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的溜冰场
每当我陪着远道而来的朋友去逛平江路时,总会忍不住告诉他们,我小时候的家就在平江路边上哦!朋友们往往会误会我的用意,他们总是非常给面子,特意用颇为兴奋的口气道,哇,你家住在景点边上耶!小时候一定可以经常逛平江路吧。
其实我并非这个意思,我只是回到了童年时代生活的街区,踩在童年时走过千百遍的道路上,看到了童年时的那个自己朝着我飞奔而来,撞个满怀,那个小小的我“哗”地一下被撞散了,让人惊觉时间居然就这样来到了现在啊。
站在平江路白塔东路端的路口,往左手方向望去,能看到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巷子入口,顺着路灯往里走,就能找到我家啦,我将站在小院门口挥着手迎接你。那时的平江路还没有被规划为著名的地方特色步行街,只是一条普通的苏州街市,小小的街道是南北行和菜市场的结合,我一向很不乐意同我姆妈一道来买菜,满街都是鸡鸭鱼肉混杂在一起的凹糟气味,我将之统称为鸭腥味,至于菜叶子上的泥土味,我则称之为菜腥味,我姆妈听了不耐烦道,你是一个有人腥味的小孩!下雨天尤其烦人,我走路踢踢踏踏,泥点子全甩到自己裤腿上,但要是姆妈能许诺我,等买完菜一起去吃一碗泡泡馄饨,我又马上眉开眼笑起来。
卖泡泡馄饨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阿婆,她穿我们这儿传统的水乡服饰,从来见她都是深蓝色的布衣(当然会有一块彩色作点缀),黑色的围兜裙,黑色的包头巾,她的摊子是个流动小摊,一根宽扁担,两头是两个多层抽格大木箱,分门别类地装着馄饨皮和调料。泡泡馄饨大体分为泡泡大馄饨与泡泡小馄饨,一应都要现包现下,我只吃泡泡小馄饨,因为那是人间美味(泡泡大馄饨和普通的馄饨差别并不大),阿婆做小馄饨的动作飞快,她坐在木箱子前,右手端着馄饨皮,左手一根薄竹片,沾一点点肉,飞快地在馄饨皮上擦一下就包成型掷进锅里,一个眨眼的功夫,20个小馄饨就包好了,我坐在小桌前,心满意足地望着我的小馄饨,热气腾上脸来带着葱花和味精的鲜香。
那时(上幼儿园并且经常逃课不去的日子),最重要的去处是隔壁东园,东园是苏州城内少数既有动物园又有池塘林地还有游乐场的大型公园,也是约会、假日出游、乃至春游的必选项。
但这么好的公园自然是要门票的,于是我日常的routine是捏着1块钱步行至东园门口买一根麦芽糖做的糖画(要选龙,因为龙看起来最大),再举着糖一路吃回家,拐进巷子里时便会遇到许多别的小朋友,他们在玩跳格子或是123木头人,那怎么能没有我呢,于是我立马参与其中。
待我升入小学后,不远处临顿路上的长发商厦开始重新装修,在4楼新建了一个溜冰场,那是当时周末最时髦的去处,20元可以租一双四轮的溜冰鞋,四轮溜冰鞋和单排冰鞋不同,十分稳健不怎么会摔,摔跤往往只是因为无法克服可能会摔跤的恐惧,越想越紧张,遂应验了自己的预判。
尽管我平时走路不怎么稳,放学路上蹦蹦跳跳去踢小石子能把自己踢个跟头,但在溜冰上却颇有建树,在小伙伴们四肢尚不协调,还得扶着栏杆沿场缓步而行时,我已然能十分潇洒地背手滑行了,一圈一圈风驰电掣,每30秒路过他们身旁一次,次次都会向他们致以亲切的问候,怎么还在走啊,滑起来啊!
