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读后感
一开始以为是心理学的书,读下来感觉更像是自我认识和觉醒的书,更偏向于像《走出荒野》那类书籍,在迷茫中找到自己,活出自己最好的模样。
和《走出荒野》不一样的是,这本书作者是个心理医生,不但能展示自己的心理历程,也能介绍其他几位来访者的改变,一个成功人士,一个孤独老人,一个得了绝症的年轻女子。除了自己思考外,也描述了心理医生的作用。
作者将各个案例穿插讲述,杂而不乱,读起来生动有趣,翻译的也很好。重新整理一下觉得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准备期(去看心理医生),熟悉期(开始看心理医生),深入期(敞开心扉沟通),结束期。
来访者在准备期要了解自己为什么要去看心理医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找到合适的人。来访者如果感觉需要去看心理医生,肯定是自己觉得哪不舒服,及时还没有他人干预,最好能了解自己纠结的地方在哪,知道希望医生帮助自己解决什么问题。作者作为从业者,选择合适的人时比较有利。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只能通过医生的简介来了解,就比较难以选择。
刚开始见心理医生时,毕竟时首次见陌生人,很多来访者都有防备心理,还是习惯带着面具,不愿意表达内心想法,
成功的心理医生能在通过几次会面后让来访者敞开心扉,愿意或者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心理医生在这阶段应该能根据来访者的状态,让来访者认识到其内心深处的想法,也许是来访者自己以前都没有认识到感受的内容。
如果来访者感觉到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后,就可以考虑结束心理咨询了。
这类书很容易变成畅销书,也许是因为大部分人心里都有窥探他人内心的欲望吧,当然也可能是容易引起共鸣,希望自己也能更好的认识自己,活出更好的模样。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