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天有关的二三事
七月,晚霞的脚步变慢,汗水与蝉鸣共振,偶然的一阵风艰难逆流而上,阵雨过去,夏天还很长。
本期精选三场读书活动,为你探寻夏天的旅程增加新的目的地。从潮湿斑驳的南洋雨林,到野蛮瑰丽的大洋彼岸,再到洪水奔涌的末日都市。在漫长的夏日,宜去书中乘凉。
南洋万镜|黄锦树、黎紫书、贺淑芳入驻互动

点击查看入驻互动详情:https://m.douban.com/page2/38yyoY95MxacdZZ?fullscreen=1
Andthatsmylo:黄老师您好~刚刚完成关于您的毕业论文写作就看到您入驻豆瓣的消息,实在是太惊喜了!想问两个问题:即便同文同种,但不同文化语境下的隐喻和讽刺等等仍多难以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得配合查阅历史资料/研究文献/自述和他评才能领悟个中造化,这会不会是一种让读者的阅读疲惫胜于阅读兴趣的“自掘坟墓”呢?以及,您觉得您笔下南洋的特殊性体现在?
黄锦树:文學是語境的產物,有時需要請相關領域學者寫個簡潔的解說,說明一下語境,就會好得多。(一)長期以來,有的寫作者為了避免給國境之外的讀者造成閱讀上的負擔,會揣摩對方的接受語境,預先磨平各種可能的障礙。已故的義大利符學家艾柯也說過,每部作品都預設了不同的百科全書。這話雖然有點誇大,但所有作品都有預設的讀者。設置障礙確實不利於作品的普及,但那也是一種選擇,小眾讀者,澀。(二)關於自己作品的「南洋的特殊性」,坦白說,我沒認真想過。歸納你和其他豆瓣讀者的反應大概可以看出,一種不同的下雨的方式,一種陌生感,一種異樣的閱讀疲憊(因為嵌入歷史?)
carbon:紫书老师好~《流俗地》读后仿佛也被南国的雨水涤荡了一遍,心绪舒展。王德威老师在代序中写,“她从而在视觉的废墟上,建立起自己的小小神龛,等待光的一闪而过”,小说后半果然出现了顾有光,银霞的仓皇人生因而多出一抹暖色。您对银霞际遇的书写深入克制,却在快收束时将“有光”馈予她,这样的命名是一种明示和有意为之吗?但愿这提问没有太冒犯,祝老师一切都好!
黎紫书:你好啊,我看不到冒犯之处在哪儿呢。我写小说,就是按着书中顺序一口气写的。银霞最后有的这道光,我早早就埋伏在小说的前头了,所以这赠予是我老早决定了的事。这或许是小说中最“戏剧化”的一笔,也可能是作者唯一行使了“上帝的权利”的一笔。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于是“有光”这名字有了小说內外的双重意义;它和《流俗地》这书名一样,都像是作者发的公告,或是摆明了的姿态。当然这很任性,要真按着现实来写,银霞多半不得善终。可是这是一本希望之书,写的是一群在马华社会里怀抱着希望营营役役的小人物。拿去他们的希望也就是不给他们生活的力量。我做不到。或者说,我对家乡的人,不能不心存祝福。
江湖片子:贺老师您好!想问问您马华文学女性作家的现状,除了您和黎紫书老师,还有哪些女性作家值得推荐呢?
