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裸辞阶段性退休,精英家庭这样培养孩子

在决策过程中,鼓励孩子自己选择并询问他们的选择,这有助于他们习惯做决定和独立思考。
同时,鼓励孩子思考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比如: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要 a 还是 b?这有助于他们发展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给孩子分析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告诉孩子爸爸这样看待这件事情,但是爸爸说的可能是错的。
如果你觉得爸爸说的有道理,你听的是这个道理,而不是听的爸爸说的话。
Kelly:你说你从小就是个学渣,并不是那个“听话”的人,所以不会太遵循一些规则是吗?
Leon:世界上有两种人:制定规则的人和遵守规则的人。
另一所学校注重培养制定规则者,鼓励学生质疑权威和思考环境不合理之处。
当孩子大学刚毕业,通过自己的努力赚了1万块钱奖金,假如这时家里给了他几百万、几千万,他就没有成就感了。
如果你给孩子一个相对低的起点,让他有这种成长跃升的机会,他每一次的成长都会获得无尽的快乐。
认知上的教育可以给孩子带来最高的价值,如何看待钱、资源、学习、社交、影响他人思维和实现“万物非我所有但可以为我所用”的能力。
Kelly:所以最好的是给孩子认知。之前看见你的分享,你说到要教自己的孩子在 18 岁之前获得财务自由。
Leon:是的,如果你想给孩子留下100万,更应该教给他如何自己赚到第一个100万的能力。这往往比你给他100万难很多。
有很多的家长觉得只要交了很多的学费,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资源,心理上就安慰了。
单纯的学费和提供好的教育资源并不足以成为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需要从父母身上学习,这一笔钱代替不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传教方式。
这个钓鱼的方式也很有趣,我们这一代人,很多人钓到了鱼,也有很多人想让孩子复制自己的成功。但也应该认识到,未来的变化可能让这些成功之路不再适用。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不能强制孩子去选择什么热门专业和机会,而应该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能力和未来机会。
因此,我会分享给孩子我是如何找到机会的,但这只是参考,孩子需要找到自己未来的机会。
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孩子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创新和适应能力,这些能力远比金钱更重要。
Kelly:说的太好了,很多家长是让孩子还是走自己的老路,想的是:这个路我走通了,我让你少走点弯路,你走我的路。但是这个路不一定是以后 20 年以后好的路。
包括我平常在直播间里面讲 AI 工具的时候,很多家长会在评论区里面提问:
我的孩子学这个专业是不是更好找工作?什么专业好找工作?学数据科学可不可以?学计算机可不可以?
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因为不知道这个工作以后是否存在。
Leon:是的,中产喜欢培养孩子好好学习,然后找个好工作。
财富上的富人,或者是心态上的富人,教育孩子的是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有与众不同的想法,能够找到机会成为未来孩子的头。
中产培养的孩子获得了各种各样的技能,就像一颗颗齿轮一样安在机器上。然后由另外一帮孩子带领,找到方向,让机器运转起来。机器社会,机器开动制造财富。
财富的分配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社会,基本是自上而下的,上面的人获得了80%,下面的齿轮获得了20%。
Kelly:是的,所以给孩子最重要的是认知。如果家长自己的认知没有到位,也没有办法把认知传递给孩子。
Leon:对,所以提升认知是必要的问题。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就是家长只需要保住孩子生活的底线。
若孩子运气特别差,底线在哪,你只要保住底线,不必帮他寻找生活的上限。
硅谷就是这样一片土壤,吸引很多人才、资源进来,人们随机的探索。
这就是硅谷社会、西方社会的一个特点,政府的职责就是去保住底线。
家长也一样,不要去尝试指引方向,学会保住底线。
由孩子去随机的探索,让他掌控自己的时间,去接触社会,接触不同的行业,在探索过程中找到出路。
有的家长把自己当作一位木匠,把孩子当作木材,想让孩子成材,木工精雕细琢,累的满头大汗,但是孩子作为木头也被凿得很痛苦,
另外一种家长做园丁,孩子就是棵树,他们给孩子提供“土壤、水、阳光”就可以了,偶尔剪剪枝,让他自由生长。园丁轻松,孩子也快乐。
作为家长,你是想做园丁还是木工,就是你对孩子的引导。引导可能是鼓励或是批评。
你给孩子批评多了,孩子往你想要成为的方向发展。你给孩子鼓励多了,会抹杀掉他的内驱力。
孩子学习一定要有内驱力,家长鼓励太多会泯杀掉孩子的内驱力。
同时孩子会认为努力是为了换得家长、老师的鼓励。但这不是学习的目的,当孩子没人鼓励的时候就是迷失的开始。
你不妨让孩子自己去获得他内心的满足,让他形成一个正循环。
他做了一件事,实现了他的目标。他的满足感来自于内心,而不是来自于外部社会的认可。
如果你在意其他人的想法,你就成为了他的奴隶,而去不计回报的工作,不计回报的为他服务。
Kelly:真的,一切都是关联起来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独立的,我们在家里面怎么对我们的孩子,会影响到孩子之后在职场上怎么对他的老板。
Leon 和 Lulu 现在是带着孩子环球旅游,但是有很多家长会觉得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有朋友提到华德福教育的观点:孩子太小不适合长期在外面。也有很多人说:小时候不让孩子经常转学,要给他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关于“给孩子提供稳定的成长环境”,你们是怎么看的?
