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打工人回忆录(一)
最近在找工作,想借着准备面试的机会,好好回顾下自己这近10年的工作经历。
- 在宁波的工作(2013~2015)
毕业后从事国际海运物流本专业工作,13~15年从实习到第一份工作的2年时间里,感受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因为看到了身边的资深从业者的工作现状,以及自己近乎流水线工人每天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我认识到不管是从个人成长还是创造价值上都和自己的职业预期有差距。
15年是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一年,身边有不少同学朋友抛弃了自己的专业投身到跨境电商和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充满生机和挑战(价值感和收入)吸引着我,所以两手空空却毅然决然地离开宁波来到当时互联网环境还不错的杭州。
- 米络(2015~2018)
这是一个老牌的定位秀场直播公司,甚至早于花椒映客之类的当时热门的直播公司。这也是我作为一个互联网新人,给我对行业工作模式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打基本功的平台。在这里2年半的时间里,我学会了一个运营基本的工作流程和对各协作部门的工作模式,了解了直播行业的运营模式。经历过直播行业的「年终盛典」达成业绩目标,也经历过从0-1的项目经历(VR直播探索),让我确信自己有能力,适合在这个行业深耕。
因为希望能有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成长机会,刚好有一个猪厂的机会找过来(对于一个云村的资深用户,为喜欢的产品工作是当时的我最大的梦想),所以就去了。
- 网易云(2018~2019)
这是第一份大厂工作,能在音乐流媒体行业内明星产品工作,作为一个当时就是Lv.9的资深用户非常自豪。所在的直播业务是从0-1的阶段。我清楚的记得,我入职后的一周刚好是十一,「LOOK直播」ios 在APP Store上架了。虽然我没有参与上架前的产品孵化阶段,但是上线也意味着这个业务要开始进入正式运营的阶段。
上线后的第一个活动是国风季,邀请了一大波国风圈的头部+腰部音乐人直播,配合这云村在鸟巢的「国风极乐夜」演出,为直播业务在初期阶段通过「国风」和「音乐人直播」的定位和云村的存量用户找到了一个连接点。那段时间忙碌中夹杂着冲突、兴奋和成就感。产品前后端基建不健全,临时救火成了日常,当然还有业务内部的各种分歧和摩擦,但是我很清楚的记得在那个秋天出差到北京鸟巢,路边高饱和度的红叶黄叶夹着凉爽干燥的风让我沉醉。目睹了忙碌的舞台搭设彩排,也在后台后采了很多喜欢已久的音乐人歌手,还和他们打招呼,我想那时内向的我内心的喜悦感是非比寻常的。
但是作为商业化业务,直播的结果目标一定是营收。于是在和音乐的热恋期结束后,日常的工作又变成了不停的做活动,不停的收割用户,不停的看着满屏滤镜美颜Max的女主播,仿佛又回到了在米络的日子。我更加意识到在赚钱这个事上,「阳春白雪」打不过「下里巴人」,人的原始冲动高于精神追求,看着喜欢的音乐人直播因为赚不到钱,一个个离开,加之一些内部的事打破了我对云村的美好向往,虽然只有短短一年,但是感觉经历了很多事,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份工作的价值以及开始看机会的念头。
直播行业是我进入互联网大厂的敲门砖,但是我又不想一直被绑在这份我并不算喜欢的工作上。作为一个内容消费范围很广的用户,我可能从始至终,都憧憬着能身体力行「优质的内容获得用户认可」,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
在对换工作持开放态度的过程中,开始通过猎头渠道接触新的机会,直到北京字节抛来了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