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罗田,我竟开始怀念
罗田县城不大,去了几次以后,对道路、区域也逐渐熟络,一段时间没去,再来时,总会特意去自己喜欢的地方,走走,吃吃。
一是罗田大桥。

罗田跟武汉有类似的地方,都是沿着水系布局的城市,武汉被长江分割成江南江北,罗田则是一条绵长的义水河蜿蜒而过,两岸互通依靠桥梁。
就像小小的罗田,和大大的武汉的面积差异,这里的河,比长江要小的多,桥自然也比大桥,二桥要短得多,在武汉走一趟长江大桥,相当于锻炼身体,在罗田过个桥,就跟过个马路一样差轻松。
义水河长,过河的桥也不少,印象最深刻的是罗田大桥,因为桥两边,一侧是商业街区,有当地最早的商场—黄商,有唯一的步行街,有密密麻麻的小吃烧烤奶茶店,另一侧则是金融服务机构、县政府、人民广场、以及服饰为主的购物街区。
简单来说,这里就是罗田的政务中心加商务中心加商业中心,心脏地带,也是建设最早、人口最密集、房子年龄最老的地方。
那些新区的建筑,跟武汉越来越像,只有这里,有现代的繁华,也有时代的痕迹。
我喜欢这里,则是因为某个瞬间,第一次到罗田,吃完晚饭,在路上闲逛,从桥上经过,无意间看到落日余晖,云层映照的晚霞,骑着小摩托下班的大哥大姐,背着书包叽叽喳喳的学生,从桥上走过,不紧不慢,像一副悠然的画卷,那一刻,出差到小县城,工作的不如意,生活的低谷,仿佛被治愈。

竟有些羡慕县城的生活,尤其是当我回到武汉,堵在缓慢行驶的高架上,挤在人满为患的地铁里,天黑了才赶到家吃一口热饭,不自觉的怀念人不多,车不堵,下班吃完饭太阳还没落山的小县城。
二是白龙井街。
没别的,就是喜欢在这里吃炸炸的氛围,在移动摊点点好菜,坐在路边的矮桌子旁,吹着小风,看着人来人往,惬意。

时间也很重要,一定得是晚上,商业街亮起灯光,霓虹闪烁,让人都分不清这里是武汉还是罗田,可能是我在大城市呆惯了,到了安静的地方,夜里不自觉的会觉得孤单,就想往人多的地方去,听一听喧闹的声音,才踏实。
县城有散漫的一面,让快节奏的都市人,能够放松下来,但到了夜里,还是更喜欢繁华的老城区,是我们这些武汉长大的孩子,更熟悉的气息,也让我这个外地人,体会县城的另一面。
其他的就不大段的描述了,都是一些星星点点的记忆,比如步行街附近的炒货,过年前我还带了些回武汉,价格便宜量又足,比如每次出差必须来吃的牛肉面,不过店家不固定,今天尝尝这家,下次试试那家,我的体会就是,牛肉份量足,满足我大口吃肉的欲望,有时来碗牛骨头面,啃着骨头慢慢品,也过瘾,还有城南的一家锅贴店,他们家锅贴炕得枯,是我喜欢的类型,最让人满意的,是配稀饭的咸菜,选择种类多,都是自己腌制,土豆丝,藕片,茄子,酸豆角,样样精彩。

说着说着,又提到吃了,不过来罗田这么多次,我一次都没吃过罗田吊锅,这玩意好像武汉也常见,还是想吃点当地人经常光顾的小馆子。
最后说下义水河,冬天和夏天两个模样,冬季基本上是干的,河两边也都是光秃秃的滩涂,夏天来就不一样了,河水涨起来了,两岸也都是一片绿油油,尽管没有如武汉的江滩一样精致的装饰,也丝毫不影响其自然的美感,
这次出差,不管是开车经过,还是吃完饭闲逛,都忍不住多看几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