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无病三分虚,三伏喝碗“黄芪粥”,秋冬不易把病生!
大家好,我是金小花。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最难过的一个月,可也是防病养生的上佳时机。夏天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旺盛,营养消耗量很大,需要好好补养。
三伏天更是暑热难耐,最能耗伤人的正气。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体内的正气也随着汗水往外走,出汗太多就会造成气津两虚。伏天雨水也多,湿气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脾气虚,消化功能减弱。
此外,夏季心火旺又会克肺。所以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就是这个道理。虚者补之,要匡扶人体的正气,就一定要在三伏天进补。

论补气良药,黄芪当属第一。
中气不足的人,身体比较虚弱,一动就出汗,肺活量比较小,甚至内脏下垂,最适宜用黄芪进补。
黄芪又称小人参,它的作用与人参相似,都是补气的。但人参是大补元气,作用十分迅猛,一般的人不可轻易使用。而黄芪是补中气,相对温和,效果却不逊色,而且比人参固表的作用更强,所以成为最常用的补气药。
黄芪性温,味甘,入脾、肺二经,因此它提升脾肺之气的功效是最强的。增强脾肺之气,就是在增强人体的运化功能,因此黄芪可以强健三焦、补益五脏,可以解脾湿、升肺气、强心、益肾气、补肝虚。
黄芪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又能降血压,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吃黄芪,可以防治中风和高血压。
黄芪还有利尿消肿和托毒生肌的作用,不仅适合肾炎、水肿病人做食疗,对于虚胖的人,还有减肥的作用。皮肤长疮或有溃疡的人,吃黄芪能使脓毒排出,促进伤口愈合。

伏天宜喝黄芪粥
吃黄芪,宜用清淡之方。最简便的办法,就是喝黄芪粥。
要把黄芪通过中药的“三煎三煮”方法熬成药汁。用这个药汁加米煮粥。具体的做法如下:
第一步,取大约30克黄芪,加10倍的清水浸泡半小时,连水一起烧开,中火煮30分钟,将药汁滗出备用。
第二步,再加等量的清水烧开后煮15分钟,再次滗出药汁。
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的动作。
第四步,将煮过的黄芪药渣捞出扔掉。将三次煮的药汁放在一起,放入约100克的大米,煮成稀粥即成。
黄芪粥提气作用很强,最适宜早上喝,喝完之后,一整天都会精神十足。
这个粥方中,黄芪的用量不多,配上大米,很平和,属于平补,在暑湿重的季节大部分人都可以吃一点。
气弱体虚的朋友,在三伏期间坚持每天喝黄芪粥,能够提升中气,增强免疫力,到了秋冬就不容易生病了。

体虚、中气不足、中老年人、大病初愈、手术后、放化疗后的病人可以多吃。阴虚阳亢者、有表邪者则不宜。比如如果你今天受凉了,感受了风寒,那就是有表邪,那么这两天就不要喝黄芪粥。
1、黄芪虽大补,可是它却有减肥的作用
由于气虚,身体的运化功能减弱,体内的代谢废物排不出去,久而久之就变成赘肉堆积起来了。这种肉都是松松软软的,是典型的虚胖,要想减下去,就得首先匡扶身体的正气,也就是给身体充电,使它的能量充足,加强新陈代谢的功能,才能打好减肥的基础。

2、肥人多虚
大多数肥胖的人,都有气虚的表现。对于这些体虚而又肥胖的朋友来说,喝黄芪粥补气再好不过了。身体的赘肉都是代谢不掉的废物堆积而成。喝了黄芪粥,人体的运化功能增强,赘肉自然没有存身之地了。

哪些人适合吃黄芪
作为补药的黄芪,不仅对减肥有帮助,还能治疗气虚型便秘,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是肺气不足,造成肠道蠕动缓慢。这样的人,喝些黄芪粥就有通便的效果。
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
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要达到最好的效果,可以从头伏的第天开始,坚持每天早上喝碗黄芪粥,喝到三伏结束为止。差不多个月的时间,你会感觉到这个夏天比较好过,闷热的天气不再让你那么难受了。到了秋天的时候,以前爱感冒的人,就会发现自己的抵抗力明显增强了。
现在许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脸色暗黄,发肤枯燥,嘴巴干裂,想做个白析柔嫩的美女不是单单靠化妆品就能达到的。

气血双补三宝汤
除了补气的黄芪,也可加党参和当归组成气血双补的三宝汤。
黄芪、当归、党参这三味都是温补气血上好选择,是可以长期服用的食补佳品。尤其适合女士服用。
气血充足,脾胃调和身体才能健康强壮,才能改善面色黄暗,怠乏力,浮肿虚胖,便秘等等女人最常见的问题。从内补入手比花费昂贵的外用品效果更加显著。
1、当归
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用于心肝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补血活血,能调经,为妇科要药。用于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养血润肠通便功效用于血虚肠燥便秘。
2、黄芪
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兼有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利水消肿,安胎益血的作用。对于贫血、浮肿、体虚多汗、胎动不安、子宫脱垂、气血两亏、阴虚不足等都有卓著的疗效。单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
3、党参
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它既能补中益气、生津止渴,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无力、面目浮肿、口干口渴、自汗等症;又能补气养血,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心悸、气短,以及慢性出血性疾患所引起的气血两亏之证。
黄芪、党参、当归与排骨或者老母鸡一起煲汤喝,味道非常鲜美。

当你经常感到疲累,浑身没劲,动一动就出汗,还会经常的犯困,身体的抵抗力变差等,这多提示气不足了。
当你的脸色苍白或者发黄,嘴唇指甲也发白,整个人有气无力的,容易累,记忆力减退,这多提示血虚了。
推荐服用“益气养血口服液”,既能补气,又能补血。
十三味道地中药材:人参、黄芪、党参、麦冬、当归、白术、地黄、制何首乌、五味子、陈皮、地骨皮、鹿茸、淫羊藿。
可以帮你益气健脾,把血补足,对头晕眼花、贫血、脱发、产后虚弱、皮肤蜡黄、气血双虚的人来说就是强效加油站。

以上就是金小花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内容了,你学会了吗?关注我,健康生活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