涿州可以像“淄博烧烤节”那样办一个线下的“涿州淘书节”吗?
涿州西南物流图书库房进水以后,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都来帮忙,各自办了“涿州图书专场”的营销活动。这样的善意当然无可置疑。
但像中图网这样的企业,其实也是图书电商,在这种各个大电商的活动下,也其实也难免让自己的的客户分流到别的平台去买书。
况且,对于其他实体经营为主的商家,本来是实体书受损,如果让电商平台大规模帮扶,最后有相当一部分的钱是让快递公司赚走了。。。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从实体到实体,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呢?
一
为什么淄博的烧烤可以让全国各地的客人涌进这个小城市,而涿州的图书就成了网络电商的流量呢?
似乎答案非常简单,烧烤必须客人自己到摊子跟前去吃,而不能快递。
多快递快递它也不能把现烤的烤肉带着热乎劲儿送到全国各地。
而图书,就不存在这个“热乎”问题,它太适合快递了,标准化工业产品,只要知道书名、作者、出版社,就可以放心下单。
所以,是这个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太高而影响了“买书人”这股流量流向了网络电商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书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特点,是可以剥离网络,而让流量形成一个必须到达现场的优势呢?
作为一名资深淘书客、顶级选书师、曾经每月自费购书在千元至万元的重度囤书爱好者,我想,书还是有它的必须在现实场景中销售的特点。
第一个,是人与书的关系。
简单说,就是一个“淘”,这个字在旧书业用了很久了,我也讲不清它的来历。记得诗人顾城在描述词汇与诗的关系时,曾说一些词汇经过岁月的淘洗,可以变得更美好。
旧书大概也有些像河滩里的石头,经过岁月的淘洗,有些旧书就会变得特别值钱。哦,应该说,珍稀。
所以,在人与书的寻觅过程中,尤其是会看重对这个稀缺性。因而喜欢逛旧书市场的人,在奔赴一个旧书市场时,往往并不是冲着某本具体的书去的,而是奔着与某个书可能相遇的可能性去的。
其实,搞淘书会,中图网是最拿手的,很早之前就搞过,在前两年遇到不可抗力的影响时,也搞过,让买书人去库房里撒欢儿寻找梦中情“书”。
在现场淘书与网络淘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现场淘书因为书的数量巨大、品种繁多,每一本曾经读过、或者听说过但没见过、甚至从来都没听说过的书,携带着各自的“淘洗”过的新鲜感,向淘书客迎面砸来。这种高密度的信息,即便是资深囤书爱好者也会因为来不及换气而而懵圈。
满眼看到各种各样的书,不断地会“发现”自己想要的书。
这种实体的场景中的真实的“发现”体验,是网上没有的。
这种淘到书的快感也是网上没有的。
所以,找到了这个“点”,那么,让买书人“流量”从线上平台落地到现实的书库,就是有可能的。
二
第二种,就是书后面的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书的关系,人对书的寻找,归根结底会收缩为人与人的关系,成为人对人的寻找,人对人的渴求。简单说,就是“集”,人都集聚到一起。
从我们共同读过一本书,到我读过你写的一本书,到我想知道你是怎么写成这样的书的,我们未来都有可能写出彼此欣赏的书。
狂热的游客可以为了几串烤肉,甚至坐火车、飞机跨越大半个中国去淄博。
为什么不能跨越大半个中国去涿州淘书呢?
不是为了某个具体的书,而是为了看一看价值几百亿的书堆在库房里到底有多壮观,那也值得啊。
况且,几百亿的书后面,有无数你不认识但值得认识的人啊,聚集到一起,才能碰撞出更多的交流啊。
我想,可以搞一些书库迷宫,让书虫们进去淘,肯定比玩密室逃脱过瘾啊。
也可以考虑以书为媒介,让天南地北的读书人来一次大聚会,就像丐帮大会那样,围坐在一起,一边翻书一边互吹。
哎,万一遇上知己了呢?
文青小资常常在城市的角落里搞个市集,摆几张桌子,就激动的不行。又是打卡,又是朋友圈九宫格的。
咱搞个图书超级大集不行吗?
有没有可能让涿州像淄博那样成为一个网红城市呢?
在网上买书,就像网恋。
到大集上买书,就像网恋奔现,把流量给到了没有快递小哥赚差价的真人面对面了。
从作者、到读者,到月薪3500的编辑,把人与人的关系,在这个产业带里,让它落地,不也是很有价值、有市场的一件事儿吗?
三
大家说,有可能吗?
图书行业给这个城市曾带来更多的就业、经济活力,
这个城市能给这个行业一次狂欢的机会吗?
我是一个菠萝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阅读永远是力不从心 (1人喜欢)
- 在目标与实践路径之间,隔着千万重教程
- 在极端的自私与大爱之间有一道现实的鸿沟
- 衰败总是全面呈现的 (1人喜欢)
- 书只要写出来,就会有人看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