Leon&Lulu:人们总说,孩子太小,不能一个人旅行;孩子太小不能做背包客;孩子太小,还不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孩子太小,不能出国留学.....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的适应能力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多一点。
我自己研究了一些蒙台梭利教育理念,我也听过其他的一些教育理念。我也聊过一些转学较多的朋友。
我总结的是:首先要分阶段,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孩子确实需要相对稳定的环境。
我们看来就是区分年龄段。比如现在 5 岁之前,你可以感受到孩子对父母的需求更大并没有太多的社交需求。
这个时候他的安全感都是来自于父母,他知道父母给他固定的环境。
比如他的表现,大人是怎么样引导的,大人是怎样带领他去做一些事情的。
这其实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固定,而这种固定是在早期孩子们最需要的一种安全感的来源。
我们小朋友现在才出来 50 天,但是他现在的改变也非常的大,就是在不同的环境里面都当做像自己家一样,跟不一样的人交朋友。
所以我觉得这也验证了一些理论,早期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慢慢的有更多的社交需求的时候,我们再给他们提供心智上需要的东西。
这个时候就像 Leon 说的:我们是在培养孩子的一种性格,是他的一种与生俱来的一些性格记忆或者行为记忆。在这个上面需要多花些心思。
大家可以持续关注我们孩子 500 天后的变化,500 天就是验证我们这种实验的时候。
Kelly:怎么样获得一次关键性的升值,你可以分享一下经验吗?
Leon:我在第一份工作中,为了升职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最终发现这些努力都是没有意义的,也让我陷入到了不健康的状态。
后来我遇到了我的导师,他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提升了认知水平。
但导师给出的不是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也需要自己去消化。
怎么获得一次关键的升值。做好工作只能获得奖金和好评,但要升职需要做出更高层次的事情。
你想升值,需要让领导看见你拥有下一级别的能力,而不是在目前级别卷上天。
那半年里,我开始带领一个小团队,减少一些日常的工作,去观察用户、跟用户交流,找到方向。
虽然工作评价变差了,但我工作的内容变成了下一个级别所做的事情。
我意识到自己要下山了,把时间转向下一座山,去做下一个级别该做的事情。我想这就是升值的关键。
Kelly:Leon 寻找的人生意义是什么呢?
Leon:每一个人都处于不同的人生状态,每一个人生状态都会有一个所谓的困难。
有一本书说:人生就像一个钟摆,钟摆一端是满足,一端是痛苦。从越来越满足摆到越来越痛苦。
人生定义怎么做?有一个小练习,比如我要去参加我自己的人生告别会。我会在我 65 岁人生举办告别会——葬礼。
我不想当我朋友们开派对缅怀 Leon 同学的时候,只有我看不见。所以我为了不错过这场派对。我会自己举办。
但谁知道活到多少岁,所以 65 岁、70 岁、75 岁我都会办一场人生告别会。我为自己写悼词,写人生总结,写墓志铭。
我们都会面临死亡,这是乔布斯说的最重要的一课:死亡教育,向死而生。
这个意义是什么呢?总结人生、思考墓志铭,以指引我们做出明智的选择,避免后悔和痛苦。
Kelly:Lulu 觉得什么样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呢?
Lulu:我最近跟 Leon 在聊我从小长大到大的一种教育。这种经历会让我希望由于我的一些努力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例如,通过旅行来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拍摄视频或是与 Kelly 一起聊天,这些也可以给大家带来启发性的思考。
我不是说没有正确答案,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看到不同的想法和可能性,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努力给别人带来正能量。
Leon 跟我说:你所有想要改变世界的东西都是你自己的执念.我也觉得这也许就是我自己的一些欲望。
这对我来说是有意义的人生,是成功人生的一部分。
第二我们无法延展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深度。
通过在不同领域探索和尝试,可以拓宽视野,使人生更加深刻。去拓展人生的深度,我觉得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
我们觉得人生的财富账本,其实是两个账本,一个是财务账本,一个是人生体验账本。
在世界上体验不同的人生,看到不一样的地方。那我们的记忆账本很丰富的话也会让我觉得很满足。
第三个我是受芭蕾老人的启发,就是能够开心、平和的状态去接纳万物,包括自然、生活上的变动。
你的正能量能够感染身边的人,其实这也是一种成功。
一句话说:“人这一辈子最值得学的能力并不是赚钱的能力,而是要让自己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够开心,都能够快乐的能力。”
Kelly:感谢 Lulu 分享。我觉得我们做这样的直播分享,其实也是可以让大家看到一个新的可能性,如果说能够影响一部分小伙伴,就会感觉很值得。
Leon:人生意义是每个人为自己赋予的,我们作为科技行业从业者,会想要说我要去改变世界,我要去推出下一个社交网络,下一个 Web 3,下一个.......
