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晋东南
二一年秋。初至晋东南,却遇龙王出巡,秋雨倾盆,浊漳滔天。故崇庆寺闭门不开不得入,法兴寺闭门不开不得入,天台庵道路横绝不得入,淳化寺干部外出抗洪寻人不见,亦不得入。
二二年。不可思议,不可言说。故是岁东行不过明州,西往未越吴县。南不得出,北不得进,犹如困兽,山西唯做念想。
二三年。机缘巧合,遂从郑州登太行陉北趋晋城、高平、长治。越两年重访山西,不意竟再肇于晋东南!弘一法师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此天意之所授,此人心所不忘。太行陉上,中心感慨,不可胜言。
此番行程,共三日,历访长子崇庆寺、法兴寺、长治观音堂、高平开化寺、铁佛寺、小南村二仙庙、晋城青莲寺、府城玉皇庙。其间国之珍宝,璀璨耀眼,若暗室之明月,令人炫目,然世态纷纭,人事代谢,尘间何有林下,亦未免于人神伤。今皆将每处以数笔记之,当时所见所思,可言不可言之事,来日翻检,或可不至所失。
长子崇庆寺第一
第一日午后第一处便是长子崇庆寺。昔日寒风冷雨,山门拒人方历历在目,眼前却山辉林媚,寺门磊落。岑嘉州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颇能表我当时心意。

入山门,抬头即是千佛殿。宋风浓郁,扑面而来。大殿单檐歇山,平面几成方形,三开间,三进深,有阑额,亦有普拍枋,然皆不出头。补间为扶壁,置斗以为栱枋相叠。柱头铺作皆为一杪一昂五铺作。昂为真昂,批竹,偷心,飒爽凌厉,上有批竹昂式耍头,下有无瓣华头子。昂与耍头间隐见昂栓。



入殿光线甚暗。管理人员极言不可拍照,且目光相随,寸步不离,颇感不适,遂出殿。殿内结构竟不得观。
再入西侧三大士殿,中有观音普贤文殊三大士各骑坐骑,三面环以十八罗汉。图片中相识已久,同室亲睹宛若重逢。正欲细问此十八罗汉与苏州东山紫金庵十六罗汉异同,管理人员催促之声已急。两地罗汉未审不同,管理高下已判。罗汉千年不易,我等一窥成危。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转入地藏殿,内有十阎王像。两神态极凶狠之人相随左右立定,目光逼人,我等手机相机皆不敢触。人群中有戏言,此真判官。殿似明构,像为宋塑。然兴已大败,遂匆匆而出。
出殿见众人,皆茫茫有所失。然所得如此之少,又有何可失?不觉释然。罗汉缘浅,归来还须翻图片
长子法兴寺第二
张师言,法兴寺有三宝,舍利塔、燃灯塔、十二圆觉像。圆觉殿虽为宋构早期,然比之三宝,且于晋东南,只是“尔尔”,不敢称“宝”。


舍利塔之为宝,以其高古,以其独特,以其气质。塔立于寺院山门之后,大殿之前。以塔为中,其制为古。塔身四面两层,每层叠涩出檐,其式古且稀。塔可入,内有甬道周匝,人以绕行,此参佛之法,亦古。宝塔三分,下有台基,上有仰莲相轮塔刹。塔身砖石,无施色,无装饰,其朴实至于极也,厚重亦至于极也。
造此塔者,昰大唐潞州刺史高祖十三子郑惠王元懿。



舍利塔后为燃灯塔。塔身由下及上,两层须弥座,八角灯亭塔身,八面飞檐,山花蕉叶,宝珠塔刹。一层须弥座叠涩束腰,走兽伎乐装饰。二层须弥座仰覆莲,莲瓣肥厚。八角亭开四束莲柱门,雕四破子棂窗。上有阑额,有栌斗,有一斗三升。此塔雕刻之精美,气韵之灵动,全不同于前舍利塔。
造此塔时,昰大唐大历八年。
张师言,以风水形制结构种种之巧思,万千长夜,此塔内燃灯,光照四方,长夜通明不灭。
千六百年而下,灯不灭,塔亦不灭,燃灯塔以此为宝。




舍利塔、燃灯塔之后之上为圆觉殿,圆觉殿内为十二圆觉,人目之以宋塑之冠。大殿内入门数尺即有围栏阻隔,故欲观圆觉,虽可登堂,却不可真入室,更不可拍照。我等“槛内人”,至此竟成“槛外人”。不知圆觉有情众生,于“槛内”当作何想?

