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园》,现在的时代,仍然是秋园的时代。

这也是一位朋友推荐的书……忽然想到,如果没有朋友给我推荐书,我会看什么书呢。我已经很久没有自己找小说或漫画看,这让我正好有机会接受各种书籍或者电影电视的推荐。
上次写《东京八平米》时说,我将文学类的书籍缩小到东亚,因为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但这不够具体。具体地说,是觉得单中文这一个语种就已经非常繁冗复杂,足够研究一辈子,那读书上还是克制点,别贪杯好。不过我昨天随手翻了下自己的电子书架,发现几本存了很久的外国小说,有些是黄鸭兄推荐的,准备读一读,故意给自己设置阅读范围这件事又顿时无所谓了。
说回《秋园》。在书中秋园是一个人名,即作者的母亲的名字。写这本书的时候,作为秋园的女儿的作者已入暮年,她担忧着自己去了之后母亲的历史会就此沉寂历史中,无人知晓,于是决定写这本书。
往前推到秋园的年代,最早在1920年前后。秋园家从商多年,当时开着一间颇有名气的药铺,生活上衣食无忧。秋园作为大家闺秀被迫经历了缠足,不过因为时局变化太快,缠到一半她接触了新学,同时时任国民党军官的“丈夫”向她家提亲。秋园以读完初中作为嫁给那位军官的条件,军官欣然同意,并叮嘱秋园家人不要再给她缠足了。于是秋园的脚最后没有缠彻底,但也断了几根脚趾骨。
结婚时,秋园不过十五六岁。她学了新学,也学了女儿经,嫁夫随夫。之后的人生,秋园践行着旧时妇女为妻为母的纲领。
秋园生了长子后,随丈夫去往国民党首都——南京,过了一阵好日子。但不久,日本人在南京发动了大屠杀。大屠杀前没有任何征兆,日军的军机整天飞来飞去,飞得很低,国民政府没有给任何警告,连警报也没拉。有南京市民大概以为只是日军军机的寻常侦查,站在凳子上,拿一根长竹竿戳飞机的底盘。
后来国民党部分人员从南京迁到成都,秋园丈夫也在迁移名单中。渡船半途经过武汉,秋园丈夫念着当爹当妈把他拉扯大的父亲,觉得此去一别可能就见不到了,于是下船回了老家。他先是住在堂弟家,却不知堂弟嗜赌,没多久被这位堂弟骗光了钱。
日子眼看要变得很难,好在秋园丈夫读书好,凭着学识接受了当地各种官职委托。他为人温和善良,可惜无度,秋园丈夫在就职期间救济了许多人,却让自家人受了不少苦。不过因为这些善举,多年后秋园丈夫离世,秋园和孩子食不果腹时,也得到了曾经帮助过的人的慷慨馈赠。
书中的时段我不能全部记住。秋园很高寿,故事也从民国推进新中国成立,到土改,到内战,到文革,到社会发展稳定下来……秋园前后经历了丧父,丧子,丧夫。在这期间,他们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始终是吃饭,可以说秋园的漂泊有一大半都是为了带着她的孩子们生存下去。秋园的女儿——作者在成年后意识到改变命运就要离开一无所有的出生地,于是独身去到城市。因为她们一代代的接力,这一代比上一代更进一步,慢慢为后代铺出一条更有机会的路。
这本书从秋园的一生和家庭的沉浮,侧面展示了普通人在时局变迁中的艰难,以及贫苦带来的脆弱。既可以作为一本个人传记,也可以作为历史史料。
读《秋园》的过程中,我经常想起外婆。我的外婆去世已十余年,去世时86岁,前推一下,和秋园出生在差不多的年代。外婆除了没读过书,其他秋园经历的事外婆也大抵经历过。另外外婆也裹过小脚,但时间很短,脚只有少许变形。
我对外婆的记忆并不具体,也不连贯,但外婆给我留下了一个非常强悍的顶天立地的女性形象。她腿脚利索,手工快,听母亲说,外婆可以肩上扛着扁担,同时手中纳鞋底,两不耽误。
母亲只上到小学三年级,因交不起学费退学。小小年纪就像秋园的女儿一样捡柴、捋树叶、掺和在大人中间挣工分。但外婆并不像秋园那么柔和,她作为一个母亲保持了她在生存上所需的强悍与粗暴。母亲是被外婆忽视着长大的,外公又早早去世,母亲对家庭和亲人的安全感始终未能建立完整。
以前我觉得母亲的好强是心酸的童年将母亲塑造成为了一名斗士,但现在我觉得战斗是母亲的防御。没有任何人庇护过她,她只能自己摆出战斗的姿势和警惕。在这点上,我感觉母亲过得比外婆更苦。外婆有一颗不会动摇的心,和在那个时代相对高大的女性身躯。母亲的兄弟姐妹都继承了外婆的高大,唯独母亲生得非常矮小。她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受伤,又在外婆那里再次被伤害。她痛苦地过了半生,直到外婆离世才终于不再因为外婆对她的不认可而痛苦和焦虑。
这种敏感的女性体验也延续到我身上,但我完全没有母亲或外婆的战斗力。我从童年得来的生存策略是察言观色,妥协一切以求不被伤害。外人和亲戚向父母夸奖我的聪慧,但这聪慧是野生的,没有指引和栽培,最后疯长成无序也无边的对未知的恐惧与忍耐。
《秋园》带我认识了一遍外婆和母亲的时代,对我来说,我更能理解她们的苦难,却已不再像曾经那样充满同情。这和我自己的经历有关,以及成长中父母的缺席有关。我在亲密关系上比母亲更严重,到目前为止始终没有建立起一段正常的亲密关系,在一轮一轮的创伤中进行着并不相信的修身修心。
如今我也放弃了这种被称为强大的苦修。苦就是苦,能够撑得下更多痛苦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件能让我为自己感到骄傲的事情。
关于我家女性的历史,需要像《秋园》一样被完整的讲述我才觉得对每个人负责。我将自己与她们连接起来,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也有外婆经过的时代的影子。当下虽然充满了进步的科技,但存在于当下的人却出生于不同年份,秋园并不遥远,现在依然属于秋园。
预告:
下一次我将更新与李的故事。拖延了很久,但一直不知道何时下笔合适。也许我永远也找不到一个所谓的合适的时间,那么就现在下笔吧。
主要更新地址:我的公主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