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游记.深圳当代艺术与规划博物馆(MOCAPE)

转自:自抒言意
在深圳的时候最爱去福田中心闲逛,四月,南方的夏天渐至。在绿道上左拐进当代艺术与规划博物馆,一边避暑一边收获新天地。

每年来深,不愿意被其他行程耽误的一定是来这里看看。MOCAPE——当代艺术与规划博物馆展览,由奥地利建筑师Coop Himmelb(l)au设计。作为深圳新城市中心福田文化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拥有大堂、多功能展厅、礼堂、会议室和服务区等不同功能分区。建筑内拥有两个独立但结构统一的机构: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和规划展览(PE),作为文化交汇点和建筑展览场所,为市民提供艺术先锋的前沿讯息。

这两个场馆都被设计成独立的实体,强调其各自的功能和艺术要求,但多功能的复杂立面将其包裹一体。这种透明的立面和复杂的内部照明概念使人们能够深入观察建筑物之间的联合入口和过渡区域。从内部看,游客可以不受阻碍地看到这座城市,这表明他们在一个阴凉的户外区域,6到17米高、完全开放、无柱的展区给人的印象更加深刻。

在博物馆之间的入口区域后面,游客通过坡道和自动扶梯登上主楼层,进入“广场”,这是参观博物馆的出发点。从广场可以进入文化活动室、多功能大厅、几个礼堂和一个图书馆。

银光闪闪、变形柔和的“云”是广场的中心定位和入口元素。在几层楼里,Cloud举办了许多公共活动,如咖啡馆、书店和博物馆商店,并通过桥梁和坡道将两个博物馆的展览室连接起来。云以其弯曲的表面通向空间,反映了在一个屋顶下建造两个博物馆的想法。

参数化概念成为了设计结构和表皮的重点,数字项目(BIM)用于测试该工具可能影响的参数。该团队对主要结构元素、钢结构、立面和蒙皮进行了编程。这样复杂的程序对施工条件和质量要求很高,而这次施工,实现了1:1制作极其详细和精确的模型。
表皮、光和能源概念外部表皮由一层天然石百叶窗和由隔热玻璃制成的实际气候外壳组成。这些元素形成了一个动态表面,在结构上独立于博物馆建筑的安装框架。通过向福田文化区的中心扭曲来回应城市背景。这种旋转也影响了入口的方向以及主要的循环流,将它们引向该地区的中心。这一功能性的外部包围了两个博物馆,一个垂直通道和娱乐元素(云)、公共广场和多功能基地。

建筑技术设备也被纳入进考量的范围中,外墙在结构上独立于博物馆建筑的安装框架,由穿孔金属板外层和隔热玻璃制成的气候外壳组成。建筑技术设备的设计旨在减少对外部能源的总体需求:无污染系统和设施通过太阳能和地热能使用可再生能源,并且只实施了能效高的系统。博物馆的屋顶为展览室过滤了日光,从而减少了对人工照明的需求。MOCAPE结合了最先进的技术组件、紧凑的建筑体积、隔热和高效的遮阳,不仅是一个建筑地标,也是一个生态环保的基准项目。

深圳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在短短几十年内,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城市,并成为一个高科技中心,拥有基于电子的流程,用于从当地公共交通、垃圾处理到面部识别的各种应用。城市规划博物馆描绘了这座未来城市的城市规划历史。展示了深圳的所有活力,而且一直不断的变化和增长。


常设展览分为三个大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城市共存”、“城市共建”和“城市共愿”。每一个主题都有一个楼层。基本设计概念是网格系统——城市规划的抽象过程。

在“城市共存”区域,游客最初可以从远处看到深圳市。一幅广阔的平面图展示了风景的相互关系:海岸线和周围的山区。白色模型展示了部分景观,并传达了与给定的地理现实和预先存在的资源相关的抽象构思的城市规划理念。增强现实为模型注入了活力:景观因其居民而变化;动物开始骚动,显示器上显示的颜色激励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在第二个主题区,参观者一步一步走近深圳。“城市共建”涉及具体的城市规划,展览展示了1979年深圳的总体规划,并将其与城市的现状联系起来。进入楼层的监视器给人以鸟瞰深圳的印象。它们排列成四排,每排有七个屏幕,显示1986年、1996年至2010年、2010年至2020年和2017年至2035年规划阶段的各个方面,例如公共绿地的数量和位置。著名的城市规划师与博物馆游客分享他们对总体规划的想法,因为他们的视频陈述可以在石碑上看到。

展览中的媒体站进一步审视了各个地区和行政区,并考虑到了它们的结构和城市规划所依据的法律规定。然后,获得的知识被用于一个迷你游戏:博物馆游客建造自己的城市,这必须符合某些标准,例如工业区和绿色区域的平衡关系。在主题区的最后,游客们沉浸在城市景观中,以一种新的方式了解这座特大城市:穿过展览的路线将他们带到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标志性建筑——这是一位穿越城市历史的游客的视角。

第三层展示以“城市共心愿”为主题。它以一种相当抽象的方式处理了有关城市规划各个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并追溯了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的弧线。在“城市想象”室内,博物馆游客沉浸在抽象的灯光和声音环境中。深圳的实时天气信息,如风速和温度,通过算法转化为艺术装置,引发游客对未来城市的想象。展览的设计让人想起建筑工地的脚手架;它传达了深圳仍在经历的转变。在“未来愿景”房间中,可以与其他大城市进行比较。三米高的石碑构成了世界上最著名城市的天际线:伦敦、悉尼、巴黎和纽约提供了灵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