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518):细说女真
在开始讲述赵佶的“伟大”时代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先做一次深呼吸或是几次深呼吸,甚至是先行喝杯茶。
赵公子本该是终生闲散富贵的一个王爷,可他偏偏当了皇帝,他也本该是“名垂青史”的末代亡国之君,可为了不担负这个恶名,这个无耻之徒竟然把自己的儿子硬生生地推到龙椅上去承接这个屈辱的恶名。章惇在其登基之前说此人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当时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章惇对此人有偏见,可事实证明章惇说得一点错也没有。就是这样的一个温文尔雅、工于琴棋书画且骑射音律俱佳的杰出青年被时代的浪潮推到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可在周围人一片赞誉的背后,这个年轻人却也是一个轻浮造作、乐于享受但却又志大才疏、傲慢自大、意志软弱的文艺青年。
正是在这位堪称伟大的艺术家和享乐家的带领之下,宋朝的商业和贸易等产业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巅峰,宋朝的版图面积也在他的手里达到了峰值,陇右都护府这一熟悉的名字再又出现人们的视线里,让赵匡胤和赵光义梦寐以求的幽燕之地正式划归宋朝的版籍。可是,在这些令人炫目的辉煌背后却也是北宋百余年来各种矛盾、隐患和积弊开始集中爆发乃至是腐烂之时,赵佶本人却是被各种马屁拍得忘乎所以,其私生活更是堪称奢侈糜烂。短暂的辉煌过后,宋朝因为女真人的暴起而随即急速下坠,汉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屈辱的悲惨遭遇(之一)也随之到来,赵佶本人同样为此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当然,这些都得在二十六年过后才会成为现实。
现在让我们继续“放松”一下,先把赵公子搁在一边,我们来说说不久之后的东亚霸主女真人。
女真人或者叫女真族的祖先被历代的史学家和学者们公认为是生活在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肃慎人,他们与后来称霸草原和中原的鲜卑人和蒙古人的祖先东胡人一起生活在今天的东北一带。具体到肃慎人,他们的生活区域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黑龙江和松花江两河流域,这些人以捕鱼和狩猎为生,部分人也开始附带畜养一些牲畜。如同典型的游牧民族一样,他们不习农业耕种,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
也有说法是肃慎人本就是从中原地域迁出的,更有传说从上古的尧舜时期开始时期肃慎族就已经向中原地区的君王行朝贡之礼。至于名字的演化,汉朝时这些人被称作挹娄,南北朝时又被称作勿吉。到了隋唐时期,他们便有了我们如今所熟悉的靺鞨或女真之名。辽国皇帝耶律宗真登基之后,女真人为避其名讳改称为“女直”。

到了唐朝兴起之时,女真人发展成为拥有几十个部落且人口分布在长白山、鸭绿江、黑龙江、松花江等广阔地域的一个大族群。这一时期他们被称作靺鞨,这其中以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两个部落最为强盛,但女真人终究是各自分散而居过着一种半原始半奴隶制的生活。
唐太宗时期,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这两个最大的靺鞨部落开始向唐朝纳贡从而拉开了女真人与中原王朝的交往大幕。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统一今松花江流域的一众部落并建立政权自称“震国王”,李隆基随即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置渤海都护府掌管渤海地区的军政事务。当然,渤海国与唐朝之间的关系仅限于宗蕃朝贡或羁縻统治关系,唐朝并未掌握实际的统治权且双方还曾爆发过短暂的军事冲突。
我们要多说一句的是这个渤海国。它是一个由靺鞨人以及高句丽的遗民为主体所构成的多民族政权,其国家的政治和社会体系完全照搬唐朝的制度模式(只是称呼不同而已)。全盛时期的渤海国全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可以说在辽国崛起之前它是妥妥的东北一霸。
同样是在李隆基时期的开元年间,唐朝陆续在黑水靺鞨所居住的地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设置了勃利州以及黑水都督府,诸如刺史和都督一类军政首长也同样由黑水靺鞨的部落大首领担任。
唐朝灭亡后,中原及南方开始了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而契丹的兴起以及耶律阿保机的横空出世则彻底改变了东北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公元926年,在唐朝宣告灭亡19年后,立国长达228年的渤海国被耶律阿保机攻灭并吞并,其后整个东北地区尽数成为辽国的领地或属地,当地的各个民族和部落也相继拜倒在辽国人的铁蹄之下。由此,我们在史书里所看到的“生女真”和“熟女真”之名也就应运而生。