贺淑芳:剛剛回答了,在另一位那裡。最多人討論的前輩有商晚筠,後來還有戴小華、朵拉,詩歌與散文-梅淑貞。散文-悄凌,詩歌-方娥真(她是神州詩社,1960-70)。在我跟黎紫書的同代人,讓我再補充一些些:有梁靖芬(散文與小說)、黃瑋霜(小說)、翁婉君(散文)、林春美(散文,現為博特拉大學的副教授)、黃琦旺(散文、詩歌,現為南方學院大學的老師),詩歌:劉藝婉(性別平權運動書店「月樹」老闆)、陳頭頭、尼雅。更年輕的還有盧姵伊(散文,目前是大將出版社編輯,1980後?),此外,留台的馬來西亞女性作者,鍾怡雯(她散文集《垂釣睡眠》已經有大陸版了?),以及比較年輕的馬尼尼為(詩、散文、插畫)。
不只有魔幻现实主义——拉美文学漫谈

点击查看对谈回放:https://m.douban.com/page/bbql1mh
曾琳:如果你想知道哥伦比亚的暴力或毒品的话,也许纪录片更能呈现一个血淋淋的现实,但是小说家有更多的思考。
比如《缺席的城市》和《错乱》,在处理小说——或者说虚构叙事——与历史、与政治的关系方面,这两本书的思路非常不一样。《错乱》更亲近人类学,而《缺席的城市》与政治的关系更近。皮格利亚有一个特点,在处理小说与政治的关系上,他自己在访谈中也经常谈到,他的基本的观点是小说与政治不是两个对立的、分开的概念,而是相互交错的。
而莫亚对于小说和历史的关系,就不是同样的态度。他觉得小说并不能真正反映或拯救历史,但是皮格利亚的《缺席的城市》让人感觉还有努力奋斗的空间,去寻找另一条道路,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这两本书里面都有或明或隐的档案这样一个意向。档案跟文学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而且它能帮助我们挖掘更多的拉美文学作品。
范晔:争夺记忆的所有权,谁能拥有记忆,谁有权说出记忆,这都不是不言自明的。就像你刚才说档案这个词,它的词源里可能有其他“秘密、法律、权利”的意思。历史其实有一种筛选,但是谁有权利来筛选这个东西?能够大声讲出来的故事和一些只能埋藏在你心里面的故事。
又比如《百年独孤》里面的“小档案馆”,老吉普赛人的秘密斗室。西语里面档案这个词还可以指档案室或者档案馆。既可以是文本,又可以是文本保存的空间。所以《百年孤独》里面有一条线索就是档案及其破译的问题,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到外面搞革命为工人阶级争取权益失败之后,死里逃生回到秘密的家族档案馆就是那个小屋里致力于破译老吉普赛人的羊皮卷,最后扑在羊皮卷上死的时候他唯一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永远记住那是3000多人,都被扔进了海里。”这是很神奇的一个小屋,军警来了看不见里面的人,只有他们家人能看见,而且像某种衣钵传承一样,但这传承是一句话,为什么这句话重要?因为它关于历史的争夺,是对记忆所有权的争夺。因为官方历史不是这么写的,说是罢工被杀的是7个人,但他说一定要记住是3000人,所以这是档案保管人的使命所在,到最后什么时候档案破译了,整个的家族故事就讲完了。
“生活是夜,这里有歌”——金爱烂作品集分享会

点击查看活动回放:https://m.douban.com/page/vthfuue
文珍:《你的夏天还好吗?》我最喜欢的不是《虫子》这篇,是《水中的哥利亚》,但是《虫子》这篇也是最揪我心的,大家看到结尾的时候,都会注意到丈夫没有办法联系到她,她也没有办法让丈夫知道自己的困境。在这样没有办法求救的困境中,她马上要迎来一个新生命的到来。还有那种虫子的意象连绵不绝。
……我自己最喜欢的还是《水边的歌利亚》,因为它有一个诗性的东西,我很喜欢少年在水里带着妈妈漂浮,后来又看到他爸爸在一个塔吊(歌利亚是塔吊的牌子)上面做操。一个中年男人在做操,这跟水中的钢琴一样,就是这个世界已经毁灭了,但是爸爸在做操,非常动人。已经洪水滔天,他还在健身,在寻找生命中小小的乐趣,这个东西很动人,设想如果她写塔吊上看到的爸爸是尸体或者看到爸爸做别的很可怜的事情可能都没有这样的力量,但是他在做操,好像生活还要继续下去,好像日子还是如常,是一个人极力去希望的动作,会让人很动容。
