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摘抄本(一九七)人设心理学(一)

一句话概括(有关写作核心观念)
1,人格心理学:阐释在不同情况下人的个性是如何影响其思想,感觉,行为,对话和动机的。意在说明每个个体有何不同,以及是哪些心理因素造成了这些差异。
2,进化心理学:人类心理上刻有祖先为适应四五万年前的环境所遗传下来的印记,所以可以从进化论的角度研究人类的行为与心理特征。通常认为,由于许多适应性问题需要解决,因此人类大脑进化成了一种集合体,包括模块化,特殊的适应性,而非普通的适应性。这种模块化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可能被互相矛盾的思想,情感和动机推动。
我们的行为是普遍的心理适应性进化与文化,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神经科学:是研究大脑及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涵盖了从单个神经元的工作方式,到感觉,运动和认知系统执行任务时全脑成像等各个方面。
4,叙事心理学:主要研究人们讲述的有关自己的有代表性的生活故事,以及这些故事与其身份认同之间的联系。可以了解那些构成我们生活的典型事件,以及我们如何看待这些事件对身份认同产生的影响。研究揭示了生活对我们的故事形成的影响程度,反过来,这些故事成为我们讲述出来的生活。
5,媒介心理学:主要关注人,媒介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人与不同形式的媒介及其内容如何联系,以及这些媒介如何影响人的心理过程。试图回答:为什么我们会支持某些虚构的人物?我们与虚构的人物如何建立联系?以及角色的行为如何影响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6,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在整个生命过程中,人如何改变以及为何会改变。告诉我们在不同生命阶段,人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以及不断变化的动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件事:故事的主人公的目标不断改变,是否反映了我们自己生命历程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变化。
7,抑郁,焦虑,物质滥用是常见的三大心理问题,存在此类问题的人往往神经质维度得分高,尽责性维度得分低,物质滥用者还往往表现的亲和性较差。神经质这个维度主要用于了解内化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及进食障碍等所带来的痛苦。)而亲和力较差则会存在外化心理问题,(包括精神障碍,反社会行为人格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的人及身边的人感到痛苦。
8,黑暗三角得分:
马基亚佛利主义:
•是否喜欢巧妙的操控他人来获得想要的东西?
•是否是坦率直接的?
•是否在做计划的时总要确保对自己有利,而非对他人有利?
•是否会考虑到他人
•是否会注意收集信息,以备日后对付他人?
•是否绝不会这样做?
自恋:
•是否认为自己是特殊的?
•他们是否认为自己是普通人?
•是否喜欢成为焦点?
•他们是否对此感觉不自在?
精神病态。
•是否有其他人认为你的角色是失控的?
•他们是否认为你的角色可以很好的管理自己?
•你的角色是否享受险境?
•他们是否倾向于避免陷入险境?
•你的角色是否喜欢报复?
•或者是否更倾向于原谅和放下,并向前看。
光明三角得分
康德主义:
•角色是否享受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或者,他们是否总想从其他人那里得到点什么?
人道主义:
•相比于个人魅力,角色是否更看重一个人的诚实?
•或者角色是否通过欺骗手段获得想要的东西?
•角色在伤害到他人的时候是否会感觉愧疚?
•又或者他们是否缺乏忏悔之心?
相信人性:
•角色是否更愿意看到人们美好的一面?
•他们是否会怀疑不信任他人?
