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逐渐变为狗屁
我头脑中总有个理想闲人的样子,如果要带入某个具体的形象,我选《多田便利屋》里的行天。他的来处暧昧不清,未来也前途未明,整日里只是倦怠地混日子,漫不经心地和所有波澜起伏或者孜孜不倦擦肩而过。在心里,我给了他一个名字,路在野,写了一段他的小故事。写故事的时候,我正对生活产生全面的质疑,我朴素地察觉到幸福也可以是霸权,而不想在幸福的传统叙事中苟活,但又孤独得无法扼制自己与他人连接的欲望,于是路在野也被写成了痛苦拉扯的样子,比起行天的坦然自由,他更拧巴。
写完故事,我又投入到现实世界中去了。但这个闲人是如此有魅力,我阶段性地想要成为他,因此最大胆的规划是,我要逃离不合理的工作制度,要逃离创造价值,还要逃离消费。我在《Bullshit Jobs》这本书里找到了一些启发。
书中定义bullshit jobs是那些连工作者自己都认为毫无意义的工作,它是在类似封建制的资本运行规律下为了维护资本占有者的利益产生的,从事这些工作的人始终在忍受巨大的精神折磨。有趣的是,越是无意义的工作获得的报酬越多,而真正有意义的工作,比如更倾向于照料的工作,却报酬低廉。在众多工作中,只有医生是个例外,这份工作有意义,又有相应的回报。当然,作者格雷伯主要观察的是美国和欧洲的情况。
反观自己的工作,虽说不是狗屁工作,但也有非常多的狗屁成分。首先这份诊断工作其实并不需要太高的学历,我相信医学本科毕业就够了,培训半年,再加上两三年的经验积累,完全可以胜任。现在对学历要求水涨船高,已经非博士不招聘了,我不知道究竟为什么。其次,这份诊断工作逐渐成为了筛查项目,原本是有相应指征才需要开的检查,但目前几乎所有人都要做一遍,真正有问题的只在四分之一。还有,由于收费项目的改革,原本的一项被拆分为三项,为了让诊断及报告看起来充实,增加了很多不必要测量,对诊断并无增益的内容。
工作的十多年,就是我看着自己的工作逐渐狗屁化的十多年。此外,这份工作另一个消耗的原因是工作强度大,我时常产生自己是一枚医院大机器上的螺丝钉的错觉,被异化的感觉非常不好。尽管如此,放弃这份工作确实非常可惜。我还是从工作中获得非常宝贵的成就感,经济来源,和较为单纯和温馨的工作环境。想要成为一个真正不事生产并且不消费的闲人,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
-
ELLII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19 1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