这是现在的科技很容易实现的,因为科技的传播力量非常的强。
Facebook 有全球 20 亿用户,改变了 20 亿人的生活,然后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你的家人在远方生活好不好。
但是这个改变事件一定就是好的吗?一定就是对的吗?
李开复老师,当时他得了癌症去台湾治疗的时候,见到星云大师。
李开复老师说想用人工智能去改变世界,让人们第三次工业革命,改变人们的生产关系等。
星云大师说这个世界也许不需要你的改变,你可以去追求你的人生意义,你只需要知道一件事,这是你的执念,并不一定是这个世界所需要的。
我目前对我人生意义的定义是,向内修炼,向内成长,去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去支配我的时间。
我特别认可我的民宿老板说的:能够支配自己百分之百的时间,这让我自己意识到很富有。
Kelly:向内修炼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我可以理解为 Leon 正在寻找意义的过程中,是这个意思吗?
Leon:我们的人生意义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十几岁的时候上学、考试、谈恋爱、打游戏,是20多岁的人生意义。
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会有一些不同的人生意义,我们只需要让自己可以勇敢的去探索,积极的思考,去思考你未来想做什么,去如何支配你的时间。
你目前每一天所做的事情,问自己重复 365 次,一年之后你有没有离你的目标更近一点。
如果说你目前所做的事重复 365 次,也不通往那条道路,你就该换一种方式去换你的时间了。
Kelly:有小伙伴关心,现在人工智能工具一天一个变化,发展速度极快。如果我去旅行500天以后,我会不会和职场脱节?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呢?
Leon:离开职场,并不意味着停止成长。相反,我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自己的成长。
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人生是一个赌场,你的赌资就是你的时间。如果你将时间都用来换取工资,而没有投资自身,那么就无法获得最大的成长。
在一定的人生阶段,我们需要将时间换成工资,以便维持生计。但是,当我们达到一定阶段后,我们需要把时间拿回来,去旅行和探索世界。这样可以提升我们的认知和成长。
一些年轻人在毕业或工作一两年后,选择进行 gap year,暂时离开职场去旅行和探索世界。
他们不需要存太多的钱,只需要几千元或几百元就可以背包旅行。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环境,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认知和成长。
然而,离开职场并不容易重新回到职场。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可能会质疑你的能力和空档期的原因。
但是,这也有助于过滤掉那些你不感兴趣的工作机会。你回不去的地方,刚好是你不该回去的地方。
而且我们家庭的资产,根本不来自于我十几年在科技公司的打工,都是来自于一些其他的收入,也许有意而为,也许无意而为的事情。
财富如一个流程,你的工资、收入、现金、支出、资产,这些是怎么样一个关系。
怎么样现金减少不再变成了支出,而是变成了资产,资产变成了现金流减少,拿回了时间获得成长。
金钱是伟大的奴隶,但也是危险的主人。
有一句话叫做:“Better be a billionaire than a king”,它说的是你宁可做一个亿万富翁,而不是做一个国王。
在这个职场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积累财富、赚到钱,而不是获得那个名。经理也好,老板也好,它只能让你的爸妈觉得:我儿子女儿有出息。
坐过那个位置的人都知道你必受其累。如果让我选做国王还是亿万富翁?
我不会去做国王,因为“国王”的称号是外部赋予你的,外部可以赋予你,也可以从你身上拿走。
Kelly:有小伙伴在评论区提问,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如何克服恐惧焦虑呢?
Leon:大家都听说过“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而人往往有一件想做的事,就是去预测,去预判未来。
预测未来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世界上的变化太多,而我们无法掌握所有的信息。
很多人在股市中尝试预测市场走势,但这样的尝试通常会让他们亏掉本金。
相反,买一个指数基金,你每年都会获得 7% 的回报,这是股票交易市场在过去十几年历史中得到的答案就是你什么都不做。
与其尝试预测市场,不如放下预判,预判需要花时间、花钱、很累,最后还不一定是对的。做时间的朋友,从历史中学习经验,了解市场的波动。
在这个信息差很大的世界中,有很多人利用信息差套利,没有足够信息的时候你越动亏得越多,不动反而去跟长期走势,这会是一个更稳定的回报。
不要尝试获得超过市场的回报,这种尝试通常是会亏掉本金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基金经理帮你管理钱,给你百分之十几的回报,这些基金经理不是想给你回报,他是想赚你的本金,你到最后连本金都没有了。
当我们预判以后,往往就会把我们的执念放在我们预判的这个标准上,但反而错过了这个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新的机会。
我是Kelly,全网同名“凯莉彭”自媒体账号主理人。前硅谷资深数据科学家,曾就职于Airbnb等公司,目前是自媒体创业者( kelly71017,请备注“来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