所幸张师于槛外为我等一一道来。十二圆觉距我们凡几米至及十几米不等,然其通身之慈悲、宁静、雍容,皆可不假言语,通达于心。其各异者神态身姿,其大同者美丽温暖,令信者增善,不信者生善。
以泥土中生形体,观者可认,雕塑之良工也。以形体中造姿态神情,观者会意,雕塑之巧匠大师也。以形体、姿态、神情,乃至衣着、装饰、线条,无处不传精神,观者于无中生有内得其神,此雕塑之神也。十二圆觉之造者,以此为神也。十二圆觉塑像,亦以此为宝。
张师以圆觉殿为“尔尔”,然此“尔尔”,却为双杪双下昂七铺作,第二跳第四跳偷心,极类佛光寺。又其斗栱雄大,斗枋相叠,盖此“尔尔”,绝非“尔尔”。








稍晚,张师于殿外开讲晋东南塑像艺术,求道诸君或拾阶而坐,或独立松下,或盘腿青石之上,而登舍利塔台基之上,倚砖墙而斜坐,散漫而不拘者,我一人也。当其时,夕阳西下,弦月东升。飞虫初鸣,群鸟倦归。暮色益深,四下人渐不可见,惟张师娓娓讲学声不辍,习习凉风伴之而来,回荡寺中。
法兴寺亦不可拍照,亦不可入圆觉殿,然以此杏坛之乐,殊无憾也
长治观音堂第三
长治观音堂二一年曾有旧文记之,此次再访并无新得,故不再多言。惟黄师提醒当留意其东西壁上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十二圆觉,由高至低,分立三排。其虽为大明“工业化”产品,然造型之中国式演化,颇具特点。尤其二十四诸天,可俟于稍晚将见之铁佛寺二十四诸天比较
高平开化寺第四
二一年至高平寺,因缘际会,得入大殿一观壁画。然当时临近午休,大殿内梁架与后殿金代木构皆未及细看。此番再上舍利山,颇以此二者为念。




孰料世事无常。
前一日,老文管员不幸离世。山下村中黑白犹在,山上殿外双锁已加。我虽有缘再入开化寺,然大殿铁将军新驻,毕竟难撼。嗟乎!一座古寺,两方角力。佛虽未塞众生之路,人却常闭佛殿之门。未来开门难期,壁画何日再见。余当年阴差阳错得入大殿,定为佛眷。
事已至此,大殿内梁架自不可观,只能且向后殿金构而行。
初观后殿,小而局促,于东北高台上半遮半掩。又为悬山,面阔仅三间。于其是否为金构,一时颇不自信。然甫一登台,立见稍间蝉腹绰幕豪放雄浑,形式朴拙,诸疑顿决。


再沉心细观之。
此殿进深五椽,前三后二,以余一为前廊。廊下二石柱,四角抹棱,上刻字颇大,为邑令任致远皇统三年出访所记。时为靖康之变神州陆沉后十六年。檐下阑额极厚,与其下蝉腹绰幕尺寸相俦。普拍枋出头,上承重栱四铺作,插昂,蚂蚱耍头。无补间。


殿内五椽栿通椽,前廊不出头为衬枋头,其下压跳出头即作耍头。椽后部以栌斗泥道栱压于后檐柱上。后檐柱立于后檐墙前,外皮不贴墙。五椽栿向上,依次架蜀柱、缴背、平梁、大叉手、丁华抹颏栱、襻间,终达脊槫。



山墙中有碑,其上文字可辨。前云“高平县舍利山大愚禅师作心王状奏六贼表并韵母三十六字唐昭宗特赐土百顷,祠部三十八道,紫衣十道恐后代徒弟不习经业,迴土九十顷”,后落款“汴京少府监书*司王*书丹”。乃知开化寺之初,大愚禅师始为其功也。人言,大愚禅师之墓至今犹在。

