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的节奏:理性与本能的斗争
在上一篇文字《出生率下降其实是大脑对基因的欺骗》里,我简要地分析了大脑与基因的博弈,试图阐释为什么发达国家生育率很低。这里我们还可以用脑皮层和皮层下区对人的掌控,来进一步阐释理性和本能对人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揭示生育事件的全貌。
简单来说,脑皮层由于计算系统更复杂,所以可以进行更加理性决策,它遵循是多快好省的经济原则。但缺点是需要收集大量客观数据作为计算的依据,并且耗时太长。而皮层下区决策系统则是一个古老的存在,它非常的高效敏捷,遵循的是生存第一原则。平时支配我们身体行动的都是脑皮层决策系统,但当致命的危险出现时,皮层下区就会立即接管我们的身体控制权。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今天碰到一个敌人,如果对方和自己块头差不多大,那我们就可以从容地观察分析对手的情况,思考如何在自己尽可能少损失的情况下击倒对方。如果对方块头两倍于己,那我们心里就会很慌,但此时仍能保持理性分析的状态,因为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或从其它故事中学到的经验,至少还有战胜对方的希望。但如果对方是十倍于己的大块头,那我们第一反应就不是观察对方,而是会不自觉地打一个激灵。这个激灵不光是一种状态的反应,更是一种行动模式的切换。事实上此时我们的身体已经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完全被皮层下区接管,脑皮层区已经在那个瞬间彻底失去了对身体的掌控权。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三个选项,要么是有机会就立即开跑,要么是有机会就立即投降,要么是没有跑路和投降的机会就只有不顾一切地和对方拼命,哪怕是失去一条腿。此时我们的身心遵循的就是生存第一原则,而不是理性经济原则。
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典型的理性和本能的切换案例。当环境允许时,我们可以在脑皮层理性决策系统支配下从容谋划,按自己的节奏来行动。但当环境极端恶劣时,皮层下区的本能决策系统就会无条件地接管我们的一切行为。为了生存,我们可能会失去很多。
当然,在现实中我们碰到十倍于己的大块头也不见得一定就会害怕。但那是因为有无数的案例证明了这个大块头对我们不会造成伤害,或者说我们的大脑里存储了克服对方的方法,身边有克制对方的武器。而这些方法和武器也是人类历经漫长的岁月逐步积累起来的,并不是天然如此。如果我们碰到一个经验库里没有的全新情况,同样也会瞬间失去理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会对冒险故事格外的感兴趣,因为冒险的本质就是克服未知。当一个曾经让我们恐惧的未知被克服时,事实上就是为我们人类的经验库增加了一个宝贵的案例。即便是他人的冒险故事,也意味着我们有了效仿克服的可能性。
再回到生育这件事情。当生存环境很恶劣时,基因的本能就会驱使我们尽快地完成繁衍,以实现它的顺利复制。当生存环境持续优化时,我们的理性思考才有机会主导我们的行为模式,以理性经济原则来部署我们的生活和人生。生育这件事情自然也就成了一件理性思考后的抉择,而不是在本能的驱使下被基因操控强制完成。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在超过适育年龄后面临婚姻、生育时的不甘和痛苦。因为此时走进婚姻,生下小孩,很大程度上就是再也无法抵抗基因本能而选择的屈服。虽然有了小孩后仍然会感觉很幸福,但那只是基因本能对你的奖赏,而非理性战胜本能的战利品。
所以,事实上人人天生都是基因的生育机器,但如果你能够持续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那你就有机会摆脱这个看起来很悲惨的命运,男女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