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性别的差异
居然又有心看哲学了。看康德的论性别的特征。看来我最近在考虑的都是女性角色、考虑婚姻家庭对女性的影响、考虑在这个社会上女性是否被约束在角色本能里,还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个性不同而有所超越。进入社会前性别并没有成为女性社会角色重要的部分,男女得到一样的教育,不过学校和家庭对于子女性别角色培养的期待对女性的成长已经发生了影响,对女性在社会中的行为方式存在约束,进入社会后女性无法得到同男性一样的对待以及被提醒家庭角色对于女性提出的要求可能影响女性的未来,性别差异日渐显现。放弃女性特权去坚持无法获得的平等竞争,还是冲破社会对于性别的约束获得新时代的女性主权。另外还需要提到的是,作为长子可能得到的不同的培养期待。先来讨论女性角色对事业的影响。
在幼年,因为是女孩,得到的培养模式是鼓励多于批评。温顺恭从的期待多于顽皮捣蛋的期待。女孩子不能像男孩子那样敢于破坏,难于管教。男孩子其实是在被默认容许的状态下可以犯更多的错,得到更多的批评。女孩子能犯的错没有道理会比男孩子少,女孩子也没有道理天生更乖巧。实际上,在女孩成长中,并不是鼓励更多,而是约束更多。因为女孩的错误是不被期待的,她们被树立成一种不能出差错的形象,因此她们为了保持这样的地位,不得不学会约束自己。她们也从中得到荣耀。这种荣耀的维持比犯错更能得到的赞扬,奖励更美好,一点进步就能得到鼓励也使得努力变得更容易。而男孩子保持这种乖巧则会得到伙伴们的蔑视,会被指责为乖宝宝。男孩子必须敢于破坏规则,他们被教导去试探规则的底线,去犯错,去改正,坚持自己受到惩罚也能得到勇士的称号。他们犯错改正得到的谅解和荣誉要大于遵守规则。因此男孩子皮,女孩子乖。男孩犯错的成本远远低于女孩子。
在成长后,女孩一旦堕落是不可挽回的。男孩却可以引得浪子回头的谅解。在美国,普遍是赞扬那些克服了自己过去的人们。可是,在中国,对于女性,仍然要求一贯的乖巧清白。对于处女身份的保持被认为是女子对于自身荣誉地位保持的最佳证明,可是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证明女性在欲望上的克制天生就较为容易。女性可以因自己的荣誉地位而骄傲,男性不断的犯错却成为一种荣誉的勋章,只要他最后能够达到荣誉标准。男性只要在犯错后得到认可,而女性不可犯错,二者的荣誉标准如果是一样的,那么,明显的是,往往犯错是容易的,失败的女性无法再次站立,男性能得到的原谅宽赦大于女性,成功的男性必定比成功的女性多。犯错也是一种福分,犯错是对框架的突破,何况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个社会对女性娇惯,可是并不宽容。对男性鞭策,可是所有的机会大门都会打开。这种先天的角色期待,使女性不得不保持自己不能有所缺失,女性的成功必须是顺利的,这是为什么女性成功者比男性少很多的原因之一。
从社会家庭的角度来说,女性肩负了家庭的角色责任。这很大一部分是生理决定的。年轻女性一般都比同龄男性更为出色,但是她们很快就要结婚进入家庭角色。而男性在这时候才刚刚起步。对于女性来说,她们的人生到30岁结束,对于男性来说,他们的人生从30岁开始。女性结婚后,马上面临生子,母性使得她们至少有五年的光阴或更久要留在家庭事务中。而这几年的光阴足以使得她们失去社会上取得的地位,她们的丈夫却因为要养育家庭获得了更多的锻炼而迅速赶上了他的妻子,从而扮演了社会主流的角色。由于这段时光的惯性,妻子逐渐退出了社会竞争,担当家庭生产的角色。能够继续从事社会生产的女性,必定对于子女的教育有其他的力量辅助,如果男性在家庭生产上付出更多,那么两夫妻的社会角色将会较为一致。然而还有一点生理因素再次打击了女性。
这就是衰老的速度。一个40岁的男性肯定比一个40岁的女性更有活力。这是从事工作上的,而不是说40岁的男性更有魅力40岁的女性缺少性的吸引力。女性的身体和智力发育比男性更早,衰老得也更早,生育对于身体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未婚生育的女性通常都比已生育的同龄女性有更多的活力。她们的自然责任被放置在人生的前端。为什么大自然将男性的成功放到生育完成后呢?中国何来先成家后立业之说?还是子女生育和教育的惯性。女性如果要生育和教育更多的子女,无法连续性的从事社会事务,而男性不间断的得到加强。在成家生子后的男性,他们不再被期待堕落,犯错,他们被社会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因此,他们必须加强对自身的约束,也因此,他们得到了女性在婚前得到的那种荣誉地位的期待。一个不能负担家庭在外浪荡的男性受到的社会评价压力远远大于婚前,也大于女性在婚前得到的约束。
自然生理造就了女性放开社会事务的无奈选择,而社会培养模式促进了这一点。
女性的解放和成功就被生育束缚了吗?如果社会对于女性和男性保持同样的培养和期待呢?
