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吉卜力作品集的感想(一)
其实吉卜力蓝光资源的整合工作早在半个多月前就制作完成了,那时候女儿的高考刚刚结束,一家人正在煎熬着等待高考的成绩,我让自己专注于制作早就想进行的这项工作,同时心里默默的祈祷,好在所有的努力都有了良好的回报,如今女儿如愿被心仪的大学录取,与我成为了跨越33年的校友,我也终于可以定下心来,为这次吉卜力的资源整合之旅做个纪录,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此言不虚。
回忆起与宫崎骏的相遇,那还是在2000年,那个时候没有4K,没有蓝光,连DVD还只是刚刚起步,我为刚刚组建的家庭配备了一套DVD影音播放系统:安桥的功放,宝华的音箱,索尼的柱式纯平电视机,还有一台嗷嗷待哺的DVD碟机,也是索尼的,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四处寻找DVD碟片,彼时北京很少能找到象后来高台阶,平安里以及方庄等集中售卖碟片的地方,人群糜集的胜况更是三四年以后的事,在混迹大名鼎鼎的狗坛(GO!MOVIE论坛)的日子里,我搜罗着各种信息,也寻找到了在四道口金五星批发市场的一对老夫妇(这个批发市场前几年已经拆除,现在是一片有待建成城市花园的大空地,而我也已经定居到附近的小区,与之只有一墙之隔,人生的际遇真是奇妙啊),他们最初是开着一辆夏利小车停在市场门口,掀开后盖,里面放着一箱箱的碟片以供挑选,大部分是VCD,而当时售价相对高企的DVD为数不多,一两个月后,这对老夫妇就到市场内租了个摊位,正儿八经的做起了碟店的营生,我也成为了每周总要在这里挥洒微薄工资的常客之一。
在这家碟店里,我与宫崎骏和吉卜力初次相遇。印象中第一部接触到的作品是幽灵公主,当时九区DVD的制作技术还未成熟,使用的是转录的模拟技术,与后来发展起来的数码破解相比,在画质音质上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已经完胜VCD啦,包装大多是透明的长方形塑料盒,里面帖着碟商自制的简陋的封面封底,老战士们,如果战斗岁月足够久远,应该还有印象。
拍摄于1997年的幽灵公主,借由DVD的载体在2000年就能够与大陆的影迷们见面,相对于吉卜力的其他出品,算是时间上最为帖近的了,想想直到近两三年吉卜力都临近解体啦,才陆续有龙猫,天空之城,千与千寻在大陆公映, 还真是令人唏嘘。然而官方的睽隔没有什么意义,在这二十年间,大陆民间早就自发形成了一大批宫粉,对于吉卜力迄今的二十四部作品如数家珍,热衷于关注搜罗吉卜力和老宫的一切信息,而且完全是基于无私的动因主动向他人热烈推荐,我有幸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若干年后,女儿上的儿童绘画班,我不止一次身背十多套吉卜力作品集DVD,屁颠屁颠的送到班上其他孩子的家长手里,当然这是应了老师的嘱托,尽管老师关于吉卜力的认知也是源自于我的大力推荐。在整个DVD时代,直到现在,吉卜力的作品套装都是碟店的常销品种,几乎各个品牌都出过一轮,虽然质量上良莠不齐。
吉卜力与大陆正版影音泰盛的授杖合作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直接延伸到了2K蓝光时代,但几乎都是光版正片,而同时期吉卜力在台湾的授权出品,大都自带与日版相同的花絮,此外美版吉卜力也具备独特的花絮,对于身经百役,口味刁钻的老战士们来说,虽然荷有正版之名,但泰盛的出品完全是垃圾,具备多区花絮集成、配备中文字幕的数码版才是上选。按说作为市面上的大热门,碟商的操盘手应该会有足够的动力制作出一套相对完美的吉卜力作品集,但不知是何缘故,包括DVD黄金时代的龙猴凤在内,都只是零星出过四五种配置过硬的版本,进入2K蓝光时代,顶级品牌RBD,SJ犹然如此,令人,至少令俺扼腕不已,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借助PT站的强大后援,俺不顾自己低劣的制作技术,加上十年累积的各种版本的ISO文件,就此开工。
首先面临的是源头版本的选择问题,这个对于吉卜力来说相对简单,因为日版2K蓝光的素质足够过硬,而且所有的正片都自带一条台配国语和一条港配粤语,还有官方中文字幕,但问题在于,吉卜力出过两套2K蓝光碟,一套自带花絮,另一套是去除花絮的所谓高码版,这自然就需要俺来移花接木啦,但经过仔细分析,目前在PT站上能找到的所谓吉卜力大合集,里面真正属于高码版的资源不多,只能择优而行,至于一众花絮的中文字幕,也只能最大限度的搜罗已有的大陆顶级碟商的出品,我个人当然没有翻译的能力,所以遗珠之憾在所难免,具体情况下面挨个详述。
另外还需要重点提一下的是吉卜力蓝光碟包装上纯色版的设计,独树一帜,美到不可方物,而这套包装没有授权给台版,泰盛也只是用在了其中几个品种上,要在网上找到高品质的全套纯色版扫描图,嘎嘎乎其难,经过大量的搜索,我终于在一个台湾宫粉自建的网站上完璧,而且居然连吉卜力最后一部与法国合作的红海龟都有纯色设计,实在太过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