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关系说大了是能力经济地位比较关系,说小了就是互助关系
已婚妇女,尤其是已婚已育妇女容易碰到比较难搞的婆媳关系,两代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一个狭窄的家庭空间中处理不当,就容易爆发各种家庭矛盾,有时候小到一盘菜的咸淡,有的时候大到该生几个孩子。
婆媳双方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男人而相识的陌生人,一般婆媳关系根据居住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长期分开居住,不在一套房子了,不用一起起居;
(2)住在同一套房子里,起居一起;
(3)偶尔住在一起,比如老公兄弟姐妹比较多,在特殊时期来照顾以下。
根据远香近臭原理,一般婆媳发生不愉快都是在共同居住期间,各种鸡毛蒜皮的摩擦容易走火,在彼此的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使双方关系交恶。
那如果按照公婆、儿子儿媳两辈人的经济地位来分,婆媳关系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公婆有能力,社会地位、经济能力明显优势,大大高于儿子儿媳的经济地位;
(2)公婆、儿子儿媳能力、经济地位相当,差距不大,具体表现为儿子的房子、婚礼需要父母出资,甚至有孙辈抚育需要公婆参与;
(3)公婆没能力,完全需要儿子儿媳养老。
第一种情况,公婆有能力且大大超越儿子儿媳的情况下,一般儿媳要么讨好婆婆换取更多好处,要么儿媳说公婆分配不均、偏向于其他兄弟姐妹。这种情况,婆媳关系,取决于双方的独立程度,双方都独立则相安无事。比如董洁演的《加油妈妈》,只要独立了,公婆和儿子儿媳分开居住,就不会那么痛苦了。
第二种情况,公婆及儿子儿媳能力相当,这种时候需要的就是共同目标一致、家庭分工明确,认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付出。不能挑刺、不能强求,需要换位思考,彼此包容,所谓的家和万事兴!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根据共同目标(比如养孩子、或者赚钱、或者治病等等),明确分工,彼此换位思考,相信经营也不难。
第三种情况,这种情况也有,往往是最考验人的时候,养老问题,需要也是良心,每个人都会老,父母将我们养大,我们给父母养老送终。这种时候,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时间的就多陪伴!
在这里我们发现,所谓的婆媳关系,更多还是体现在某一特定时期,即父母还有劳动能力、还具有帮扶家庭能力的时候,我们才会存在婆媳矛盾,是一种家庭主导权利的拉扯,这个家到底应该听谁的。行使权力每一项权利的同时都要求某种能力,甚至也包括了某项义务。比如:
婆婆干涉儿媳买新衣服或者乱花钱的时候,这个买衣服的钱是否是公婆出的,如果是,那么媳妇被说也是应该,想不被说就能夫妻挣钱或者下次不乱花钱;
儿媳认为婆婆育儿不科学、不卫生的时候,如果儿媳儿子有能力,可以不要老人带,可以自己带也可以请专业的保姆带,不应该一味的指责老人;
婆婆和媳妇都是有老公的人,家里谁说了算,还是要看谁的能力强,既然都差不多,那么就认命吧,只能开启合作模式了;
逢年过节送送礼,是对对方付出的一种肯定,换位思考一下,彼此都不容易,既然选择了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该忍还得忍,实在忍不了,可以自己出来独立,用自己的能力、社会地位说话;
最后,家是幸福的港湾,当你在外面受了欺负,家是安慰心灵的地方。切记,平时窝里横,就是不给自己留后路,让你失意时,再也没有安慰你的地方!
婆媳关系处得好,家庭和睦,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