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鐵路部分實訪記述(廿三)——安仁鐵路(3)
本文涉隧內影像,因拍攝手法等故,畫面顯較為封閉,同本廿文,依次割主探、桓仁橋、將軍嶺隧內、二小子嶺隧內四部,下正文
將軍嶺東,達八河川域,其隧東坑於大北溝下,前因草木不得往,亦行動起點

坑底瀝青構,順延於外混凝土路,其內或因沖刷,積土密木,雖至冬時,仍難尋可行道路


坑門壘石封,頂南餘小部缺,可確草木密布故,隧探及ㄎ一ㄏㄡ影像辨,其曾代公路使用,約山路投用後廢

此行另一目的為補勘隧內況,但為避免與文末“隧內影”複,以文字表概況
將軍嶺隧,底混凝土構,近西坑(圖測約200公尺距)拱側設西北向斜井,井未封,拱未支護,隧中至東坑側無支護,部分似有外噴混凝土固石,中部拱疑偏低,或國内打通,臨東坑時襯砌侵蝕嚴重,隧終可見東向西水流,斜井至西坑間滲水最重



或如資料“資金缺而止工”,其東至桓仁路基之跡無論ㄎ一ㄏㄡ影像或行動皆難尋,區間建築只確認北股河拱橋、二小子嶺隧道,皆丹東市境內
北股河拱橋於八河川東,並行公路,共七跨,右岸至村後餘路基痕



較它二拱橋及牛毛生河諸梁式橋,其墩臺水線位沖刷嚴重

二小子嶺隧道於八河川東北,二小子嶺下,公路於此行山路,通灌線之隧同過,較其更大埋深,若僅依兩坑口相連之路線,新舊隧現“平面交叉”
西坑南田地,存一石構炮樓,如大多現存者,二層地面及攀爬點皆無



因臨道路,西坑為時行動切入點

西坑低於地面,加之公路阻,呈三面封閉,底由碎石構,延至內,門低於常高,可視對向之光

因列隧影於文末,此段文字表明坑內況
西坑初同碎石構底,掩隧高約1/3,向内逐淺,復常高,此間拱施工縫布析出物,甚呈倒筍態,後道路底面露岩,並有中心排水著工痕,坍塌區約於中至偏東坑,主為拱塌方,多滲水致,少或無落石,積物占隧約1/3,至東坑間道路平緩,襯砌多有侵蝕


東坑於嶺谷出,以塹與行西坡公路匯,東坡為林場,自開一達坑下路,圍坑門、塹尾為池塘,約至腰深


二小子嶺東至小雅河,臨本溪市界,無跡,於此猜測線有歧
- 一為“通灌借用線”,即過滾馬嶺入溪、經普樂堡、鳳鳴、桓仁城至北岸,接田通線
- 二為“溯渾江線”,即南下青山溝、再渾江而上,後同
前者歷二次實勘,無果,據ㄎ一ㄏㄡ影像,夾道子、桓仁城段疑者失於鐵路及城建,滾馬嶺段否認新隧占用可能;後者歷二次實勘,同無果,餘因未尋得回龍山、太平哨水庫蓄前影像,終止

至此,安仁線走向探結束,“半途而止”也與ㄙㄡㄨㄟㄊㄜ ㄇ一ㄌ一ㄊㄜㄖㄨㄟ地圖標注相應
附文(桓仁渾江橋梁)
桓仁渾江橋梁(西江橋),公路橋,於縣城北部,為最早過渾江橋梁,日建,1936年動工,後因資金缺止工,1940年復工,1944年竣工,其全長467公尺,高12公尺,墩臺混凝土構,梁部混凝土質,為上承式懸臂梁橋,共19跨,支間20公尺,由9數雙懸臂梁、10數簡支梁構成
本橋現封閉,上載管線,近年粉綠




此種梁式橋梁也現於本溪太子河橋梁(溪湖橋,公路,西半幅,1936年竣工,鋼鈑構)、河口鴨綠江橋梁(公路,始建年不詳,混凝土)、臨江鴨綠江橋梁(公路,引橋部,始建年不詳,混凝土)
下將展示其中影像,因空間封閉外加拍攝方式叠加,可能產生壓抑等負面感覺,對此排斥者請回避
忽略下文也不會影響閲讀

將軍嶺隧內影像表示
時行動為冬,晝寒,晨達此隧,因遠低於相機工作溫,多報無電或無法開機,將軍嶺隧影多為手機攝,至二小子嶺時因近午而情況稍緩











二小子嶺隧內影表示












-
沈水之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8 08:07:16
-
scani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5 08:50:35
-
condeyou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5 07:42:00
DF4D_0408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東部鐵路部分實訪記述(廿四)——安奉鐵路甲線(6)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