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适合长期练瑜伽吗
女性到底要不要练瑜伽,练的话适合长期练习还是短期按需练习,不练的话为什么不练,从19年的一篇名为「 触目惊心!无数中国女人正被瑜伽毁掉身体 ... 」的文章开始引发热议,一直持续到现在。

本人也是一名女性,同时又是瑜伽爱好者,从2008年开始接触瑜伽,并有过多年的瑜伽练习经历。同时从14年开始到 2021年有过伴随练习其他体育运动,如:攀岩,战绳,健身房力量练习,团操课,空中瑜伽等。
其实,对于这个话题,我一直比较感兴趣,机缘巧合之下,最近一两年正好断断续续停止除散步之外的所有练习,算是完成了一个小闭环,现在想从个人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得先明白瑜伽是什么再开始练习,不明白就开始的话属于迷信范畴,容易掉坑里。
例如,我本人就是步入迷途十来年刚刚反悟过来:2008年,在什么都不清楚的前提下,懵着头加入了学校的瑜伽社团,第一个动作学的就是肩倒立,那时刚刚二十岁,正是乖张冲动的年纪,一下子就做到位了,后来经过多年的练习和学习我才明白,当年一下子做成功的肩倒立,其实是一个极其细微的雕虫小技而已,正是对雕虫小技的自满,才让我坠入了瑜伽的深渊没有爬上来,直到今天,还在密切关注瑜伽。
我理解瑜伽,是个深坑,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流派之一,表达起来也费劲。
《瑜伽经》中,它是印度教的修持方法,「是一个庞大的整体,包括灵性价值、态度、戒律和技巧。」
《瑜伽之书》中,第一句就明确表达:「瑜伽是一种异常多面的现象,就其本身而言很难定义。」
《论瑜伽》中,给出了基本定义,「瑜伽即出神(ecstasy),《瑜伽经》中用三摩地(Samādhi)来表达出神。」
从语言学的角度,瑜伽(yoga)之名起源于动词词根 yuj,意思是“联结”或“约束”,还有不少引申含义,例如,“合并” “群星汇合” “团队” “魔法” “集合”等等。
我们当代人日常所说的瑜伽,大致可以理解为以上四点的集合体,即,综合瑜伽。我们所说的练瑜伽指的就是按照《瑜伽经》的练习方法来练习。 在瑜伽经的基础上,除了古老的瑜伽流派,例如:胜王瑜伽,哈达瑜伽,智慧瑜伽,真言瑜伽等,现代人又细分出不同派别:例如,艾扬格瑜伽,寰宇瑜伽,火箭瑜伽,空中瑜伽等,并且还有人在源源不断的创造新的流派,如:动物流,绳索瑜伽等。
从定义上来看,它似乎适合所有人练习,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女性,0基础,或有所成就者,甚至是神我,神我的成就者。

那它适合长期练习吗?
从我的角度来看,需要根据自身身体条件酌情练习,瑜伽的目的,是身心灵的解脱。 我们身心灵状况绝大多数由基因 / 业力决定,一小部分靠后天养成,有人选择用瑜伽的方式养成,有人选择用其他方式养成。当代社会中,方法众多,作为一个有头脑的成年人,用什么方式舒适就选择什么方式,女性青睐瑜伽是因为女性先天肌肉含量较男性就少,柔韧性较男性较好,瑜伽的运动量与伸展量比较适合女性。 虽然触目惊心文章写的有些极端,但也不乏有道理,例如过度练习伤身,但这篇文章将古印度瑜伽哲学与当代瑜伽哲学混为一谈就有失偏颇了,与印度哲学文化不同,我们不崇尚吃苦,瑜伽传入中国,演变到当代,已经不能只按古印度的方式来理解了。
在古印度,导师给弟子传授的许多知识属于灵性传递的范畴。在这种传递中,导师使弟子实实在在的经历“能量“或“意识“的传达,它是瑜伽入门的支点。从这一点上看,瑜伽必须需要长期的修习,仅仅是导师与弟子相互磨合以及相互考验就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例如,在古印度有些导师为了考验弟子的弃绝性带弟子喝酒,考验弟子是否会酒后失态。当代瑜伽中,就没有这部分考验了,变成了考证书的形式。
当代瑜伽中,一些瑜伽的功法确实可以起到锻炼身心的作用,例如艾扬格的《瑜伽之光》中就介绍了完备的呼吸方式及功效。
还有一部分在以基督教为主要信仰的欧美风行,让一部分瑜伽爱好者修改了一些祈祷方式以及体式,或将体式与瑜伽哲学分开来,例如,阿斯汤伽瑜伽(Ashtanga),这部分瑜伽导师通常被称为教练,需要专业的运动认证。
无论哪种瑜伽,每个导师/教练(统称为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方法也有所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即可,。
例如,去上过瑜伽课的朋友应该比较熟悉,遇到比较难的体式,有些瑜伽老师会说:“坚持一下!”,而有些瑜伽老师会说:“做不到就不做,休息~”,有些老师则会说:“做到自己舒适的程度即可。”都是老师个人的风格与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