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矿山城——瓜纳华托

墨西哥城周围的众多小城中,瓜纳华托无疑是人气最高的那一座。城中心标志性的明黄色教堂,出现在无数张和墨西哥相关的明信片上。瓜纳华托五颜六色的楼房,充分满足游客们对拉美最热烈的想象。作为一座极具立体感的山城,错落有致的格局,还为游客带来探险般的刺激感。如今的瓜纳华托,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成为一座永远都在狂欢的不夜城。拥挤的人群在逼仄的小巷中缓缓向前,在接吻小巷外排起长队,想要获得传说中的魔力之吻。瓜纳华托曾富可敌国,后又重归寂静,现在又以完全不同的面貌热闹了起来。


瓜纳华托(Guanajuato)建城于1548年,其名字在当地原住民使用的塔拉斯坎语(Tarascan)中是“青蛙山”的意思。瓜纳华托在西班牙殖民时期,以银矿的开采而逐渐富庶起来。16-17世纪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最大银矿——玻利维亚的波托西逐渐被开采殆尽。瓜纳华托在18世纪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银矿开采中心,也成为当时墨西哥最富有的城市。瓜纳华托规模最大的银矿,是北部山坡上的巴伦西亚银矿(La Valenciana)。这座银矿从1774年一直开采到19世纪早期,在巅峰时期贡献了世界上2/3的银产量。在250年的开采史中,巴伦西亚银矿贡献了世界上三成左右的银。银矿的拥有者巴伦西亚家族也因此变得富可敌国。


1775年,巴伦西亚家族靠着银矿的收入,在矿厂附近修建起一座大教堂,以献给家族的主保圣人圣嘉耶当(Saint Cajetan)。这座教堂完工于1788年,如今常被称为巴伦西亚大教堂。这座墨西哥巴洛克风格的教堂,至今仍是瓜纳华托最为恢弘的建筑杰作,却因为远离城市中心而少有游客造访。整座教堂由粉色火山石砌成,正门环绕着精美的浮雕。教堂的形制为拉丁十字,内部有三面大型巴洛克风格的祭坛,全部包裹着金箔,足见当时瓜纳华托银矿的富庶。


沿巴伦西亚银矿一路向南驶下,瓜纳华托的主城区就位于一片山谷中,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纵深铺展开。城区的道路蜿蜒曲折,高低起伏。拐过每一个街角,都有未知的惊喜等在对面。我刚进城区的时候,兜兜转转,看到很多人等在一条只能容纳一人通行的狭窄小巷外。这原来就是著名的亲吻小巷。据说站在小巷二楼的两边接吻的恋人,就能永结同心。这里现在成了著名的网红打卡地,大家都排着队期待能拍一张隔着小巷亲吻的照片。


漫步在城中,还能碰到一些名人遗迹。譬如墨西哥著名壁画家迭戈·里维拉的故居,和1803年著名德国博物学家亚历山大·洪堡拜访此处时下榻的酒店。再向前走就是市中心的主广场,和著名地标——明黄色的瓜纳华托圣母圣殿(Basílica Colegiata de Nuestra Señora de Guanajuato)了。教堂建于1671-1696年,献给城市的主保圣人瓜纳华托圣母。圣母圣殿的东北方向还有一座耶稣会教堂(La Compañía),正好完工于耶稣会被驱逐的1767年,直到1804年耶稣会被允许再次回到新大陆,才重新被启用。这座教堂本来以巴洛克式建成,耶稣会再次接管修缮时,又引入了当时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从而使两种风格融为一体。



城区谷地最深处的联合花园(Jardín Unión)旁,有一座苏亚雷斯剧院(Teatro Juárez)。这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剧院建于1872-1903年,也是每年秋天国际塞万提斯文化艺术节(El Cervantino)的主要举办场所。这项起源于1972年的活动,一开始由瓜纳华托大学的学生表演塞万提斯的作品而得名,后来吸引到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参与,形式则包括戏剧,电影,画展等各种艺术门类。


从联合花园向南沿陡峭的山坡拾阶而上,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皮皮拉(El Pípila)雕像。在雕像前可以俯瞰山谷内的整个瓜纳华托城区,成为游客合影的圣地。1810年9月16日,墨西哥独立战争在临近瓜纳华托的多洛雷斯(Dolores)打响。起义军于同月28日来到瓜纳华托,作为原住民矿工的皮皮拉,身背石板抵挡火枪,拿着焦油和火把,点燃了西班牙军队把守的粮仓的木门,成为解放瓜纳华托的英雄。


如今的瓜纳华托,早已告别当年银矿的繁华,和革命的硝烟,成为一个标准的旅游业小城。到达瓜纳华托的那个傍晚,四处人声鼎沸,广场上充斥着烧烤的浓烟。街道中央是兜售旅游纪念品的小摊,游客从两侧艰难通行,将本就狭窄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坐在餐馆用晚餐,窗外的游客也一波接着一波地涌到跟前,令人窒息。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整个城市忽然就变得门可罗雀起来。一路从旅舍溜达到皮皮拉雕像,竟然都碰不到几个人。看了看手机新闻,才发现当天正是阿根廷和法国的世界杯决赛日,原来游客们都窝在宾馆或者酒吧看比赛。站在观景台上俯瞰瓜纳华托时,整座城市忽然沸腾了起来,充满了经久不息的欢呼声。我就知道,他们的拉美兄弟阿根廷,一定是获得了决赛的胜利,时隔36年,再次捧起了那座梦寐以求大力神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