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象的黄犬
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所述李斯临死之际与子叹道: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司马迁以人物的简单独白,呈现了李斯将死之际的内心世界。
文中的黄犬是作为猎犬的形态存在的。但李斯的这段独白于往后形成两个语词:黄犬叹、东门黄犬。在这两个词语中,李斯与黄犬发生了交互、重叠,黄犬不复为黄犬,而是意指如李斯般处在极端困境下对不可得之生活的叹息、向望。
将黄犬仅作为猎犬形态描述的,如宋人子瞻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
对李斯被陷害,表达个人感慨的如唐人李白《襄阳歌》: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但这都未有直接化为意象,直到元末明初高启在《哭临川公》一诗中,将“叹”字后置,才摆脱了李白的直白描述,而使之变为一种意象。其云:竟成黄犬叹,莫逐白鸥期。
之于临川公,与高启交往甚密,除是诗外,尚有《陪临川公游天池》《游灵岩记》等诗文,《游灵岩记》中可见“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句,可推知高启诗中所指之临川公即饶介。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