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话多的人
几年前我开始在家办公,很少出门,也少与人交谈。这种状态多数时候是好的,减少了许多社交负担,只有时感到无聊罢了。
那时我常想,小区是不是也有像我一样在家办公的人呢,要是认识一下兴许也不错。想来想去我只有养猫这一件事可加入某社交圈,但也没见电梯贴过猫咪类加群信息。这层楼有一户倒是搬来过一对年轻情侣,养了两只猫,曾主动攀谈,询问它们是去哪洗澡的。但很快情侣搬走了,没住几个月。
陌生人社会无事不攀谈近乎社交礼仪,或许是怕浪费了别人的心力时间。好嘛,有了孩子后,这种生活方式也慢慢改变了。现在,我成了一个话多,成天一堆话,车轱辘话来回说的人,小区各路人等也认识了不少。
说的比以前多的主要是这么几样话。
和虎仔的对话。孩子长到一个阶段,开始有强烈的表达欲,一两个月前,他出门开始喜欢用手到处指,口中发出哼哼声了。他想学人说话。简直看什么指什么,一开始不明白他的意思,要跟他对话,哦,宝宝指什么呀,树,嗯,叶子,叶子怎么了呢?他口里哼哼,手又指车,哦,车车,虎仔想坐车车。不理他怎么样呢,就不耐烦,有脾气。展开这种幼儿对话还得情绪饱满点,低沉就不合适。
走在路上,我也得给他介绍许多东西。那里有狗狗在撒尿,啊,那里有个鸟窝。这么做并非得闲,而有着明显的目的:引导他的注意力,使他的大脑有事可干,以免哼来哼去,又或者,不要出于无聊突然从婴儿车上站起来。当他被一样东西深深吸引,也得马上说些话,介绍周边,把他注意力引开,以防他求而不得嘤嘤。这阶段的小孩可能觉得世界是围着他转的,想要别人车上的玩具为什么不可以?
因他引发的交谈也变多了。
他有时指向一些人,如果那人正好望着他,我会学着其他家长的样儿,试图教他,这是爷爷,阿姨。这算好的。如果他在电梯突然拍别人,或尖叫,我就得跟人说不好意思,碰上对方是妈妈,也会聊上几句。他虽还不会说话,每天发起的聊天邀请可太多了,用“嗯!”跟外卖员打招呼,“诶诶!”跟服装店老板打招呼。他的招呼往往直直望着别人眼睛,发出明确交谈信号,使人无法回避。一旦谁回应了他的“嗯嗯!”,后续他的监护者本人就要登场了,去结束这些个由他开启的各种交谈。
就这么着,因为带小孩,在小区认识了很多人,也加了些群,以往那些见着人可以眼神直直走过去的日子没了。如果碰上个婴儿峰会,也凑过去参加一下。
是昨天和一单身朋友聊开车这事,才又想到这些。我俩一样都是不太喜欢说多话的人,但她最近发觉,开车了以后就要新说不少话,会车时和对面司机沟通,道路开不过去要请后面司机支招。她甚至还在车里放了礼物,怕哪天车过不去时请后面司机帮忙开开。说到这,她讲开车好麻烦,会出现轻微碰撞,还可能麻烦别人。我一想自己开车时也很烦这类事,似乎也是不喜欢开车的重要原因。由此联想到小孩社交,有孩子后是又把自己加到某种必要的社会交往中去了。还好应对简单。
在观察虎仔每天指来指去也没什么特别目的后,我现在懒散了许多,不再顺着他的手指去解释太多了,只“嗯嗯”两句。在电梯碰见陌生人,也没必要称呼,跟他一起“嗯嗯!”就可以了。现在在外面我就不说很多话了,说得比较多的只是语气词,我深以为,孩子特别认真指来指去,回应还是要的,那么就望着他的眼睛,也特别认真地跟他“嗯嗯!”回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