铁道推理新作,如芝山仓平的《电气机车杀人事件》(1946),作者本名关四郎,本是一名工程师,后来担任过日本明电舍公司社长和电气学会会长,他毕生只创作过这一篇推理小说,用意也是向大众普及电气火车。鲇川哲也评价该作“拥有铁道工程师的踏实手笔”。而青池研吉的《飞翔的死者》(1949)在第二届“LOCK”十万圆悬赏侦探小说征募活动中获得二等奖荣誉,诡计围绕着铁路除雪车展开。
在战后的日本推理黄金期,最有影响力的铁道推理作品当属松本清张(1909-1992)的《点与线》(1957),它也成为日本推理时刻表诡计的代表作。同时代的另一位作家鲇川哲也(1919-2002)对于铁道推理这一类型的贡献更为巨大。他除了创作出《黑色皮箱》(1956)、《隐形的火车头》(1958)、《急行出云》(1960)等作品,还编选了多本铁道推理小说集,譬如《无人的平交道》《下行初雁号》《疯狂火车头》等。可以说,许多早期的日本铁道推理小说都是因为有鲇川哲也的“打捞”工作,才没有被人忘记。
到了七八十年代,铁道推理小说成为一时流行。高产的日本小说家岛田一男(1907-1996)创作过分别以东京中央铁道公安室搜查班长海堂次郎和警视厅铁道警察队巡查部长清村公三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社会派推理小说家森村诚一创作过《新干线杀人事件》(1970)、《新·新干线杀人事件》(1985)等。新本格代表作家岛田庄司从80年代中期开始创作的“吉敷竹史”系列中,也有不少铁道推理小说,如《寝台特急1/60秒障碍》《出云传说7/8杀人》《北方夕鹤2/3杀人》等。
1933年出生的日本多产作家斋藤荣从70年代开始创作铁道推理小说,一发而不可收拾,如《日本列岛蒸汽火车杀人事件》(1972)、《死角的时刻表》(1975)、《杀意的时刻表》(1980)、《铁路迷杀人事件》(1981)、《东北新干线杀人旅行》(1982)《命运的时刻表》(1986)等等。
1932年出生的辻真先有着“日本推理小说第一鬼才”之称,担任过许多动画和特摄作品的编剧,从70年代开始创作小说,在80年代尝试写作铁道推理小说,至今依然笔耕不辍。他创作的铁道推理小说多数属于“旅行作家瓜生慎”系列,讲述旅行作家瓜生慎与富家女出身的未婚妻真由子一起在日本各地取材,结果撞上形形色色的事件。该系列已经随着2011年出版的《日本马拉松列车杀人号》而告终,从1979年推出系列第一部算起,系列的创作整整持续了32年。其间曾在1985年至1990年被拍摄成日剧《辻真先的婚约旅行杀人事件》。
光从数量上来说,日本推理文坛铁道推理小说创作者的第一把交椅肯定要让给西村京太郎。他将铁道推理的概念拓展成“旅情推理”,运用各种交通工具及观光胜地作为小说的情节要素。他截至目前出版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早已超过600多种,其中出现铁道的作品至少有500种以上。他常常运用火车时刻表、线路分岔、客车车厢编组、调车场等作为诡计要素,被译介过很多,如《蓝色列车上的谋杀案》、《寝台特急“北陆”杀人事件》等均有中译文。
至于时下日本铁道推理创作的新生代力量,就必须提到被外界称为“铁道推理新一代旗手”的山本巧次了。他生于1960年,今年61岁,着实不算年轻,为何要称他为新生代力量?因为按创作资历来讲,他还是个新人。他从中央大学法学部卒业后,一直在铁道会社工作,2014年投稿参加“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虽然入围,却与大奖失之交臂。次年,这部参赛作品在修改后以《大江户科学搜查 八丁堀的阿优》之名出版。此后,他又尝试创作铁道推理小说,除了“开化铁道侦探”系列作品,还写了《阪堺电车177号的追忆》《不可途中下车》《留萌本线最后的事件》《早房希美的解谜急行》等独立作品。
山本巧次在《早房希美的解谜急行》中,煞有其事地虚构出一家武州急行电铁公司,绘制出一张有真有假的路线图。他的这种尝试或许能为日本的铁道推理小说找到一个新方向,现实中的铁道素材不够用,或者不够新鲜,那么能不能用虚构铁道线路呢?小说主人公早房希美是这家武州急行电铁公司的员工,她在书中解决的都是工作中遇到的麻烦,譬如平交道栅栏诡异故障等,从这角度来看,它也是一本风格轻松的日常推理。
无机客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疑心的丈夫》 (11人喜欢)
- 《击败时钟》 (10人喜欢)
- 彼得·拉佛西:《苦涩的真相》 (6人喜欢)
- 微科幻:《记忆造就了我们》 (7人喜欢)
- 近视一代:为何现在有这么多小孩需要戴眼镜? (2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