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生活 | 尽量去做对自己和他人有益的事
看了许多个人成长、心理学、健康营养、哲学及生活方式的书,我自身的生活节奏及方式也越发鲜明了。细碎的小目标也开始逐渐清晰。
很多时候人们的迷茫,都是源于没有目标,或者说没有能够引导自己每天做些什么具体事情的小目标。而当我们关注的方向越来越明确时,这些小目标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当我们能够从长远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时,落实到具体行为上,也会更加容易一点。
具体做法就是,将我们面对的问题逐一梳理出来,然后再针对自己想要改变的诸多方向,持续做出精准努力。
这些问题当中,有些是必须尽快解决的,也有些是需要我们提前做好知识储备,但并不清楚什么时候才能发挥作用的,但它们的重要程度,却不能按照紧急程度来区分优先级。
关于健康
我自己重点关注的几个方向,都是围绕健康、成长、长期主义、精简社交等方面的。拿健康举例,我们身边不论是家人、同事、朋友,或是自己,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健康隐患,但因为人人如此,所以大家倒并没有对自身健康引起关注。
直到自己或身边亲近的人频繁出入医院接受检查、治疗时,才开始在这方面真正花时间和精力。但不得不说,这样的后知后觉,来得也确实晚了点。
但凡我们需要去医院接受治疗,就说明已经有一些病症显现出来了,并且需要依靠一些药物或治疗手段的尝试才行。但能够真的解决问题,还要靠自己的免疫系统、体质,以及疾病的程度、治疗方式等多个因素来共同推进。
而未雨绸缪的做法是,做好日常保养,充分学习健康常识,使我们不必日后躺在病床上悔不当初。
那么在我持续阅读健康、功能医学、营养学方面的知识后,我也并没有制定什么具体的计划,只是一边学习、一边调整着自己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及运动方式等。
根据自己从书中学到的知识来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只吃天然的食物、天然材料制成的香料与酱料,以颜色与种类丰富的蔬菜为主。
肉类只是稍加点缀,吃低糖的水果,喝抗癌防癌、打造不易生病体质的蔬菜汤,使用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用油与坚果,同时搭配一些其他天然的饮品,如椰子水、无糖无添加的酸奶、中度烘焙的咖啡、绿茶等;
同时,根据自身状况灵活地摄入一些补剂,如鱼油、复合维生素、超级食物粉等。

除了饮食方面、还要注意减少看手机的频率、保证睡眠、选择适合的床垫与护颈枕、每天累积运动至少20分钟~60分钟、戒烟酒、减少久坐等,这些都是促进健康、减少患病风险的行为。
只是保持健康这一目标就引导着我至少读了30多本健康类的书籍,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每一本中都有些值得采纳的专业建议。
当我和身边的人产生互动时,又会发现大家都有一些健康方面的困扰,那么这时,这些日常积累的医学及健康方面的常识,刚好可以派上用场。
也就是说,学到手的知识(包括但并不限于健康类的知识),几乎都是可以产生利己和利他的效用的,那还有什么理由不读书学习呢?
关于内在提升
再比如,我们都知道当你感到生活失控时,多半是因为欲望和能力不成正比,想要的东西,以及想要掌控的事情太多,但能力上无法达到与之相当的程度。
前段时间看的那本《可塑的我》,就是在帮助我们做出一些改变,逐渐重塑自我,发展出自己所需的能力。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想要的东西和能力不够匹配时,其实是自我认知出了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对自己进行深度探索和了解,明确自己当前处在怎样的状况下,自己能力有哪些优势及局限,找到一个自己能够重新出发的原点,在这个基础上再做自我提升,也就是精准努力。
这个原点是指什么呢?说得具体点,就是指我们目前有哪些想要完成的目标?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做出每个选择之前,对于自己接下来要承担的结果(或者后果)是否明确?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自己的决定带来的后续问题?
随波逐流的生活看似容易,但当你真的过上和他人差不多的人生时,你会发现这一切都让你非常煎熬、不自信、又难以驾驭。
不思考、浑浑噩噩度日的人生未必是自己想要的,而当自己每天处于这样的状态中时,做着自己不想做的事,又不得不承担着自己根本没有预料到的后果,小情绪不断累积,才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已经完全失控。
所以我们还需要对现在的生活进行深思,挖掘现在经历的事情中,哪些是我们喜欢的,哪些是不喜欢的,哪些事情是我们花了心思去经营的,哪些是我们未曾思考就做了、却给我们带来了恶劣的影响,总之,我们需要不断地对自己发问“你是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
对自己了解和理解后,才更有助于我们塑造自我。勇敢面对自己在某些方面已经停滞不前的事实,直面内心的矛盾、焦虑、情绪、困惑、空虚,不要试图寻找快速摆脱一切烦恼的捷径,毕竟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别再逃避自己人生中出现的问题,面对它、尝试去解决它,这个过程就叫做成长。
直面自己内心的需求、自我期待与能力之间的差距,然后细化自己成长方向上的代办清单、做出精准努力、缩短这个距离。