未再进大殿,固非圆满。然于是而时间充裕细观后殿,则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之幸。今日所见所闻之事已多。人生无常,持心当平。遂下山
高平铁佛寺第五
圈内人云,入铁佛寺,难于上青天。其原因不可道,或云防盗,或云三方纷纭,其讳莫如深,如云山雾罩。人因机缘,零星得入。入,亦不可拍照,不可高语,不可久留。
寺在村中,村中极安静。大殿在院中,院中亦极安静。然移桌开门,缓步入殿,满屋黑暗中,二十四诸天倏然而现,隐约中面目峥嵘。转瞬之间,殿内虽无声却似有空气流动,叱咤如风。众诸天虽不言却似有千军万马,山崩地裂。我一语不能发,心中却有风踊云跃。诸种感觉,闭眼似真,睁眼如幻。此时真是,万物不动,惟心自鸣。
于黑暗中立稍久,所见愈加分明。诸天毗邻而立,云冠若对,袍袖相攘,鬓髯似接,虽显三分拥挤难施展,却露十方气势将冲椽。只见崇宁天关公赤面,广目天王高冠斜睨,阎罗天寻常老者,散脂大将毛发皆立,功德天垂手若思,罗刹天四臂狰狞,鬼子母唇角带笑,韦陀天威武自矜,日天衣纹倾瀑,多闻天背手雄踞,摩利支天风行火卷,帝释天雍然华胄,大梵天目光如接,辩才天举手欲呼,持国天王以眼灼人,月天须发不乱,密迹金刚扬臂大喝,紫微大帝不兴喜怒,摩醯首天舞爪张牙,菩提树神展发若飞,将军天金甲如鳞,龙王拱手端立,增长天王抚剑摩须,昭惠天杨戬傲而神通。无须发不卷曲,无片衣不繁缛,无装饰不堆叠,无神态不夸张。真可谓衣裳生丘壑,须发起风云。一眼万端杂乱,再睹千般紧凑。
地面亦有残像如生,明间则有大佛斑驳,左金柱上沥粉堆金,摩挲可感金线脉络游走。凡此种种生动细节,四面零散,令人惊喜,亦令人叹惋。人行走间,屏息捻气,恐生惊扰。
出殿门,身前阳光明亮,身后恍惚如梦。此二十四诸天与观音堂绝不相类。非止观音堂,纵观晋东南,亦无相类。非止晋东南,纵观山西南北,亦无相类。非止山西,纵观华夏,亦无相类。此二十四诸天,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如流星划长空而过,不知所来,不知所灭,惟于漫长历史中一瞬迸发,见者爱之而不可再得。遥想当年造此塑像者,定然为居草莽而雄心万丈之人。数百年中其人亦如流星,未留其名而没,惜哉!然其雄心于铁佛寺二十四诸天中依然璀璨可观,岂非叔孙豹曰立功立言而不朽者乎!以此观之,又岂不幸哉!
小南村二仙庙第六
小南村二仙庙本非计划中。车行歧途,遂将错就错,不期竟得如此意外之喜。
宋金以下,晋东南颇尚二仙之祀。今存二仙庙五十余座。其间最有名者三座,陵川西溪二仙庙,小南村二仙庙,小会岭二仙庙。二一年曾访西溪二仙庙,桃源隐秀,令人流连。梳妆楼纤巧精致,世有其双,皆在一庙。
小南村二仙庙大不同。人云,庙小难容大佛。以小南村二仙庙观之则不然,其真可谓“小庙能容天容地”者。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于晋东南亦属小中之小者。然不意其殿中屋下,竟安巨大凹字型天宫楼阁一座,主龛、附龛、廊桥复道俨然,五铺作、六铺作、七铺作、八铺作,繁密层迭,其华丽复杂当属《营造法式》所例举之最。人欲全其貌,须仰首视天宫,左右顾楼阁,其结构比例宏大若是。天宫之下楼阁之内尚有宋塑十余尊,几类真人大小,乐氏二仙居中,侍女、女官等分列两侧,相对井然。皆面容平静,五官清秀,神态从容,衣着线条简约而流畅,平淡朴素,全然不同铁佛寺二十四诸天之夸张威怖。然与二仙庙内宋塑对视稍久,或可接其心,其未张之口竟似有无尽言欲授,将说未说间娓娓已达,故人凝视其久而不自觉,神思将驰而未知止。其摄人心之力如神,我私以为,较之铁佛寺震人心者,造此塑像者更为超卓。铁佛寺见形见魂,此处入心。入心者至难。






大殿建筑亦有不凡处。外檐纵向五铺作,琴面昂计心,山面则为偷心。此偷心计心历史转圜之痕迹,不可不留意。更独特处,其平梁直接承椽,平梁下驼峰内收,此形制他处未见。内部梁架为前劄牵对后三椽栿用三柱,前短后长,非北方佛寺往往前长后短者,以四椽小殿容天宫楼阁之腾挪也。忆金洞寺转角殿亦有巧用乳栿之例,小殿中置楼阁佛帐须破成法或以为常。另,大殿梁架斗栱用材皆极雄壮硕大,当年彩绘依稀可见。


