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胶片摄影大赛
查看话题 >碎片集 | 告别胶片摄影

虽然已经很久不拍胶片,但翻看之前用胶片拍摄的照片仍能引起触动,“生命就由这些孤独的幽微触动构成的”(罗兰·巴特语)。这种触动不仅来自照片之中,也来自照片之外——按下快门时自身的心境。拍照意味着一种冲动:将当下这一刻选中成为构成记忆的一部分,胶片以其独特的色调无疑为这种记忆增添更为复古的光泽,于是记忆被制造出来了。正如摄影师贝伦妮丝·阿博特所言:“摄影师是一个绝妙的当代人,透过他的眼睛现在变成过去。"同样地,选择记录什么也就意味着不记录什么,照片制造的真实和虚假同样地多。摄影师不仅通过镜头记录当下,也发明过去,胶片摄影制造出来的是一种更符合想象而不是贴近现实的过去。
关于照片的误会还有很多,我们知道生命不是关于一些意味深长的细节,被一道闪光照亮后永远地凝固,照片却是,但凝视照片总使人着迷,既令人想起死亡,也使人感伤。照片把过去变成被温柔地注目的物件。一张照片和一幅画作的区别在于与时间的不同关系。时间的流逝往往不利于画作,但照片固有的趣味和美学价值的重要来源恰恰来自于时间的作用。画作不会仅仅因为更古老而变得更好、更有吸引力,照片若是够旧,就都会变得有趣和动人。这是许多人在数码时代选择使用胶片摄影的原因。
胶片摄影的迷人之处还在于不可预料。我的第一台胶片相机是几年前在广州的海珠桥天光墟花10块钱买到的理光傻瓜机。在漆黑的鬼市买胶片相机像开盲盒一样,这台小巧玲珑、老而弥坚的机器没有让初涉胶片摄影的我失望,此后我开始使用不同的胶片相机和胶卷进行拍摄。胶片摄影没有数码摄影的技术那么成熟可靠,影响胶卷成片效果的有很多因素,相机反而不是最重要的那一个,更重要的是胶片型号和冲洗扫描的工艺。胶卷舱漏光、测光不准、估焦失误 、机械故障等偶然因素也影响拍摄效果,更不可预料的是那难以捉摸和模仿的胶片色彩。每次按下快门都是一次未知的体验,我们像埋下一颗时光胶囊,直到胶卷拍完拿去冲洗扫描后才知道成片效果。
作为一门诞生得相当晚的艺术形式,摄影串联着两种看上去相互冲突的传统:科技的传统和艺术的传统。要想熟练地进行胶片摄影,必须熟悉摄影原理、相机机械结构和冲洗工艺,这使我们更加接近摄影的传统,让这门技艺保持纯粹。我曾有一台机械旁轴相机,精致得像一个工艺品,使用时打开胶卷舱,安装胶卷,拨动过片把手,扭动光圈环,调整对焦环到合焦,按下快门时能听到清脆悦耳的快门声,甚至能感受到弹簧的震动。如果说摄影是一门观察的艺术,那么使用胶片相机无疑增强了它的仪式感。
复古感、不可预料性、仪式感似乎都令拍照的人对照片的作用变得不那么重要,仿佛成了只是按下快门的那个人。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胶片摄影作品大多出自业余爱好者之手,可以清楚地看到存在不少技术上的瑕疵(包括我在内),人们欣赏这些照片只是因为它们是胶片拍摄的,而很少去思考照片背后的摄影理念。更不用说各种流行的胶片滤镜APP,让人们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让照片笼罩上一股复古气息。
摄影师在摄影作品中究竟起何作用?苏珊·桑塔格认为:“摄影是唯一一种专业训练和多年经验不见得就对未受训练,没有经验占尽优势的重要艺术形式”。罗兰·巴特也认为最好的摄影师往往是业余的,把摄影变成艺术会使摄影的真谛被遗忘:
业余爱好者通常被说成不成熟的艺术家:一个不能——或不愿一一上升到专业水平的人。但是,在摄影活动领域里却相反,达到专业顶峰的往往是业余爱好者:离摄影真谛最近的,正是这种没有上升到专业水平的人。
摄影是对现实的引用,绘画是对现实的转译,这种对现实原型依赖程度的不同使摄影作品受非摄影师因素影响的程度更高,但这种影响远远达不到因为一张照片仅仅用胶片拍的就值得被欣赏的程度。真正优秀的摄影作品应该是:摄影师把对现实世界的洞察浓缩在一张照片之中,他的意图是隐而不宣的。摄影师恩斯特·哈斯认为:
风格没有公式,但有秘密钥匙。它是你个性的延伸,是你的感觉、知识和经验这些无法定义的总和。
如果我们反对过分关注胶片摄影的形式而忽略其本质,是否可以进一步反对胶片摄影制造出的那种令现实蒙上梦幻复古滤镜的幻象?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社交媒体上自带各种滤镜的照片早已泛滥成灾,但作家阿兰·德波顿在《艺术的慰藉》为我们提供一种充满悲悯和谅解的视角:
如果把所有优雅甜美的艺术作品,都谴责为矫情以及拒绝承认现实,将会是—种损失。实际上,这种作品之所以令我们感动,正是因为我们明白,现实通常是什么模样。
毫无疑问,人们使用胶片这种特殊的媒介制造出了一种被美化的(至少是被陌生化的)记忆。在那里,我们通过幻象与更久远的事物达成连接,借以掩盖现实中的种种局促不堪。如果我们足够宽悯,会把这种怀旧理解为一种美好但终不可实现的愿景而不是简单的逃避。
如果我们放下对胶片摄影的执着,又会如何看待这种摄影形式呢?是否可以通过摄影探讨摄影?我整理了过去用胶片拍摄的照片,那是一些笨拙的、有意或无意的练习成果。在观看照片的时候,许多人会很自然地辨认照片所表现的内容,比如这是苦难、幸福或讽刺,但很少会思考这是一张照片——照片意味着什么?摄影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富兰尼 、柯达、富士、福马、凯锐、电影卷等胶卷不同的色彩表现,还有不同的线条、体积和重量在不同光线下是如何分布的。照片通过这种观看,超越了当下的瞬间而变得更加持久。
如果相机是一台制造记忆的机器,照片就是时间的结晶。面对“什么是照片的本质”这个问题,新彩色摄影先驱斯蒂芬·肖尔仍在继续探索,年逾七旬的他放弃大画幅相机,用iphone拍照并分享到Instagram。有时候,思虑过多反而会影响直觉的发挥,我们仍需要去看,仍需要追求真实。
正如T. S. 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中说:
......我们有的不过是被我们虚度的瞬间,
在时间之内和时间之外的瞬间,
不过是一次消失在一道阳光之中的心烦意乱,
......或是听得过于深切
而一无所闻的音乐......






































关注公众号↓

-
Momoprincess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2 00:37:04
-
Abraham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15 12:51:42
-
laklak jubjub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10 17: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