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点之十:高考志愿与人生规划
高考志愿与人生规划
李大夫,我打太极拳的拳友。头脑聪慧,有一眼看透人身、看穿人心的职业敏感,对太极拳的理解很到位:太极拳练的是内劲,比的是文化,不是玩花架子。
聪明人也有糊涂的时候,所谓当局者迷。
李大夫的儿子今年高考,马上面临着报志愿、选专业的问题。儿子学习成绩中游偏上,摇摆不定,正常发挥考上普通本科不成问题,超常发挥可能考进重点大学,但分数不会太高,很难自主选择专业,大概只能随缘听任电脑分配专业。李大夫想让儿子考医学专业,子承父业,考虑将来可能会帮上他。但医学专业分数线高,儿子凭实力肯定上不了重点,只能上普通医科大学。李大夫犹豫不决,左右为难,一直苦恼着。
我问,孩子一定要学医吗。
他说,儿子无所谓,实际上他这个年龄,也不懂什么专业。
我说,这个选择应该不难,不过选择专业和选择学校两条路。我建议,大原则是尊重兴趣。
首先要澄清一个观念,专业不必硬做热门、冷门之分。所谓热门专业、冷门专业,不过是基于目前或者未来几年社会需求的分析,近似一个急功近利的判断。不论什么专业,学好了都是好专业,学不好就没有好专业,而喜欢是学好的第一步。
如果孩子有特别喜欢的专业,一定要以兴趣和喜欢为主,首选专业。根据高考成绩,按专业在全国的排名选择孩子能上的最好的学校。因为我们的下一代衣食无忧,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才会快乐,成功的概率也大,一生的快乐足以盖过暂时上不了重点大学的遗憾。
如果对专业没有硬性要求,那就不必纠结,首选上重点大学,因为平台很重要。重点大学的师资水平、教学资源、学生素质等等,与普通大学全不在一个层次上,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熏陶四年,无论学什么专业,他的思想高度、思维方式、综合素质会很突出,毕业后就业的平台也高。退一万步讲,即使卖猪肉也是北大毕业的学生卖得好。当然,卖猪肉并非北大毕业生的专业和兴趣所在,那是迫不得已。
李大夫基本接受了我的建议。叹了口气,说,老天保佑儿子超常发挥,考个高分吧。唉,人呐,要么很强,一直走在前面,没人争得过你;要么很弱,甘拜下风,随波逐流。不强不弱、不上不下、不左不右,最难受,尤其在人生紧要关头,太难选择了。
确实如此,凡有选择必定纠结。奋力争先也好,随波逐流也罢,走到岔路口,谁都会犹豫一番。尤其是选择专业这样的人生大事。
选择专业是高考报志愿的核心环节,但报志愿不仅仅是选择专业,而是汇集多种因素后的综合考量。
从技术层面考虑,高考报志愿不外乎三个维度的取舍,一是城市,二是学校,三是专业。大城市优势是经济人文氛围活跃,思想超前,视野开阔。好学校优势是学养深厚,大师云集,创新思维和知识技能整体层次高。处在大城市、好学校中的专业,相对而言水平不会太离谱。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当然会选择一线城市、重点大学和喜欢的专业,三位一体是最佳选择。高考成绩较差的学生没得选,有学校上就心满意足了。真正纠结的就是像小李同学这样成绩中游、不上不下的学生,如何取舍,左右为难。这就要从自己的爱好和实际出发,有所侧重,将城市、学校、专业进行排序,根据高考成绩,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两项来满足自己的主要需求。当然,这纯是以高考成绩而论,将来还有考研、考博继续深造的路径,在报考志愿时可一并规划。
眼光放长远考虑,报志愿、选专业就是选择人生。分数是孩子考出来的,报志愿、选专业则考验父母的智慧。因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最了解孩子品性、特长的是父母,孩子喜欢什么、将来适合从事什么工作,父母心里最有数。所以,报志愿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兴趣、特长,为孩子的一生奠基,让孩子将来有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和事业。虽不能确定将来从事的具体工作,至少大的方向和领域,应该有前瞻性。鉴于此,父母的眼光、格局至关重要。
人类与万物相通,呈橄榄型,特出者少平庸者多。成绩好和成绩差的学生是少数,真正需要动脑筋报志愿、选专业的是成绩中游的学生,他们是大多数,他们的命运是大多数人的命运,他们的选择关乎大多数人的幸福。
不可等闲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