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传》

这是1968年上映的电影。
直到看完了影片,再返回来看这个片名,感觉这个豪言壮语吹的有点大了。既没有“英”,也没有“烈”。一部战争讽刺片罢了。倒不如用原来的名字《The Charge of the Light Brigade》直接翻译成《轻骑兵的冲锋》更恰当。
影片的主题讲的是1854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巴拉克拉瓦战役。影片前半部分是对这场战役做的铺垫。英军军官诺兰上尉所看到所经历的一些事情。他先是加入了卡迪根公爵所率领的轻骑兵11团,之后担任了英军总指挥拉格伦的传令官。
以他的目光看过去,那时的英国军队很是奇葩。下层士兵是征来的各色人等,有流浪汉、监狱释放犯。每日训练就是上马下马。稍不遂官长的意愿就是一顿鞭子。
而到了军官这个等级,都是由贵族血统担任。诺兰一个小小的上尉,居然还有一个照顾自己战马的印度阿三。还有许多闲暇谈情说爱,并悄悄诱惑了朋友的妻子。到了将军这一级也差不多。卡迪根公爵对下属的妻子,只需一道无声的命令就搞到手了。每日的功课就是宴会舞会不断。
总结下来,这帮军官们除了打仗的知识,该有的全有了。
相比之下,诺兰还算是这个群体中的佼佼者。他对军队对战争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为此曾著书立说。他自己对未来的战争也是豪情满怀:“总有一天会有一支士兵自愿战斗的军队,不是被鞭打驱赶上阵,一支保障良好的基督军队,为了自己的妻儿英勇奋战的军队,职业化的高效军队。我一定要为这样的军队而奋战!”
可实际的状况和诺兰所希望的相差甚远。即将到来的克里米亚战争只是一场满足列强扩张和私欲的战争。对于作战的双方,没有任何正义可言。如诺兰所预见的:“民众的激情将我们推向战争,但是他们并不清楚,英国没有理由介入此次的事态。我们不要假装同为基督教的英格兰和俄国,会因为异教徒土耳其人而开战。”
后来的学者认为,克里米亚战争是兵力与兵器、军事学术的一个转折点。这话当然不错,可是我们所看到的战场上,仍然是冷兵器时代的战法。英军穿着鲜艳的红色军服,组成紧密的队形,迈着整齐的步伐,骄傲的充当对方的活靶子。用无数士兵的生命去印证学者们的观点。
至于战场的指挥者,他们的关注点是宿营时帐篷的安放,三番五次的调整疏密和距离。而面对强大的敌人,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们下达着含糊不清的命令。而做为传令官的诺兰,同样是在含糊不清的传达。在俄军的大炮面前,按照条令的规定,轻骑兵勇猛的冲锋,结果自然是有去无归,诺兰自己也送了命。
战争双方就是几只瞎猫,指望着对方是死耗子。所以,这场战争注定是一场乱仗。
影片在英军统帅们互相推诿责任中结束。
影片唯一让我感动的是那首苏格兰民歌《我的心在高原》。非常动听。
托尔斯泰曾经参加了这场战争。并将他的经历写进了《战争与和平》中。
本人评分: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