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白米粥






女儿问我:妈妈,你家乡的县城是不是变化也很大呢? 我想变化一定是有的,但是具体有哪些变化我却说不出来。因为其实我对自己家乡的县城并不熟悉,说起我来县城的次数是数得过来的。第一次是小时候有一年过年跟着父母去县城给亲戚拜年,那时候还很小,脑海里只有模模糊糊的记忆。第二次我上初中了,倒是记得清楚了,但是那一次我去医院给眼睛做手术,一路基本上母亲牵着我走路、坐车的,所以我没有办法用眼睛好好看看这个地方。接下来上高中了,我们去县城参加高考,那就不用说,高考基本上都是留在学校休息和考试。后来的很多次都是直接去县城乘车,或者乘车匆匆经过县城,基本上没有逛过这座小城。 今天起个大早,我特意慢慢走进这座小城好好看看她。虽然这一小段路依然对她了解不多,但是她已经在安静地等我,微笑着跟我诉说那些温暖熟悉的关于家的故事。看那招牌上的“汤饭”,虽然我没有在饭店里吃过,家乡的汤饭就是用各种汤水就着饭吃。让我想起小时候喜欢用“粥汤”泡饭吃,白花花的米粒泡在白花花的粥汤里依然是白花花,现在想起那种滋味应该是清淡寡味的,无论童年时光有多少乐趣,粥汤泡饭都不好吃,而且大人们常常说这种吃饭不健康。但是小时候我们是并不太在意的,碗里是白花花的米饭,含糊的几个简单寡淡的菜,矮桌矮凳就连餐桌都不像餐桌,如此一来,我们吃饭就可以连仪式都省了。小孩们捧着碗饭随意拨点菜在饭碗里就可以由着自己喜欢选择吃饭的地点和方式,或房前或屋后或蹲或站,或跟小伙伴们边说边吃,或吃着吃着就放下碗玩起来。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吃饭过程的快乐已经大于饭菜质量的本身了。 我坐在一家饭店花四块钱买一碟肠粉,就可以任意喝店里的白米粥。我想如果母亲在这里的话,她一定又感慨一番:现在的时代多好,饭店给你随便喝的米粥都比我们小时候千辛万苦干活换来的米粥都要稠。可惜了,现在就算随便让我们喝,也都喝不了多少,换了从前,如果能让我们敞开肚子随便喝的话,这一锅粥大概能填我们一家人的肚子…… 我小时候的生活自然是比母亲小时候好很多了的,白米粥是可以吃饱的没。母亲每天清晨四点就起床熬一锅白花花的米粥,煮好后先捞一些稠的粥给猪吃,然后才叫我们起床喝没那么稠的粥,喝完粥就上学去。我们不理解为什么猪要吃得比我们好,是因为猪比我们重要吗?后来母亲说猪要养肥了卖钱给我们读书,这样看来,我们还是比较重要的,读书也很重要。据我了解,也就我们家乡人才那么喜欢在早餐时间喝白米粥的。记得上大学时,我看到当地的潮州人也喜欢喝白米粥,但是他们喜欢就着卤蛋或咸菜吃。回婆家时,当地人也喝白米粥,他们是把米粥当作正餐就着大菜吃的。而我们是在早上光吃白米粥作早饭的,不需要任何菜肴作伴。 一碗热腾腾的白米粥看起来清淡寡味,却清爽舒畅,温暖着你的胃,这是一种勤俭质朴又温暖幸福的人生体味。就像街上遇到一对老夫妻,他们结伴而行,走累了就互相给对方捶捶背,这种幸福简单又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