不过即使滑得不怎么样,来溜冰场玩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场边有卖汽水、爆米花和台湾烤肠的小铺,且时不时就能遇上同班同学,大家聚在一起闲聊学校里的事,等周一上学后,又能向别的同学聊起我们在溜冰场上的见闻。
一次商场请来明星做活动,活动场地紧邻着溜冰场,尽管海报上的人看着不甚熟悉,想来不是什么大明星,但这没能阻碍大家的热情,很快溜冰场上的人也纷纷挤过去看热闹。要是没人欣赏我潇洒轻快的滑姿那还有什么意思,我草草滑了几圈后便将溜冰鞋给退了去场边吃三色杯,这时突然有个穿着奶黄色纱质公主裙的人从人群中挤出来直冲到我面前,她几乎快要撞上我时我才认出这是班里的同学,她举着一张明信片超兴奋囔起来,我什么也没听见,我说什么?她重复了好几遍,但我的注意力很快又被她脖子上显然与裙子是一体的配饰花朵所吸引。
她走后我同姆妈比划着说,姆妈,我也想要那种戴在脖子上的花,要纱做的那种。我妈问我,我们家是百万富翁吗?我们家是百万富翁我就给你买,我说,那我们家什么时候会变成百万富翁呀,我妈说,我劝你见好就收,别逼我让你晓得晓得我的厉害。我是这个世界上最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人,于是我马上见好就收走开了去。
溜冰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感觉,因此同来溜冰的家长总会鼓励自家小孩去拉住场上溜得最好的人一起滑,拉住的意思就是找个机会从身后贴过去拉住对方的手,让对方拽着自己一起滑起来。
一次我滑着滑着便被人一把抓住,考虑到这是对我轮滑技术的肯定,而我又是个在当地较为友善的人,所以断然是不好拒绝的,我转过头去看了一眼来人,是个同龄的男孩,脸上挂着腼腆拘谨的笑容。我俩沉默地互相牵着手,每当滑至椭圆形场地的圆弧处,由于他会放慢速度而我不会,我们便自然而然地撑开手臂拉远了距离,从而占掉了场上好大一块位置,从双人滑行在观感上变为花样滑冰,每当这时众人的注意力总会不由自主地集中在我们身上,好像我们下一秒就要进行高空抛转双人舞一样。
到底要一圈一圈地滑到什么时候呢?我心里嘀咕起来,可我们始终默契地没有交谈,又滑了几圈后,我终于找到机会将他轻轻往外一推,他也顺势滑回了自己父母身边,我转头去看他,他又对我露出腼腆拘谨的笑容。
不多久,滑冰之风在城内盛行起来,平江路正对面的街角处新开了一家溜冰场,溜冰场都开到了家门口了那岂有不滑之理?
我爸将他的侄子、侄女们喊来,请客溜冰,这分明是要显一显他做大人的派头呀,街角的溜冰场为方形场地,头顶一颗闪亮光球,一到晚上便会放些震耳欲聋的音乐,我爸装模作样地品味一番,和我们说这是打击乐,我听不清,我说什么,打击谁?我吗?
这样炫酷的地方用的一应是单排滑轮,在类似于篮球场的场地上,只有两个长边设有扶手,两条短边则呈开放状态,单排滑轮对我这样半规管脆弱的人类来说着实是个挑战,我再不复往日的风采,只得双手紧握扶手,像一个在艰难复健的人那样挪动着,等挪到长边的尽头时则陷入了沉默。
“小曾,滑起来呀,”大家路过我时冲我大幅度地扬起手臂,“大胆点儿,滑起来!”
我到底要这样沉默地伫立到几时呢,我不禁激烈地思想斗争起来,此刻我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握住扶手艰难地挪回去,要么想法儿滑去对面,那里正有一排新的扶手在等待着我呢。
还是选第二条路吧,我小小年纪便能朴素地理解到,溜冰和人生一样,与其回到原点还是得努力去到彼岸,我在五彩光球的照耀下鼓起勇气松开双手奋力一滑,随后“啪”地扑倒在地,地上圆形的光点好像是被我拍碎的涟漪。周围的人自觉避让开,绕着我滑行而过,我像一个不合时宜的漩涡中心,出现在了不该出现的地方,打击乐咚咚咚的声响如同我剧烈的心跳,原来打击乐打击的对象真的是我!周围仿佛有个真空的力场,既无人来拉我一把,我也无法拉住某人带我起来,在大脑短暂的停滞中我找到了第三条路。
老板在场外举着喇叭冲我嚷起来,“哎、哎,那个穿黄衣服的小孩儿!不要爬!”
