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和西湖的故事
苏东坡和西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仅仅是因为他写出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更因为他治理了西湖。
杭州被苏东坡当做了第二故乡,他两次在杭州任职,一次是1071年被贬到杭州做通判,一次是1089年赴杭州任太守。
第一次在杭州生活时,苏东坡34岁,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虽然官场失意,但杭州的美景、美人、还有众多知交,给了苏东坡太多美好的记忆。
他在山水间流连忘返,醉卧温柔乡不思归期,和友人泼墨挥毫肆意酣畅,这样惬意的日子,在以后的岁月中一直让苏东坡时时回想。
所以在他权力达到顶峰,却决定激流勇退时,第一个便选择了杭州。
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时,做了很多利民的实事,修葺西湖就是其中一桩。
在他第一次去杭州时,便看到西湖中的野草将近遮盖了十分之二的湖面,待到18年后,他再一次来到杭州,野草已经将湖面遮盖了一半。
西湖不仅是杭州的美景,更重要的是,西湖水灌溉稻田、供水给运河,还是杭州居民淡水来源的保障。
眼见西湖逐渐萎缩,苏东坡心疼不已,他决定治理湖中野草问题。
他给朝廷上报,阐明了疏通西湖的必要性,说如果再不处理湖中野草,20年后,西湖将被野草遮闭,杭州居民也将失去淡水来源。
苏东坡详细地测算了需要清理水草的面积和所需的费用,而且怕朝廷因为费用的问题不予支持,他明确算出两万五千方丈的水草,清理费用需要三万四千贯钱,并且已经筹到一半,另一半请求朝廷拨付。
古代贪官都是找明目贪钱,恨不得朝廷多给拨款,以便自己克扣,而苏东坡则是先尽自己能力解决花费问题,解决不了再向朝廷伸手。
从这点来说,苏东坡着实是个清廉的好官。
朝廷批准了苏东坡的计划后,苏东坡亲自带着数千工人和船夫实施这项工程,历时四个月,将西湖里的水草清理干净。
接下来问题来一,堆积如山的水草和淤泥该如何处理呢?
苏东坡计上心来,用这些来建筑湖上的长堤。
那时候,百姓们由西湖南岸到北岸大概要走二里地,十分不方便,修建一条湖上的长堤,缩短了行走的距离,又能增加湖面的美丽。
修好的长堤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了方便了百姓,人们把它叫做“苏堤”。
只是后来,苏堤也成了肖小之辈弹劾苏东坡的理由,说他劳民伤财,只为了自己观赏西湖方便,奢靡享乐之心令人发指。
白的说成黑的,悠悠之口,有时很是可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