张怡微:文珍作序的《你的夏天还好吗?》我也很喜欢,同名小说我也很喜欢。文珍说它像我写的小说场景,实际上她写的比我好。爱情幻灭是很难写的,尽管大家都有幻灭的时候,但是很难写出这种狼狈,且没有那么强烈的社会学的理念先行的东西。像有些韩国作家也写得很好,可是会有一些理念的东西在前面,要结构的东西放在前面。金爱烂写的那个男的也很可怜,他并不是一个多坏的人,是一个前辈在嫖娼他在外面等的人,这个人是那个女生非常喜欢的一个人,因为只有他夸过她。她可能是多子女的普通家庭出来的,女孩子不够自信,男性的评价很重要,她其实就是爱上第一个肯定她的人,这是很危险的。她如果碰到一个更坏的男的,那这个女孩子的处境会更糟。但是没有,她只是碰到一个平凡的男的,或者说平庸的一个男孩子,但她有光环,有那种幻觉,她把他放在心上。甚至那天她本来要回家参加小学同学的葬礼,却刚好接到前辈的电话,这是一个很戏剧的场景,这是一个两难的场景,你必须抉择谁更重要。喜欢的这个人可能高于道德跟礼数,电话把她的时间打乱了。她赶去那边发现是一个大胃王的比赛,对任何一个女孩子来讲,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就能感觉到很多不愉快,要穿小一号的衣服站在舞台上,因:为他们缺一个胖子来烘托旁边一个很瘦的网红般的女孩子,表现自己很能吃。更可怕的是,这个男孩子跟她说你就像平时一样吃就好了,她在他心中的形象是那样的,可能也没有恶意。那个编导甚至还追出来说,你把银行帐号给我,给你打劳务费。她知道自己在那个强光下的刺激。
所以她写得很好,一个是溺水时在水里看到的阳光;一个是舞台的灯光。在舞台上的人都会知道光是很重要的,光会把你打成另外一个人,在最刺眼的能够让她感觉到自己很赤裸状态的光下,她站在一个最喜欢的人面前。所有关于爱情的期待都在那一刻毁灭了,你再自欺欺人,都不可能在这个场景下继续欺骗自己说你们的感情有多珍贵,它就像个笑话一样。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写一个这样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让我觉得很棒的地方恰恰是文珍提到的那个连接,两个毫无关系的场景跟事情,她觉得有关系。这就是区别作家跟作家之间很重要的一点,并不是所有作家都能做到这样。写爱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对一个高敏的作家来讲,可能会写得很戏剧化、很做作、很情绪化,但这个故事她真的在写爱情吗?她还是在写我们生活的青春的真相,包括我是谁、我跟世界的关系,在这个世界我处于这个阶级社会的哪一层。很多人会哄你,说你很棒、很优秀,可是找工作、去相亲的时候被打分打得很糟糕,那个分就是舞台的灯光,你是一个胖女孩,长相平凡,家境一般甚至很糟,你重情重义、很认真生活都没有用。所以她不止写爱情,这是她的小说的深度,是很重要的,她会让一个女孩子借由爱情的幻灭来看到这个社会运行的真相,这个真相不止年轻女孩看到,年轻男孩也会看到,所有设想的美好的明天可能并不会来,你唯一能做的是面对现实做必要的准备,这是这个小说很打动我的地方。我给我的学生也看这个小说,我们从写作技巧上来讲,她的这个光是怎么运用的。你永远都搞不清楚写作是怎么回事,因为归根结底涉及你对生活的看法、你对感情的看法、你对我们感受到的世界的真实和虚伪的看法,涉及你怎么理解人,理解人的狼狈、可怜跟理解人的生命力。
欢迎在豆瓣App-书影音Tab-读书活动中查看更多读书活动并参与。
也可在豆瓣App内点开以下链接查看: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book%2Factivities%3Fkind%3Dall&dt_dapp=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