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解决之道(下)
三 相关政策和建议
(一)健全和完善现行社会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化储蓄为内需
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制度的作用下社会才能稳定运行。政府应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发挥出社保障体系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尤其是良好的保障体系在扩大内需、应对社会危机、提升经济发展效率等方面将会产生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的前提是稳定的社会只有在稳定的状态下,社会经济才能平稳发展,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来到了经济下行期,这种情况下将会引发社会危机,而社会保障可以减轻人们的危机感。遭遇经济危机,使人们的收入普遍下降,政府如果能够提供完善的失业保障并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将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提高支出资金,并使用转移支付的方式稳定居民的消费,这样就能够避免由于失业以及收入下降所导致的社会消费萎缩,尽可能的稳定国内的需求。
(二)建立新型多元化养老模式,化政府养老为全民养老
工业以及经济发展在不同阶段都有着各自的特征,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结构相适应,而人口结构影响了消费的特点。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剧老年消费者数量增长,因此消费结构会适应新的局面,而与之配套的社会工业生产体系等也会作出调整。国外为例,国外与老龄化相关的产业数量众多,工业市场庞大,而我国也可以借鉴这种老龄化产业发展模式。政府可提前建立起防范预警制度,提前规避老龄化产业的缺点,尽可能的将负面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首先对我国人口变化数据进行监测,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且扩大指标范围,更新指标数据,从各省市寻找到具有代表意义的检测目标,将数据收集统计分类。制定信息数据反馈制度,采样数据一定要精准并给予科学的监督。有了数据做支撑,政府可构建出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可以减轻政府的养老负担。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指导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市场和消费者关系密切,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改变都会影响对方。比如消费者结构出现变化,市场立马就作出反应,以确保和消费结构相一致。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长,消费市场上必然会做出改变,以迎合老龄消费者的需求。动用市场的力量,专注于发展养老产业,服务于老年人群,这样一来就能减轻政府的压力加传统的政府养老,转化为全民养老模式。只有增加了社会上的消费总量,才能够为经济增长带来积极的意义,因此要开发出消费市场当中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形成以产业解决养老问题的局面。
(三)适当调整劳动年龄范围,提高劳动力素质
在总人口数量中,老龄人口增长表明了其他年龄段的人口数量下降。总体上来看,年轻的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因此各区域要制定出适合的政策,调整劳动年龄范围,推出多项措施吸引劳动力,这就需要政府在就业制度上进行改革以及创新。以黑龙江省为例,该省份以农业工业为主,发展现代化农业提升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平,导致了农村出现了很多的剩余劳动力,根据市场规律,多余的劳动力会自动前往城镇从事其他工作。政府可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将劳动力资源投入到第三产业。另一方面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指导劳动力参与就业培训活动。合理开发当地的劳动力资源,才能真正的促进区域经济良性发展。
从劳动者的角度来看,要给予劳动者充分的支持,并引导劳动者积极参与到流通环节,确保劳动力市场能够保持合理的流通,解决了就业问题,劳动者就能在社会上生存,减少了生存的压力。建议各地政府结合地方的发展状况,提升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为劳动力就业提供多样化的平台,在政策上给予指导,充分的发挥出劳动力资源的价值。
(四)充分利用老龄人才资源,发挥老年人预热
社会人口进入到老龄化阶段,对于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企业可以把握市场变动的机会,开发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产品以及服务及时调整企业发展的战略,以应对人口变化的趋势。结合市场的需求,企业可调整产品架构,将关注点放在挖掘老年人市场方面,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水平,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除此以外,非盈利组织可以发挥出公益性作用,上门为老年人带来服务。在社会上,有众多公益性和非公益性的养老组织以及机构,而这些机构同样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在众多机构的支持下,老年产业,有了发展的基础力量。重视老年人市场,将会使我国企业未来应关注的问题。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资本发展,人员的作用非常重要。优质的人力资本可以提升资本利用的效率,并为经济增长提供条件。首先从农村人力资本当中寻找潜在利用价值,大力开展培训活动,进行职业教育,提升产业劳动工人的整体素质。其次,对产业建设提供扶持政策,比如发展当地的工业经济,以增加工作岗位,每个区域都有一定的差异性,区域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因此在适合发展高新产业的地区,可以重点发展高新产业。有的地区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重点扶持劳动密集型企业,这样每个年龄段的就业人口都可以获得工作。第三,随着医疗条件的升级老年人口的人均寿命有所增长,很多老年人虽然退休,但是身体依然健康,在特殊领域老年人有着文化优势和经验优势,可以针对这部分人群设置特殊岗位,以发挥出老年人的价值。
结 论
综合本次研究,对人口老龄化以及经济增长的有关理论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现象对经济增长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对我国劳动力人口的特点进行了研究,从理论层面上了解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的,比如导致社会上适龄劳动力人口下降,遏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中涉及到劳动生产率以及经济增长率等理论。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给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通过全方位的解析,在文章的最后给出了解决建议,比如发展老龄化产业、制定人口结构变化预警制度、拓展老年人市场。
人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虽然社会在进步,经济在缓慢发展,但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会给经济带来负面影响,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次研究主要是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角度进行了解读。虽然不利于经济的稳步发展,但需要合理的平衡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尽量的规避负面影响,并利用当前人口结构和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的机遇,发展新兴市场,挖掘消费潜力。社会上的劳动力供应在减少,经济增长放缓已经成为了常态,因此人们要正确分析经济增长和人口结构变化的联系,制定出科学的应对方案,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国内部分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各地政府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从更长远的视角面制定发展规划,才能有效的应对这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