所谓的熟女真就是指渤海国灭亡后开始转为辽籍的前黑水靺鞨部族人,这时候的靺鞨已经改名为女真,这些在亡国之后依然生活在旧有土地上的人从此就成为了辽国的臣民。另一部分熟女真就是指的那些生活在长白山和鸭绿江附近并臣服于辽国统治的女真各个部落,他们的首领接受辽国的官职和官印并宣誓向辽国皇帝效忠,平时负责向辽国进贡或是缴税,战时则是无条件地服从辽国的征召。
我们现在要来重点说到的是这个生女真,也就是在十几年后起兵反辽并一举覆灭辽国的完颜阿骨打所身处的这种女真族群。
所谓的生女真如果要用辽国人话来说就是一群不识王化不知礼仪的深山野人,关键是这些野人还异常的凶悍难制,往往一言不合就动辄举刀相向,这在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百余年的辽国人眼里简直就是不可理喻。事实上,别说是辽国人,就连生女真本部的人甚至是本部落的大酋长都无法做到对部众的有效管理。很多生女真部落尽管千百年来也没少跟外界打交道,但其社会模式仍然是处在原始社会状态,这样说绝对没有夸张的成分,待会儿我们讲述完颜部发展史的时候就会提到这一点。
对于又穷又横的生女真,身为“文明人”的辽国人也是没多少降服的办法,不是说不能降服,而是说收益与代价太过比例失衡。生女真所生活的地域在辽国人眼里就是一片穷山恶水的极寒之地,其出产也就是马匹、鱼虾或是海东青这类协助捕猎的小动物,这些在辽国人眼里都不是稀罕物件(海东青除外)。因此,只不发生大型的聚众叛乱事件,那么辽国人是很少主动来跟这群人找麻烦的,他们对生女真部落的唯一要求就是每年按时带着点土特产来上供并给辽国皇帝磕两个头以表归顺之意,仅此而已。然而,即使如此,生活在辽国最北端的这些桀骜不驯的部落游民们也仍然是时常让辽国统治者感到头大,这种头大甚至远比当年的李继迁让赵光义寝食难安还要严重。赵光义时期,萧燕燕的大姐萧胡辇和辽国的名将耶律斜轸都曾经亲自率领重兵深入丛林进行平乱。

最后要说的一点是,生女真部落大多居住在辽国的最北端,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牡丹江和松花江流域,要不怎么说他们是渔猎民族呢?粗犷和笼统地说,今天的中国与俄罗斯在东北一段的陆地边境线以及中国与朝鲜的整个陆地边境线就是整个女真族的散布区域(大体上北边为生,南边多为熟)。拜19世纪的沙俄政府以及当时羸弱不堪的满清政府所赐,如今的黑龙江和吉林两省都没有了出海口,可在那之前那一整片地域一直都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本体。遗憾的是,这世间哪有什么不可分割,而黑龙江本身更是中国的内河,如今却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原已定,北境故土何日当归?
好了,我们现在就来说说日后灭辽国亡北宋继而威震东亚的女真族完颜部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完颜部其实最初在整个生女真族群里毫不起眼,它的崛起得归功于一个人,此人就是后来被金国追封为金始祖的完颜函普。然而,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完颜函普并不姓完颜,而是另有别的姓氏。这事说来又得“感谢”高丽人。
自王建在公元918年于朝鲜半岛建立王氏高丽政权并先后覆灭新罗和百济之后,高丽开始趁着中原王朝忙于内乱之际向北大力拓展自己的领地,居住在今天朝鲜咸镜山和鸭绿江畔一带的女真人就开始饱受战乱之苦。为了躲避战乱,许多女真人就开始沿着海岸线向北迁徙,这其中就包括完颜函普三兄弟。兄弟三人之中,大哥阿古乃迁居于辽东半岛,三弟迁徙至濒海地带的耶懒地区,老二完颜函普则独自一人一路北上到了今天的牡丹江流域并被生活于此的生女真完颜部落所收留。
我们现在能够基本确定的是,当完颜函普被完颜部所收留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元930年—公元940年之间,这个时候正是后唐和后晋的交替时段,而此时的完颜函普已经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而且还是一个老光棍。不过,由于完颜部此时仍处在原始部落的生产和社会发展阶段,因此在外面见了些世面的完颜函普在完颜部里俨然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即视感,他也因此而在完颜部里颇受尊重,但其身份仍然是一个被部落所收留的“外客”。
在当时,完颜部因为一起杀人案而与另一个部落结下了深仇,两个部落的人为此而数度发生械斗,双方都为此而不胜烦恼。由于己方是最初的肇事方,自知理亏的完颜部长老便找到“见多识广”的完颜函普并希望他能够运用自己的博大智慧化解二者之间的仇恨。长老还许诺只要函普能够彻底解决此事就将部落里的一个未婚且又贤良的女子嫁给函普为妻,有些让人觉得颇为恶搞的是,这个未婚且又贤良的女子竟然是一个年已六旬的老姑娘。此外,长老还许诺,事成之后就将让函普正式成为完颜部的族人。
函普当即点头应允。随即,他单人赴会前去给对方的部落长老说了一番大道理:“冤冤相报何日了?只要完颜部交出行凶之人并给予受害方一定的物资补偿,那么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以后双方再有类似事件发生都依此法施行,你看这样可好?”
