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 司玉藻张辛眉番外(3)——谋略线
司玉藻张辛眉番外的谋略线,分成三个部分。一个是表面的学生联合会,一个是作为伏线的罗公馆案,一个是司玉藻逐渐发现张辛眉的红方身份。最后一个在【45-3(1)】已经提到过了,这里只说前两个。
看到学生联合会,学生会,会很自然的岔劈到校园题材。我看过很多校园题材的小说,太多了以致于不太耐烦那些重复的桥段。所以第一次看到司玉藻上学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精神恍惚。哪怕学生联合会是代理一股巨大势力和司玉藻打对面,都没法引起我的专注。华夏阶段的主体故事中,顾轻舟游走于真正的实权人物之间。司玉藻这代理人战争才哪到哪啊。
从权贵群像到校园群像,已经是一种下沉。我就没想到,司玉藻的人生下沉的如此之远。
最使司玉藻受到触动的,是芳裀的石子论。【芳裀笑道:“我是石子。……从山上滚下来,被谁捡去了就是谁的。让我铺路,我就勤勤恳恳的铺路。路铺好了,很多人可以走,功在千秋。你问我为什么不去做其他事?大小姐,你可能不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多的选择。我一开始没得选,现在要做的就是忠诚。”(1684)】
芳裀石子论,坚定了司玉藻【她想做个战士,一个真正有用的人(1681)】这样的想法。
芳裀是一个被卖到伎院的女孩子(1678)。她说石子论并不奇怪。她遇见了张辛眉,是她找到了更好的前途。
可司玉藻是大小姐,她不是什么石子。她不是活不过二十八岁的伎女(1678),她是有雄厚家资人脉广远的司家的独女。民众并不需要司玉藻抛弃自己的力量,而是期望司玉藻能够对自己的民族有良心和信心,用她的力量守护司家的家园。司玉藻不需要随遇而安,她需要睁开展望未来的眼睛,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司家治下家园,然后纵横捭阖,给民众谋求更好的生路。
话说回来,司玉藻自己也说【玉藻是个普通女孩子,并没有那么好的资质。(1696)】她不是聪慧的顾轻舟和叱诧风云的阿霈的亲生女儿,而是别扭的司慕和钻空子的潘韶的遗孤。【每次她(司玉藻)阿爸说(江湖招数)的时候,她都在分神背诵她姆妈的那些药方。药方太难背了,她根本没她姆妈那样的天赋,全靠后天努力,故而她医术学了个半调子,功夫也稀疏。(1696)】也许司玉藻并不能适应那种需要明争暗斗的生活。能够平静的活着,对于她而言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但我就奇怪了,从小到大聪明了一辈子的司玉藻,到了张辛眉面前就是开始说她自己【没有那么好的资质】。我找不到角度来理解她的这种自弃倾向。不管是张辛眉的领域压制了她,还是远离司家使她焦虑,都不能够解释司玉藻的人设有如此的劣化。她张牙舞爪的外表下是一颗脆弱的心,我不太能把这种设定和司玉藻联系起来。
总之,在勒戈夫事件(1690-1691)中,学生联合会私占留学名额,在司玉藻的推动下被曝光。学生联合会解散,司玉藻也解散了她自己的协会,谋略线告一段落。
在顾纭白贤番外的楔子之后,以潘落英火灾事件为引子,交代了罗公馆案的始末。
罗公馆案发生在少帅十一年(1934)的上海。七岁的司玉藻被罗太太潘颖抓到罗家,目击了潘颖被王太太杀掉,还有王太太纵火的场面。在听信了谣言之后,司玉藻的认识产生了混乱,将她自己安在了王太太的位置上,因此得了恐惧症。
顾轻舟和司玉藻百般解释,都不能打开这个心结,这才允许司玉藻独自来上海寻找答案。【玉藻来上海,既不是真的求学,也不是真的从医……(1632)】【司行霈和顾轻舟……没想玉藻在上海留多久。玉藻只是心中的执念放不下,总认为当年的纵火案跟她有关。(1678)】所以说,在预定中,司玉藻不是来上海读书的。
如果这样说的话,这句话又是怎么回事呢?【司玉藻出来,是打算念三年半的书,如今才一年,且她明年还要去医院实习。(1697)】
【溯源 15】提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的昭南时代开始。这天是正月初一。也就是说,甚至没有到文中提到的司玉藻十八岁生日,少帅二十二年正月十四,新加坡的日占时期已经开始了。
主观上,司玉藻是到上海来破除心魔。客观上,是顾轻舟想让司玉藻避战。从写作上说,罗公馆案是明药在试图避讳作战前线的引子。
罗公馆案的故事简单短小。但和同样作为悬念的,模糊的徐培案【44-4】相比,司玉藻亲身经历的罗公馆案更加有感染力。
~~~~~~~~~~~~~~~~~~~~~~~~~~~
溯源 16 圣玛丽亚教会中学 https://www.douban.com/note/779584594/
44-4 无形出场的徐培 https://www.douban.com/note/850029938/
45-3 司玉藻张辛眉番外
(1)感情线的主角 https://www.douban.com/note/851554316/
(2)感情线的配角 https://www.douban.com/note/851554355/
已发表部分索引目录 https://www.douban.com/note/758595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