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小狗的葬礼没有被利用,写在昆德拉逝世之后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写到过五场葬礼。
没有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按照小说叙事的逻辑。
第一场葬礼是画家萨比娜在巴黎目睹的葬礼。
萨比娜在巴黎的第三年,收到托马斯的儿子给她寄来的信,信里是托马斯和特蕾莎的死讯。萨比娜决定去附近的蒙巴纳斯公墓散步,平复心情,路过送葬队伍,司仪误会她是死者的亲眷或朋友,递了一枝鲜花。萨比娜在送葬的行列中,对着墓穴,把花抛在了棺盖上,她对墓穴旁用来封穴的石板感到恐惧。
因为在波西米亚的传统里,“如果坟墓被一块石板封住,亡者将永远不得出来”。
第二场葬礼是苏联占领捷克时,一个著名生物学家的葬礼。
尽管生物学家被逐出了大学和科学院,但政治还是没有放过他的尸体,为了避免葬礼变成集会,警方把火化馆大厅布置成了电影片场,几台摄影机无死角地拍摄,以便确认参加葬礼的人员是否可疑。
与这场葬礼对应的,是一位捷克诗人为了逃避苏联的关爱而死,但文化部长没有放过他,在葬礼上发表了诗人生前多么热爱苏联的演讲。
对此,昆德拉评论:“也许他这样大放厥词是为了唤醒诗人。然而世界是如此丑陋,没有人会愿意起死回生。”
第三场葬礼是瑞士学者弗兰茨的葬礼。
弗兰茨在生前并不爱自己的妻子,醉心于融入到“伟大的进军”的历史潮流中,远赴柬埔寨边境抗议,临死前才确定自己真正爱的人,不是捉摸不透的前任情人萨比娜,而是和他一起住的现任情人女大学生。
然而妻子玛丽-克洛德却在弗兰茨的葬礼上,定制了专门的黑衣,当做婚纱,并在弗兰茨的碑上刻了一行字,“迷途漫漫,终有一归”,以证明他们的爱情经过了重重考验,死者最后的生命港湾属于这位妻子。
所有被玛丽-克洛德叫来参加葬礼的人,都对这位勇敢的妻子表示了特别的敬意。只有昆德拉还注意到葬礼的角落里,唯一一个悲伤的人,是真正陪伴并尊重弗兰茨的女大学生,她强忍泪水,身体因为服用大量药品试图自杀而全身抽搐。
第四场葬礼是男主人公托马斯的葬礼。
为他安排葬礼的,是皈依宗教的儿子西蒙。西蒙叫人在墓碑上,刻下了一句碑文,“他要尘世的上帝之国”,他很清楚这不是父亲想要的,但他可以把上帝之国解释成正义,他觉得父亲一生都在追求一个由正义主持的世界。
事实上,托马斯想要的,只是一个被所爱之人的目光注视的当下。在这个当下,他可以放任自己的天赋流失,所谓职责、正义、自由,以及被定义的“使命”,包括种种“非如此不可”的恢弘词语都变成一个屁,他要的是具体的生活。
第五场葬礼是卡列宁的葬礼。
卡列宁是托马斯和特蕾莎养的一只圣伯尔纳犬,电影《布拉格之恋》里换成了贝吉格里芬凡犬。卡列宁是母狗,取名叫卡列宁是因为改变特蕾莎命运的书是《安娜·卡列宁娜》。虽然是母狗,但两个人像开玩笑般给它取了公狗的名字(托马斯甚至想叫它“托尔斯泰”)。

卡列宁陪他们从捷克到苏黎世,再从苏黎世回布拉格,最后一路撤退到捷克乡下,和人类一起经历20世纪下半叶最动荡的十多年,男女主人公的命运起起伏伏,只有小狗是历史里唯一恒定的部分,从头到尾都没有被逐出伊甸园。它的生命只有衰老,它爱的和爱它的一切都没有改变。
卡列宁的葬礼也是一个典型的波西米亚葬礼,被裹在床单,送到园子里,葬在两棵苹果树中间,它的墓穴没有压制灵魂的石板,它的灵魂可以从泥土的缝隙里,渗透进苹果树的根系,死后的小狗就可以经由树根超脱出来,变成苹果、树叶、花朵,以及吹拂这片波西米亚土地的风。
昆德拉在小说里写,“任何一个历史学家都不会记录下来:俄军占领后的几年是葬礼的年代,死亡从未如此频繁过”。
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记录的五场葬礼,只有小狗的葬礼没有被利用过。
就连特蕾莎想给小狗刻的碑文,也只是想象中的一块纪念碑,碑上写着:“卡列宁安息于此。它曾产下两个羊角面包和一只蜂蜜。”
这段碑文没有任何利用的意图,也没有体现人类之间的权力支配(特别是生者对死者的支配),它只是卡列宁患病的日子里,特蕾莎做的一个梦。在梦里,致死的疾病变成了一次分娩的玩笑。
这些小说里关于葬礼的片段,让我开始想象昆德拉的死。
死亡并不会帮我们理解一个人,相反它是一个人被误解到没有还手之力的开始。他已经无法再为自己申辩了。
作为无法逃离权力之网的人类的一员,昆德拉一定也无法保证自己的葬礼,不会像弗兰茨或托马斯那样被生者所利用。他在小说里也提到过,这是自古以来生者的权利。
一生和媚俗战斗的昆德拉,也终将如他预言的,“在被遗忘以前,我们会变成媚俗”。
他的作品,关于围绕他的纪念,无论是媒体、读者还是出版社,认识和不认识他的人,都组成了赛博哀悼团,每个人在都为这个名为“米兰·昆德拉的作家之死”的集会而发言(包括我这篇东西)。
无数的词语像暴雨一般,洒进他远在欧洲的墓穴。大家都站在各自的媚俗立场里,启动了这场庞大的遗忘之旅。
而旅途的起点,飘扬着昆德拉五十年前就写下的箴言:“媚俗,是存在与遗忘之间的中转站”。
有研究表明,普通人在死后五十年,就会被遗忘得一干二净。
而像昆德拉这样不太普通的人,则会在死后五十年,继续成为时代的大热点,毕竟等到2074年,我们的大作家就进入公版了。
202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