事实上,人们的自信就是来自于不断提升的能力。持续提升的行为本身就会让人感到心安,因为只有行动起来,才会意识到这个距离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遥不可及;
也只有持续行动,能力才有可能真的得到自我提升。
同时,自我提升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人类本就无法离群索居,而直面自我需求、内在冲突时,我们才能重塑自我,使我们的内心在面对外在冲突时更加有韧性,更懂如何在社交中坚持一定的自我,而不被他人所影响,并且还能在独立思考过后,坚持做对社会、他人及自身都有利的选择。
关于人际关系
其实不论工作还是生活,我们几乎都在跟人打交道的过程里,尤其是现在大家互动的工具尤为丰富,因此,我们更需要在人际关系的选择层面,以及和人沟通的内容与方式上,多加思考。
这里有一些小建议,比如:
1、不要复杂处理简单的关系,如同事之间最好不要聊家事,不要牵扯私交,这样在工作中才不容易被私交所绑架。因为一旦大家的相处变得复杂 ,身份不再单纯,那么对对方的期待也会更高,我们很难保证每个人都有足够处理复杂关系的认知和思维,能做到公私分明,所以自己先做到,用这样的态度去结交他人,会比较妥善,不至于为日后的相处招来矛盾。
2、带着利他心去做事,是促进深度交往的锦囊之一。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为这段关系和他人提供一些价值,这样自己也能从中体会到获得感。那些一味从关系中索取的人,最终就会被疏远。当然,我们还要区分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是否能够持续为促进深度交往而供能。
3、学会拒绝他人不合理的要求。我们这一生首先要为自己而活,所以不必对他人对你的期待太过在意。说什么都不在意,不现实。我们只需要在意那些自己在意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如果要对自己对外展示的一切社交形象或是所有人的期待负责,也实在是太累了,并且也没这个必要。
4、学会倾听,不要凡事都去给他人建议。人固然都需要被需求的体验,但我们也需要辨别对方此时需要我们扮演的角色是听者,还是说者。不要为了表达而表达。
5、对自己拥有的身份负责,不给日后的自己和他人添麻烦;同时,不要过度参与他人的决策,不要为他人的事情过度干预。因为谁都有成长的权利。
关于生活方式
早睡早起,保证睡眠质量,适当运动,改善身体代谢的灵活性,持续学习营养学方面的知识,以保证逐渐减少及限制摄入无益的食物;
在阅读方面保持开放心态,神经科学、脑科学、哲学、心理学、工具书、游记、散文等都在阅读,前段时间逛书店还搬回了几本悬疑小说。我们每个阶段感兴趣的内容都在变化,尽量捕捉自己对文字的敏感性与兴趣点,这样阅读感受也会更好,还能促成我们的心流体验;
保持思考,认真参与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尽管生活充满了未知,但我们总能从中获取到一些细微的满足感和获得感,这些就足以使我们越来越热爱生活,越来越喜欢认真生活的自己;

生活上保持极简,家中几乎不存在闲置物品,不会因为某些活动而凑单买入无用的物品,没有多余的会员卡、银行卡等。每天都会做一些基础打扫,以保持家中台面、桌面、地面及裸露在外的物件是整洁的;
每天坚持记账,方便做月度、季度的收支复盘,更有助于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
尽量减少无用的社交,不刷朋友圈,相比之下,更关注真实的人际关系,而非人们有意呈现出来的社交形象,更不会在这些事情上花太多时间和精力;
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领域持续关注,并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最后
实际上,我们的价值观、金钱观及生活观等都无法独立看待,它牵扯着我们的认知、思维、决策及行动。认知心理学或精神分析类的书中都会引导我们分析我们是如何成为现在的自己的,追溯“自我”形成的源头固然重要,但不要忘记,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
随着我们的意识逐渐加深,我们也需要学会重新审视自己当下的生活,做更值得的事情,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刀刃上,我们才能成为更加值得的自己。
这不是说现在的自己有多不好,而是当我们认认真真过每一天的时候,一定意识到自己需要调整和提升的部分,而这些就是我们当下最需要去做的事情。生活不在别处,我们能做的,就是关注自己的全部经历,着眼于未来,做个精简的长期主义、利己利他,并做好当下的自己。
钰晨成长手记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请对自己好一点,学会幸福 (2人喜欢)
- 松弛的背后,是自我接纳,更是内在的秩序和平衡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