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在古代社会,人类社会的权力主要分为三部:王权、官权和民权,彼此制衡,相互滋生。但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民权从未战胜过王权和官权?
原因就在于,中国社会是靠血缘关系维系起来的,而用血缘关系维系起来的规模最多不会超过150人,这种小规模的组织只能靠记住彼此的名字来维系,而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多了就记不住。所以,以宗族为单位的基层组织顶多只能算一个小型的自卫团体,更别说形成战斗力了,根本不具备主导局势的能力。
当然,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也广泛存在行会和帮会,但这些组织都只是基于利益分配的调剂和仲裁组织,凝聚力仅限于小团队的利益分配,根本不可能有规划、实施和振兴整个社会的意愿和能力。
而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本质,事实上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存本能激发的原始欲望的集中爆发,简单来说就是谁给他们饭吃他们就给谁卖命。至于什么是组织?怎么创造物质财富?如何维系和发展一个国家?他们根本就没那些概念,除了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他们谁也不关心。
这种基层原子化的结果导致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后的结果都千篇一律,那就是在一轮又一轮残酷的淘汰战争后,最后的胜出者成为新的最终利益分配的主宰,直至这种纯粹的利益分配游戏难以为继,新一轮农民战争再次开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几乎全部都是在现有利益上的重新分配,很少有人系统地思考物质财富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让物质财富增长?大家都把精力投入到利益的争夺上,凡是触动利益的改革都会被各个阶层抵制,整个国家又如何进步和发展呢?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