对面的长老一阵沉思过后点头称善。于是乎,函普代替完颜部与对方长老向天口头立誓(因为没有文字更没有笔墨纸砚):凡有杀伤人者,征其家人口一、马二十、牛十、黄金六两,与所杀伤之家,即两解,不得私斗。由此,生女真从此便有了杀人者需用牛马三十作为补偿的解仇风俗。
回到完颜部后,函普成为了整个部落的英雄,他被奖励了一头青牛,部落长老也答应一定会将那个六十岁的老姑娘许配给他做老婆。函普以这头青牛作为聘礼成功抱得“美人”归,他就此也成了完颜部的族人并从此以完颜函普作为自己的新名字。这一年的完颜函普也已进入了花甲之年,可逆天的是这对超大龄的新婚夫妇在随后竟然连着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当然,我个人对史书里有关完颜函普及其老婆的年龄记载持怀疑态度,毕竟夫妻俩六十岁结婚且婚后还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种事实在有些过于魔幻,并且完颜函普在这之后就成了完颜部的大酋长且掌权近二十年。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么完颜函普死的时候就已经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了。如果这个年龄往后缩减二十年,那么一切倒是更容易让人信服。
完颜函普过世的这一年正值赵匡胤建立北宋之时,在他死后,他的长子完颜乌鲁接替他成为完颜部的新任酋长。不过,这个后来被追封为金德帝的完颜乌鲁在掌权两年后就选择去陪伴自己的老爹,在他之后掌管完颜部的是他的长子“金安帝”完颜跋海。相比自己的老爹,完颜跋海可就要能干得多,他在酋长位置上总共待了二十年,直到公元983年才离开人世。这里给出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对照:在完颜跋海过世三年之后,赵光义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而发起了声势浩大的雍熙北伐。
接替完颜跋海掌管女真完颜部的是他的长子完颜绥可,此人在后来被追封为“金献祖”,他有何德何能可以谓之以“祖”的追号呢?因为他让完颜部结束了居无定所的生活模式。
在完颜绥可当部落首领之前,整个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的生女真人基本上是没有固定居所的,冬天的时候他们就找个靠山的地方撑几根木桩子,然后再顶个草棚子,最后敷上一层土以免被大风吹走。夏天就更简单,哪里有水草可以放牧捕鱼哪里便是他们的住所,真正意义上的苍天为被大地为席。完颜绥可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某天跑去辽国的“大城市”见了一番世面,反正是他教导部落的族人用木材建屋筑室由此让族人开始有了可长期且牢固的居所。从文明的角度和程度上来说,木屋比起帐篷和茅草屋无疑是一次大的进步,比起穴居更是迈出了一大步。

如果说完颜绥可让女真完颜部有了相对固定的居所和聚居地才让他被追号为“祖”,那么他的那个同样被追号为“祖”的儿子金昭祖完颜石鲁又是做了些什么呢?
这里有一个事实就是当完颜石鲁接替其父成为完颜部新首领之时,女真完颜部仍然处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阶段。当时的完颜部并不存在绝对的权威,也没有什么教条礼法,整个社会体系绝对的自由。年轻气盛且胸怀远大志向的完颜石鲁认为要想让完颜部强大起来就首先要给整个部落立下一套必须严格遵守的法度体系,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他要树立起部落首领对部众的绝对权威,他要带领完颜部进入更高级更文明的“奴隶社会”。还没等完颜石鲁正式开工,他的叔伯们和众多的习惯了自由散漫的族人们就决定给他点颜色瞧瞧,只是这个颜色有点吓人——黑色——他们决定坑杀完颜石鲁。
如这些人所愿,他们成功地擒获了完颜石鲁并准备挖个坑把他给活埋了,可就在这些人准备动手的时候,完颜石鲁的其中一个叔叔带着部众疾驰而来并用一阵箭雨射退了这些“乱臣贼子”,完颜石鲁因此而得以幸免。大难不死的完颜石鲁接下来当然是祭出了族规对意图加害于他的人施以严惩和重处,在他的强制推行下,完颜部开始“以条教为治,部落浸强”,如此完颜部算是正式进入了奴隶社会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