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义乌的爱恨情仇
决定努力憋一憋,好好记录一下每次出行。

这次去的是神奇义乌,行程以飞机延误3小时开始,延误到最后,机场发泡面发八宝粥发水,主打一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吃碗泡面再上路。凌晨一点多上飞机,系好安全带,盖好毯子,直接睡死过去,飞机起飞了都不知道。到了酒店已经是凌晨5点,开局不顺,还只是开始。


这次的旅程目的地是义乌,听说义乌藏着个巨大的市场,义乌的市场能有多大呢,用司机师傅的话说,每家店都站一下要花半年的时间,这个形容太真实了,匆忙走了两天,真的逛不完啊,实实在在的大呀。
听司机师傅说着义乌早年鸡毛换糖的故事,大概就是在物资匮缺的年代,义乌小商小贩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以红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或许或许这也是义乌市场形成的原因之一。在义乌也能看到有的餐饮店以鸡毛换糖命名,还有红糖作为义乌的特产。
或许是因为义乌这个大市场,促成了很多对外贸易。在路上看到的三分之一都是外国人,大部分来自东南亚或中东吧。 司机师傅说他们在义乌待了很久,甚至是定居了,中文也说的很溜。这两天总是在马路上看着外国人骑着小电动,总有那么一瞬间以为自己穿越了,或许是他们已经融入了这里的生活,或许已经是这里的人了,不该用肤色和外貌去做定义。

也是因为有很多外国人来往,义乌自然会有很多国外的饮食引进,义乌是个集合了很多东南亚和中东国家菜式的地方,小小义乌也能吃到来自世界的美食。大部分店口味上感觉还是蛮正宗的,老板厨师就是这个国家的人。
浅尝了一下印度菜,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啊啊啊,是对味蕾的极大挑战,每一口都是勇气。
去了一家叫做铌萨迩的印度餐厅,印度老板人很好,很耐心的告诉我们怎么吃。浅试了一下玛萨拉脆水球,一个脆脆里面塞了土豆泥,要往里面倒些绿绿的酱(没吃出来是啥),有其他酱料可以根据喜好加进球里,内心很纠结的想慢慢品尝,老板却在一边一直说“一口一口”,鼓起勇气一口塞,借着老板的面子,默默举起点赞小手“嗯~好吃”。但是印度烤饼➕咖喱好好吃,爱饼人士真是抵挡不住呀。印度饮料看不懂的千万别点,一口能直接过去。

结账的时候,还有个专门的清理口腔的仪式,一勺白糖一勺小茴香放手上,然后一起倒进嘴巴里嚼,然后吐掉,嘴巴里就会香香的,亲测真的会香香的!神奇的小知识又学会了。
接着是一家土耳其餐厅,有5层楼的餐厅,饭点都坐满了,生意真好呀,店里一半是中国人一半是外国人吧,场面意外融洽。
土耳其菜好好吃啊!土坦土耳其强烈推荐!每一样都好爱!米饭布丁,谁这么能创啊!甜甜的布丁里面放些饱满的米粒,奶味香香的又多了点口感,也不腻。
他们的大蒜酱也太太太好吃了吧,搭配饼儿简直无敌,再卷点肉,人生太美妙了,回味起来还是很馋呢。土耳其红茶应该都听过吧,偷偷瞄到隔壁桌的外国小哥喝土耳其红茶,往杯子里加了3包白砂糖和一片薄荷叶(这个糖量合理嘛),于是我也浅浅的加了一点点糖和薄荷叶(这个是土耳其红茶的喝法),哇喔~爱上!比纯纯一杯茶的风味更丰富了,还带点薄荷的小清新!亲测好喝!


再补充一些奇妙的相遇。
第一天大雨把我伞吹烂了,直接淋雨回酒店,全身湿透了,过马路的时候遇到一个骑个摩托车的外国小哥,看着我,问我没带伞吗,我说是的,他说上车载我回去,我说已经湿透了,不用啦。然后我问他:来这多久了,他很幽默地伸出手,十个手指都数不清啦。怪不得中文那么好呀。
第二天依旧是一个下雨天,只是这天的雨小了很多,我的伞好好的,在路边撑着伞等着,突然旁边站着一个外国小哥,指了指他的头,过了几秒我才反应过来,想要一起撑伞,当然是友好的分享伞啦,脑子里蹦出一句话,因为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伞(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