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的作用
困惑对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识别“认知阻碍”的能力有着意想不到的作用,此外更为惊奇的是,困惑还可能促使大脑调度额外认知力来帮助我们冲破障碍。
实证研究表明,在合适的条件下,困惑可以成为完成复杂性学习任务的驱动力。复杂性学习任务要求学习者去推理、诊断并解决问题、产出解释、演示实践、迁移已学知识。这种形式的学习所对立的是浅层学习活动,比如记忆关键词汇与事实,或是一遍遍地重复一系列简单动作。
。作为一个心理状态,困惑不仅帮助我们识别并理解那些我们无法轻易解出的问题,还能引发我们更深的思考。困惑激励我们变得更加努力,投入更多的心智努力到问题当中,并且不同寻常地解决问题——探索各种方法或策略应对难题。
将困惑改释为积极有价值的感受,是对我们发出邀请,去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 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正在缓慢地揭露困惑如何帮助我们达到困难的学习目标。神经科学家们认为,在学习新技能的情境下,遇到一个复杂问题或阻碍会增强我们大脑的神经可塑性,从而使我们更加机敏、专注、认知积极。在遇到问题后的学习尝试中,我们会有更高水平的专注度,也就意味着更高的成功率。
学习新而复杂的事物本身,就包含了困惑与懊恼的体验。但对于教育者和我们所有人的启示是,我们应当欣然接受并追求这些困惑与懊恼,它们标志着我们的大脑正在准备变得更加专注,更彻底地处理信息,以使我们获得更好的机会去学习有价值的事物。
将困惑改释为积极有价值的感受,是对我们发出邀请,去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习惯。在当今世界里,我们手指一划便可轻松得到各种答案、信息、数据,也就没有机会锻炼我们的困惑的力量。更确切地说,是我们自己剥夺了自己通过独立思考问题来增强大脑可塑性的机会。我们不去尝试想出假说来回答问题,而是暂停了自己的大脑,将问题输入搜索引擎,等着答案送上门来。
在过去几年里,教育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科学家们开始揭开一个苏格拉底早已知道的真相:体会困惑通常是我们克服自身错误认识与偏见的第一步,且可以导向比单纯的答案更宝贵的事物。在苏格拉底看来,发现并欣然接受自己的无知状态是真正开始探寻真理所必需的第一步:“当他意识到自己的无知而陷入困惑……他会继续探索,进而有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