我在呵斥声中小步膝行,很快来到对岸,我再次站起来,双手紧紧握着栏杆,继续复健般绕场一周完成了我的滑行。
此后,由于我始终找不到用单排滑轮溜冰的感觉,我的溜冰生涯也就宣告结束了。
很多年后,我变成一个大人了,有机会去到阿尔卑斯山上的雪场上滑雪,初学者用的自然是双板,在做了许多准备工作后,我小心翼翼地弯下膝盖,右脚慢慢划开些,再猛地往下一蹬,终于正式开滑。可接连不断自我身边超过的人,将缓缓在雪道上滑行着的我映衬得十分滑稽,在看到两个欧洲小孩欢声笑语、身轻如燕、收放自如地从我身边飞速掠过,然后立刻远去,几乎眨眼间就去到下一个雪道上时,我开始咬牙切齿、面容扭曲起来,嫉妒让我加足马力将膝盖压得更低,右脚蹬得更加用力,10秒钟后我扑倒在赛道左侧的雪堆里。因为脚上绑着滑雪板的缘故,我扭成麻花状横在路旁,且不能使用我的绝技:小步膝行,待我整理好我的四肢后,我的样子看起来就像是在对泰王行跪趴礼。
能滑单板的同学自不必说,早已去往下一个赛道,连另外那些同是初学者的同学们也各个滑得比我好,他们在半高的雪坡上停住,回头望向我,对着我狼狈的跪趴礼笑了起来,高高扬起手臂,在空中比划道,“小曾,滑起来滑起来,去喝热咖啡去!”
路过的好心人将我拽了起来,随后好心人站在离我一米远处向我演示正确的滑雪姿势,应当要这样、这样和这样,总之很简单的,他踩着单板潇洒地沿着雪道滑了一个拉长的橡皮筋似的圈,转回来向我介绍说,他每年都会来这里滑雪,这里是初级雪道,没有难度的,又鼓励我像旁边那些小孩一样,轻松地滑起来!
成批的小孩们风驰电掣地滑下来又滑上雪坡进入下一个雪道,我目光追随着他们,才发现我的同学们不知何时已经滑远了,也许此刻就有人坐在咖啡馆里喝上热咖啡了吧。等我将视线收回时,好心人已摆好姿势,冲我扬了扬下巴,示意我和他一起滑起来,我点了点头,重整旗鼓,微微弯下膝盖,双脚交替发力,我感觉这次一切良好,好心人的现场教学起了作用,我信心满满地进入下坡道,不多久后我打着旋仰面飞出了雪道。
好心人在我身侧站了一会,叹了口气,又重新踏上雪板追逐自己的朋友去了。
奇怪,好似人生的每个路口都会遇到街角的溜冰场,原本明明很是擅长的事情顷刻间就变得让人手足无措,我站起来,看着轻快滑过雪道的每一个人,想着,我究竟怎样才能像别人那样滑起来呢?
我想像别人那样滑起来,滑上雪坡,顺势进入下一个中级雪道,然后是高级雪道,我也想游刃有余地滑起来,滑到中间段,坐上缆车,到雪道终点的服务站去喝热咖啡、买纪念品,但是我总会飞出雪道,扑倒在细盐一样的新雪上。
最终,我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我站在雪道外,拆下了雪板,将雪板抱在怀里,轻快地走了起来,我看到了不远处的雪峰、松林,注意到了不知名的飞鸟,听到人们在雪道上快乐的嬉笑声。
童年时街角的溜冰场和长大成人后阿尔卑斯山上的雪道,位列于我人生的两端,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人生之环。我步行来到缆车站,搭上缆车,去往服务站喝热咖啡,似乎没有什么不一样的,毕竟能来到滑雪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雪道外设有餐厅、纪念品商店和温泉酒店,一会儿我会和同学们聊起在学校里的事情,等回了学校就和另外的同学聊聊雪场见闻,聊一聊那个好心的人。
-
Rei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8-06 21:06:24
-
沙加之伦 转发了这篇日记
活了36年的我,第一次看到“半规管”这个东西,继而明白了我不能转圈、平衡差、视物转圈,小小年纪就有美尼尔氏综合征的原因……感谢这篇文章
2023-08-05 20: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