职业女性要获得继续的社会事务锻炼,保持社会地位,必须得到外在的辅助。丈夫可以辅助家庭事务,长辈可以负担子女的扶养。职业女性的母性也必须得到非常的克制。上班一天的母亲对于孩子的思念远远大于父亲。女性需要克服这种天性。
女性的成功者少于男性,并不是女性天生蠢笨,而是她们必须顺从的天性,她们必须做出的牺牲。
不过现代社会逐渐将人们从家庭事务中解放,如果女性和男性得到同样的培养方式和社会期待,会怎样呢?至少现在的职业女性多起来了吧。
在幼年,因为是女孩,得到的培养模式是鼓励多于批评。温顺恭从的期待多于顽皮捣蛋的期待。女孩子不能像男孩子那样敢于破坏,难于管教。男孩子其实是在被默认容许的状态下可以犯更多的错,得到更多的批评。女孩子能犯的错没有道理会比男孩子少,女孩子也没有道理天生更乖巧。实际上,在女孩成长中,并不是鼓励更多,而是约束更多。因为女孩的错误是不被期待的,她们被树立成一种不能出差错的形象,因此她们为了保持这样的地位,不得不学会约束自己。她们也从中得到荣耀。这种荣耀的维持比犯错更能得到的赞扬,奖励更美好,一点进步就能得到鼓励也使得努力变得更容易。而男孩子保持这种乖巧则会得到伙伴们的蔑视,会被指责为乖宝宝。男孩子必须敢于破坏规则,他们被教导去试探规则的底线,去犯错,去改正,坚持自己受到惩罚也能得到勇士的称号。他们犯错改正得到的谅解和荣誉要大于遵守规则。因此男孩子皮,女孩子乖。男孩犯错的成本远远低于女孩子。
在成长后,女孩一旦堕落是不可挽回的。男孩却可以引得浪子回头的谅解。在美国,普遍是赞扬那些克服了自己过去的人们。可是,在中国,对于女性,仍然要求一贯的乖巧清白。对于处女身份的保持被认为是女子对于自身荣誉地位保持的最佳证明,可是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证明女性在欲望上的克制天生就较为容易。女性可以因自己的荣誉地位而骄傲,男性不断的犯错却成为一种荣誉的勋章,只要他最后能够达到荣誉标准。男性只要在犯错后得到认可,而女性不可犯错,二者的荣誉标准如果是一样的,那么,明显的是,往往犯错是容易的,失败的女性无法再次站立,男性能得到的原谅宽赦大于女性,成功的男性必定比成功的女性多。犯错也是一种福分,犯错是对框架的突破,何况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个社会对女性娇惯,可是并不宽容。对男性鞭策,可是所有的机会大门都会打开。这种先天的角色期待,使女性不得不保持自己不能有所缺失,女性的成功必须是顺利的,这是为什么女性成功者比男性少很多的原因之一。
从社会家庭的角度来说,女性肩负了家庭的角色责任。这很大一部分是生理决定的。年轻女性一般都比同龄男性更为出色,但是她们很快就要结婚进入家庭角色。而男性在这时候才刚刚起步。对于女性来说,她们的人生到30岁结束,对于男性来说,他们的人生从30岁开始。女性结婚后,马上面临生子,母性使得她们至少有五年的光阴或更久要留在家庭事务中。而这几年的光阴足以使得她们失去社会上取得的地位,她们的丈夫却因为要养育家庭获得了更多的锻炼而迅速赶上了他的妻子,从而扮演了社会主流的角色。由于这段时光的惯性,妻子逐渐退出了社会竞争,担当家庭生产的角色。能够继续从事社会生产的女性,必定对于子女的教育有其他的力量辅助,如果男性在家庭生产上付出更多,那么两夫妻的社会角色将会较为一致。然而还有一点生理因素再次打击了女性。
这就是衰老的速度。一个40岁的男性肯定比一个40岁的女性更有活力。这是从事工作上的,而不是说40岁的男性更有魅力40岁的女性缺少性的吸引力。女性的身体和智力发育比男性更早,衰老得也更早,生育对于身体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未婚生育的女性通常都比已生育的同龄女性有更多的活力。她们的自然责任被放置在人生的前端。为什么大自然将男性的成功放到生育完成后呢?中国何来先成家后立业之说?还是子女生育和教育的惯性。女性如果要生育和教育更多的子女,无法连续性的从事社会事务,而男性不间断的得到加强。在成家生子后的男性,他们不再被期待堕落,犯错,他们被社会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因此,他们必须加强对自身的约束,也因此,他们得到了女性在婚前得到的那种荣誉地位的期待。一个不能负担家庭在外浪荡的男性受到的社会评价压力远远大于婚前,也大于女性在婚前得到的约束。
自然生理造就了女性放开社会事务的无奈选择,而社会培养模式促进了这一点。
女性的解放和成功就被生育束缚了吗?如果社会对于女性和男性保持同样的培养和期待呢?
职业女性要获得继续的社会事务锻炼,保持社会地位,必须得到外在的辅助。丈夫可以辅助家庭事务,长辈可以负担子女的扶养。职业女性的母性也必须得到非常的克制。上班一天的母亲对于孩子的思念远远大于父亲。女性需要克服这种天性。
女性的成功者少于男性,并不是女性天生蠢笨,而是她们必须顺从的天性,她们必须做出的牺牲。
不过现代社会逐渐将人们从家庭事务中解放,如果女性和男性得到同样的培养方式和社会期待,会怎样呢?至少现在的职业女性多起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