9,童年5至12岁:重点是如何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随着各类新技能的获得,直到11岁之前,儿童的自尊心都在稳步提高。有一项技能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世界,当这种技能发展起来时,孩子开始通过社会比较来定义自己的自我意识,并考虑自己将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友谊,特别是与其他同性的友谊,变得越来越重要。
青春期13岁到19岁:主要是在寻找自己的身份。青少年通常会探索不同的身份,直到他们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情感需求,目标和价值观的身份。忠诚和亲密的友谊变得更加重要。因为青少年主要和同龄人交往,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身份,随着青少年越来越独立于家庭,这些同龄人群体在社会知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青少年也开始通过个人叙事将自己的个人经历编织在一起,从而构建生活的意义。
成年早期20至39岁:对自己新发现的身份认同感很满意。许多年轻人学习如何处理自己的第一段认真的关系的阶段,也是在工作中找到自己位置的阶段。许多处于这个阶段人会被自己对权利和对自由的渴望所驱使,并试图获得收益。在这个阶段开始的时候,可能也是第一次面对严肃的责任,并且可能已经开始思考他们的遗产。整个成年初期,年轻人自尊心不断提高,30岁左右提高幅度最大。
中年40到64岁:是一个动荡和转变的时期,这是成长与衰落交汇的关键时期。随着晚年生活的临近,人们通常会回顾生活是否如他们所想象的那样,是否达到他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并开始思考余生。人们常常开始更多的思考,如何才能变得更有"生育能力,"通过与他人建立更有意义的联系,帮助社会上的其他人,以及创造某种他们将遗留下的遗产。中年是压力很大的时期,可能涉及工作中的额外责任,照顾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已及一个与现实相符的抱负。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在中年时达到低点。
对于高度活跃和有创造力的人来说,中年往往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高峰。当他们平衡好冲突中的对个人能动性(对地位,支配和控制的需求)和交流(对关系,温暖和爱的渴望)的欲望,并取得许多伟大的成就时,无论人们在生活中是否感觉更快乐,他们自尊心都会一直提高到60岁。
晚年60岁以后:更关心保存和维护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不是获得新的东西或技能。这个阶段早期,人们享受友谊,并且在当下发现更多的意义。幸福感会增加,压力会减少。生命的最后阶段,人们常常回顾过去,反思自己是否生活的很好,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成就感让人感到自我完满,但未能实现的生活目标却使人感到绝望。
10,我们生活中一些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事情是非常情绪化的,可以通过情感的高潮,也就是所谓的高峰体验,以积极的方式改变自己。创伤性事件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恐惧和痛苦。当克服了一个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并以此为转折点,随后我们会赋予能量。这些改变人生事件有助于解释一个人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或保持不变的。在最好的小说中,这些都是将人物与情节联系在一起的与感情有关的极端时刻。
为我们的故事建立一个结构框架,同时这一框架也定义了主人公情感旅程中最重要的时刻,通过引起情感共鸣,这些角色不断吸引着观众和读者。
高峰体验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巅峰,它是带来强烈喜悦,实现内心平静,感受到强大生命力,超越自我,或是体验到自己的全部潜能的时刻。这种体验往往伴随着时间或地点的丧失感,有些人在欣赏令人敬畏的自然景色时会体验到这些高潮。对于有些人来说,复发因素可能是性爱,分娩,极限运动,宗教,科学,艺术,创造性工作或反省。这些经历通过增加幸福感和意义感使生活变得更好。
