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帝国定型:美国的1890-1900》
一些重要划线:
- 1893年5月,美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产能过剩与国内消费不足的矛盾集中爆发。
- 1894年7月,联邦政府派遣军队进入普尔曼铁路工人罢工的中心区——芝加哥,与当地政府的民兵和警察共同镇压了罢工,造成较大规模的流血事件。
- 通过生活水平的提高、财富和人口的增加来实现的国内消费的增长,跟不上蒸汽机带来的生产的增长
- 一种新型的帝国。它以强大的生产能力和贸易能力为基础,要求其商品和影响力能够自由进入世界各地,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对海外领土的直接控制以便节约政治和财政成本。用一句话归纳,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有边界的,作为帝国则是无边界的。这种帝国发展的逻辑正是无孔不入的资本的逻辑。
他在给张伯伦的信中明确表示,既然英国已经承认美国在西半球的权利,美国人就希望“与英国肩并肩地站在一起”。
这是美英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联合行动。
- 统治这些遥远的地区也会带来巨大的军事和财政成本,造成军队规模膨胀、国家权力集中、种族纯洁性被破坏,最后美国会像罗马共和国一样因扩张而毁了共和制度。
- 这种特点的要义在于,美国作为一个帝国主要不是以有形的土地而是以无形的贸易或者影响力作为疆域,因而也具有了无远不至、无孔不入的潜能。
- 美国的海外扩张很大程度上也属于内涵式扩张,即立足于自身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提升,然后再以此为基础推动商品贸易的大规模扩张和海外战略要地的占领。强化技术和生产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居于一个逻辑起点的地位,是扩张的第一推动力。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