晋东南多小殿,然皆有个性,绝不全然相类。小南村二仙庙大殿,愈小而愈巧,令人一见青眼,诚晋东南木构之佳作也。尤可道者,此次访古以彩塑为主题,好古建者未免有难果腹之感。开化寺之后殿与仙庙之大殿流连,令我一飨宋金木构之乐。幸运已极,更复何言
晋城青莲寺第七
来前期望之高比云天,去后情绪之低于谷壑,晋城青莲寺也。二零年至今,我四至山西,所观古寺三四十,虽有参差,然皆未有不及若此者。
青莲寺之深孚众望,非风景之过。其半壁而隐,半水而面,白塔出深林,红墙映高崖。风光殊胜非常。

然青莲寺不可观者,不便观者,不堪观者,负此殊胜颇多。
寺难入,遥遥无期。一寺精华,古建唐塑大半藏于上寺。去岁修复唐塑稍露新容,网上民意是非纷纷,从此唐塑讯息全无,上寺再开之日杳杳。当日在下寺,可谓半山望半山,叹息复叹息。此青莲寺不可观者。
下寺大殿南殿亦难入。大殿殿内殿外两重藩篱,所开殿门尚不盈丈,观者云集门外,勉强一睹弥勒风采。南殿殿门深锁,窗户积尘,室内昏暗,几无可观。更有保安鹰目虎啸,众人心惊。我见弥勒垂足而坐,俯视我等执着众生,当心生可怜。同行中有人曰,青莲寺观佛难,难于造佛。我亦有“三不原则”言之,不得入室,不得拍照,不得上山。众人闻而笑。此青莲寺不便观者。
下寺两殿皆安雨棚。雨棚固可避水,然古建筑亦如飞鸟入笼。古建之美,在气质,在环境。今以覆顶局促而存之,则若割其环境,切其气韵,屋存神灭,与无生无异。县保省保,金费所限,为此雨棚,尚可理解。青莲大寺,举国无双,为何潦草若是。此青莲寺不堪观者。
往日读书、观图、听播客,无不言青莲寺为上善之地,然今所见零落。我自嘲曰,昌黎先生诗云,“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今我为先生注。
怅然下山。料人事可如意者少,惟愿佛念众生,广开禅门,我当再拜青莲,新古同参
府城玉皇庙第八
玉皇庙独立岗上。从其山门望之,平畴一片,再其外有高楼林立。入得庙内,则院落次第,殿宇相连,廊庑四绕,松柏如盖。其幽深清净,足以避烈日,去喧嚣,忘尘俗,神仙居此,亦当欣然。
府城玉皇庙以二十八星宿而名闻四海。然庙内所存塑像碑刻众多,古建历金元明清而下完好,天宫楼阁等小木刻丰富,不应为二十八宿掩其名。然此类珍藏多不示人,示人亦不可拍照。询问工作人员,答曰,保安数量不足,恐照看难周,故惟能闭殿自珍。
然二十八星宿殿内,保安良多,虽不可谓一宿一岗,亦是四五宿一人。所防者谁?所守者何?摄影者也。更有甚者,殿内访者移往他处,保安则分兵尾随之。我与保安闲语,其往来辛苦,亦颇无奈。昔星宿保人平安,一宿当敌万千妖魔。如今人保星宿,虽置铁栏,犹虑“影像”被盗,故访客皆若贼,此防不胜防,一人难敌数“贼”。访客苦,保安亦苦。
我于廊下见宋碑,有熙宁丙辰纪年,当是时,王安石二次罢相,苏东坡密州写水调歌头。如今拂拭,咫尺千年。人生自在,不自在,变法,护法,岭南,岭北,汴京,江宁,槛内,槛外,所护持,所开放,及至所欲看欲拍,所到而足矣,看似万千不同,皆心念执着。咫尺千年,惟此不变。此次旅行,多因不能拍照而怨,生不自在恨。至此,纷纷放下,一路向南。
南面是太行。晋东南已在身后。翻阅以前文字,两年前晋东南访古所列清单中尚有五处未至。如此,我与晋东南缘分未尽。那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空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佛光寺与莫高窟61窟 (26人喜欢)
- 访初祖庵遇风雪小记 (32人喜欢)
- 法王寺与嵩岳寺塔 (12人喜欢)
- 春日谒北宋昭泰裕昌四陵小记 (15人喜欢)
- 访温县慈胜寺小记 (3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