11,压力性的生活事件可以当作有用的学习经历,但特别令人恐惧或痛苦时,可能会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些创伤包括成为暴力袭击,性虐待,伤害事件的受害者,失去亲人,或目睹暴力死亡,看到家庭成员受伤或濒临死亡,被诊断出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经历自然灾害,参与军事战斗或被扣为人质。大约1/3经历过这些事件的人都会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就意味着他们会通过闪回或噩梦重温创伤性事件,也可能与经历孤立和内疚。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在痛苦事件发生后立即产生的,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创伤后应激障碍(包括与儿童期虐待有关的应激障碍),可能要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才出现。康复通常包括友谊,工作,兴趣和爱好,慢慢重建于他人的信任,并辅以创伤治疗。性格也影响着我们从困难中恢复过来的方式。情感更稳定,在亲和性,开放性和外向性方面更强的人,在遇到创伤性事件后更有可能经历积极的心理成长。这可能包括更加欣赏生活,更加乐观,更加幸福,以及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
12,生活中的转折点是那些能显著改变生活的事件,通常与那些让我们从依赖走向自主的世界有关,也可能是不得不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刻。这些事件包括自我控制,获得更高的地位,重大的成就,承担重大责任或授权。其他转折点包括对生活深刻认识,这可能与我们的身份有关。通过这种认识,可能会发现生活中新的目标或使命。
1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个性逐渐成熟,动机也发生了本质改变,我们的信念由自己生活经验和道德所塑造。
随着年龄增长,通常会变得更加情绪稳定,外向开放和亲和,直到这些特质在中年达到顶峰,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变得更加神经质,内向,不愿体验新事物,固执,但也变得越来越尽责。尽责性和亲和性提高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更加注重归属感和共鸣的需求,以及为什么更有可能参加有益于他人的群体活动。
早期成年生活通常被自私的,能动性的欲望支配,这些欲望与获得收益和更多的权利和自主权有关,中年期是对这类目标进行重新评估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通常会受到更多共同目标的驱使,包括归属感的需求,与他人建立更有意义的关系。如果我们特别有创造力,会为能否创造出引以为傲的成就这种动机驱使。动机变化的一般模式是从更自私的追求到更无私的追求。
我们的信念是由自己一路上遇到的人,生活中重大转变,以及周围发生的重大事件所塑造的。由于人们选择和行为会受到个人信念的影响,因此人物的信念如何影响他的行为,以及他的信念如何被故事叙述中的事件所改变,都是作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我们对世界的早期信念受到家庭和其他重要照顾者的影响。同样,与父母关系良好的子女更有可能信念父母的宗教。相比之下,那些思想开放的人更有可能接受不同的观点,也更愿意接受关于世界的新观点。思想封闭的人就不会考虑自己不熟悉的想法,因此观点更加保守。
为什么人们会改变自己的信念?一,如果他们的环境或生活经历与他们信念不一致,他们的行为会带来消极的后果,让他们深陷痛苦。二,他们与喜欢和信任但持有不同观点的发展关系,当发现自己持有新信念后,产生了一种有益的过程。这种积极的感觉会让他们这种新的信念内化。三,强烈的情感体验会使他们重新评估自己的生活态度,甚至是生活哲学。
经历积极心理成长创伤的幸运者常说,在康复后,他们发现更容易与他人相处,看到新的可能性,充分利用每一天,并试图享受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一些经历强烈情感体验的人来说,他们的信念得到了加强,而另一些人则变得愤世嫉俗,不那么虔诚。
13,幽默是一种吸引人的品质,它是智慧的标志,也是一种很好的交往策略。
我们的道德情感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我们能这么容易识别出不可信的角色,为什么对反派角色几乎没有一点同情?为什么希望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还说明了为什么一旦对虚构人物形成特定的印象,此后便极少发生改变。当我们喜欢的角色表现出我们看来不甚道德的行为时,我们往往会从角色身上抽离出来——就像在朋友表现出我们不赞同的行为时,我们也会选择忽视。我们的道德情感也会让我们在一群不可信的角色中,宁愿同不那么招人喜欢的主角站在一边。作为读者和观众,我们与虚构人物的关系,其实也代表着我们所建立的真实友谊关系。无论是虚构还是真实的,我们都可以从遇见的人中找到最好的朋友。
14,外向的人通常更加快乐,热情,活跃,自信,精力充沛而善于交际。内向的人更中性,安静,保守而冷漠。外向的人与他人交往是一种有益的体验,能感到快乐。内向的人在独处或与一两个亲近的人在一起时感觉更舒服。
神经敏感是另一种人格维度,在感知世界的方式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情绪不稳定的人更容易发生情感起伏,也更容易感到焦虑。由于他们往往更敏感,所以一旦事情的走向和意愿相违背,便容易失落或生气。这可能会导致刺痛和愤怒的感觉。相比之下,情绪稳定的人更能被生活处之淡然,很少感到烦躁,心态也十分平稳。
15,基本情感
