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旅游手记(五)——归途
前文提示: 南美旅游手记(一)——布宜诺斯艾利斯
- 吃在利马
去程由智利圣地亚哥飞抵秘鲁利马时已是深夜,住宿的酒店就在机场对面,一脚踏出航站楼旋即被出租司机团团围住,即使反复强调不需要用车也毫无用处,就像剩饭遇到了苍蝇,再也轰不走了。另外利马机场的路线指示和基础设施非常糟糕,几乎是不遗余力地避免外地游客成功搭乘公共交通,返程时在利马停留一天,在机场附近折腾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找到巴士车站,终于叫了辆Uber,抵达位于Miraflores区的住宿酒店。Miraflores距离机场大约十公里车程,是利马城市现代化的前沿地带,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居高、临海,高楼林立,整洁有序,感觉像沿着时间隧道向前穿越了至少二十年。
利马是名副其实的美食之都,2023年全球TOP50餐厅就占了四个,其中最有名的Central名列榜首,至少需要提前两周预定。中档价位的餐厅也有很多选择,选了家距离酒店一公里左右的网红餐厅海玫瑰,傍晚的天气凉爽舒适,决定步行前往,一路迎着漫天的晚霞、闻着街边不时飘来的菜香来到海边,发现需要跳下五十米的悬崖才能落座。安全起见,只好折返、沿石阶下山……多走了差不多一公里的路程。

海玫瑰真的是在海上,由一条栈道与陆地相连,坐在靠窗的位置,海浪声不绝于耳,甚至有一种随浪摇摆的幻觉。餐厅规模很大,菜单也丰富,运营模式很像广东的酒楼,不排除就是广东老板,毕竟华人占利马人口的十分之一,打着chifa招牌的中餐厅随处可见。生腌海鲜是秘鲁的特色料理,据说是西班牙醋鱼的祖师爷,利马的餐厅进一步细分为ceviche和tirada两种,直观分辨是料汁的区别,ceviche的基调是柠檬汁,tirada是奶汁,当地称之为“老虎奶”,暗含吃了大补的意思。前菜点了奶汁的生腌扇贝,贝肉肥厚清甜,口感极佳。主菜章鱼脚中规中矩,用心之处在于盘子里放了一大块烤热的卵石,能够较好的保持菜品的温度。总体感觉不算踩雷,价格小贵,但作为环境溢价也能够接受。

第二天中午去了Belmond的导游Nick推荐的馆子,餐厅名字叫Don Fernando,深藏于居民区内,餐厅一楼有个小院子可供就餐,白色的墙面上点缀着绿植,阳光沿着草编的遮阳蓬洒在桌面上,服务生小哥颜值在线,营造了十分亲切的就餐氛围。老板就是费尔南多本堂,餐厅海鲜主打一个现杀现做,且价格公道。前菜点了一份鱼肉和海胆的生腌双拼,可能是我吃过的最肥的海胆,整个放在口中,巨大的满足感十分上头,于是又加了一只生腌螃蟹,壳很厚,肉不算多,比起海胆就显得普通了。主食点了餐厅特色的鸭腿饭,贴心的服务生小哥主动帮我改成了半份,但菜量也着实不少,调味接近中餐,有酱油的香气。

酒足饭饱之后回到酒店,距离晚上的航班还有几个小时的空闲,去了附近的1号菜市场,此时已接近打烊的时间,但依然很有看头,各色蔬果、调料、小吃,五颜六色、琳琅满目,都让人有种尝试的欲望。我的另一个观察结果是,这里的动物营养不错,不论是飞禽或是走兽,毛色都很光亮,街面觅食的鸽子已然胖的看不到脖子了。从市场返回酒店的途中经过一片广场,有沿街卖画的,扎堆跳广场舞的,顺带领略了利马的热烈风情。

- 重返布宜诺斯艾利斯
乘坐红眼航班由利马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抵达酒店时刚刚天亮,热心的前台帮忙办理了提前入住,睡了个回笼觉后感觉精力恢复了一些。在南美还剩最后两天的时间,无心观光,只想悠闲度日,中午在附近一家叫Faena的酒店餐厅吃了顿牛肉,环境非常不错,牛肉质量也没得说,餐厅晚上提供烤肉,已经在院子里燃起了炭火,鲜红的牛肉带着油花,被铁网夹着慢慢熏烤,看起来十分诱人。晚上没什么胃口,来到酒店附近的马德罗港区闲逛,这一带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新近开发的区域,沿河岸有很多餐厅和酒吧,略带现代工业风格。日落时分,微风送凉,乐声自各处汇集,油炸食品的咸香弥漫空中,音浪与酒精带走了身体的重量,只剩下一张张泛着红晕的脸,月亮越来越大,也许是它奔向了拉普拉塔的河水,也许是视线爬上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天空。

就这样结束了南美三国历时一个月的行程,总结三点心得:
一是多带美金,特别是在阿根廷格外划算;
二是乘坐LATAM的航班应尽早抵达机场,如能预先锁定座位就更加稳妥;
三是在利马不要自驾,除非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在乎的人了。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