愤怒最原始的情感之一,关乎生存,是适应生存的一种方式。我们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从而抵御威胁,争夺资源和维护社会规范,对情况的预期和现实结果之间不匹配时,愤怒就产生了。愤怒程度取决于境况,个性,年龄和生活阅历。和那些心烦的朋友走得越近,就越会感到愤怒和受伤。青春期的少女尤其这样,那些令人讨厌,神经质但又很不认真严谨的人更容易表达愤怒。与年轻人和孩子相比,老年人一般较少表达愤怒。因为他们更善于冷静的对待自己的情感。就故事情节发展而言,愤怒是一种有力的动机性因素。愤怒会使我们更加冲动,自满和鲁莽。也会让我们更容易低估事情出错的可能性,还会让我们对自己族群以外的人有所排斥,更有可能寻找替罪羊。
恐惧,饱含着令人不安的强烈情绪。其实我们1读到或看到一个角色面临险境,最终适应并存活下来时自身也会感到替代性刺激。当我们的行动有利于生存时,头脑会奖励我们,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角色在可怕的情况下做出好的决定,从而生存下来的时候,会体验到相同的愉悦感。
风险高但威胁事件少的虚构故事能训练我们的反应,一旦厄运降临我们身上时,便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惊险故事可能是对磨难的磨砺。通过这些磨难,可能看到不同行动带来的结果。
厌恶:助长了仇外情感和某些对其他族群成员的敌意,对厌恶更敏感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所在的群体更有吸引力,而对其他群体的看法则更消极,厌恶的另外两种形式是性厌恶和道德厌恶,对于那些没有吸引力的潜在伴侣或行为, 会感到性厌恶,而道德厌恶则是对我们觉得不道德的行为产生厌恶。
快乐:愉快的感觉具有重要的功能,能打开我们的眼界,并鼓励探索新的理念和行动。但特别强烈的积极情感激发出角色情感旅程中的高峰体验时,这些高峰体验也许和角色经历的低谷感受一样,具有转变作用。
悲伤:情感痛苦为特征,与失落,不利,绝望,痛苦,无助或悲哀的感情有关,会将注意力转向内部,或是为了让我们从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以便能接受自己的损失。并对目标和计划进行评估修改。从创作虚构人物角度来看看,悲伤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重要情感。角色的情感痛苦非常的严重,那么故事情节的低谷段落可能会让他们重新评估计划并调整策略。低谷段落不仅有助于联系情节与人物情感,也能强化读者和观众的共情体验。我们喜欢动人的故事,是因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我们了解角色是如何面对那些我们自己可能经历过或将来可能经历的困难事件。
惊讶: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或中性的,程度有所不同,从冷漠的感觉到引起“是斗还是逃”的判断的强烈反应。对未来的预期的实际情况反差越大,惊讶感就越大。由于我们经常会忽视意外降临前的微小信号,因此为了让故事更有说服力,我们应该在其中设置惊喜或叙事反转,不要让观众和读者第一遍阅读或观看时便发现,而要等再次回顾这个故事时,让一切变得清晰起来。
振奋:也称为道德升华。看着人们友爱,有同情心,善良,慈爱,自我牺牲,勇气,宽恕,忠诚和其他能给人"道德美"的感受行为,便能激发出振奋人心的情感。
敬畏:有时会描述为对大自然的一种绝对的崇敬,钦佩和联结,是由力量感和宏伟感所唤起的,通常会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和身处世界的地位有全新的见解。如同振奋的情感一样,对于那些想要激发读者和观众新感觉的作者来说,敬畏是另一种强大的情感。令人敬畏的时刻包括凝视广阔的自然风光,历经精神层面的邂逅,聆听一位富有魅力与影响力的领袖讲话,欣赏令人敬畏的音乐,甚至弄懂或创造出一套宏大理论。
敬畏的正面体验与惊叹这个词有关,但还有一类令人敬畏的体验和恐惧和害怕有关。这种体验有时会被描述为可怕,这些带来无力感和恐惧感的体验可能来自与凝望宇宙,目的极度可怕的自然现象或遭遇自然灾害。
紧张:源自冲突,不稳定,不确定或不和谐的状态。读者需要对具有情感意义的事情持有两种相反的信念,(这种情感意义是关键)。这些状态会让读者自己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并期待减缓这种不稳定或紧张的局面。这些相同的原则既适用于音乐,也适用于故事——只要回想一下,在紧张刺激的时刻通常使用配乐,就会发现他们是不和谐或不稳定的音响,而且我们期待着音响归于平静。与解决这种紧张相关的是大脑快乐中心的奖励机制,以及故事中描述的是在社会环境中学习的潜力。
人们对角色期望的最好结果和担心的最坏结果之间差距越大,紧张感就越强。
羞耻:和内疚是一种自我惩罚。表明承认自己违背社会规范。内疚关联的感觉通常是我们需要弥补自己的过错或至少承认错误,不过羞耻关联的感觉却是人们很想通过躲藏,消失或逃避的方式把自己同自己的行为区分开来。感到内疚的人往往希望自己没做过那些事,感到羞耻的人往往觉得他们几乎控制不了局面,并埋怨事情本身的走向。羞耻是一种更强烈,更令人痛苦的情感,是一种能代替他人体验的感觉,尤其是当我们认为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当事人相同时。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对虚构主角认同感越高,就越会意识到自己与他们相似对。越是越能体会到主角的羞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