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遵循“社会时钟”的人生
查看话题 >WHV|很多事情并不需要等有了很多钱才能做,比如打工度假
世俗的成功带来外界的自由, 但自我的自由,可能并不需要很多钱。 我曾经也是觉得很多事情需要等到有钱于是有闲了才能做,比如环游世界,比如看很多书很多电影,比如出国看了很多风景的林宛瑜们。
经济独立对于出走的娜拉们确实很重要,但是经济独立并不意味着财务自由,有时候财务自由的必需性是不是被吹捧得太高了,出国看了很多风景的林宛瑜们很多并没有优渥的物质基础,比如我。
(也有很多家境或自身积累优渥的林宛瑜们。) 我当时有多少花多少钱没有积蓄,决定要出来之后开始稍微省着点花。出来的时候带了大概一千刀澳币,但信用卡还有点没还完。
我是做好了要找工作养活自己甚至可能一开始要吃点苦的准备,我要好好玩但是没有要求豪华酒店,我要好好体验当地美食但没有要顿顿大餐各种米其林,我要看世界但没有要跟着消费主义打卡,我要看风景但没有要各种高端行程,我也没有打算要尽早有房贷车贷下一代。
事实也证明没有财务自由也可以看世界看风景。 世俗的成功带来自由,这里的成功其实就是指的名和利,而这个成功确实可以让外界合理化你的所有选择,所谓功成身退啦归隐山林啦。
你按着社会规定的路寒窗苦读、拿文凭、找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你按着社会的规定努力赚钱然后精疲力尽通过花钱释放压力,社会还会不断告诉你钱可以这么花那么花,然后你继续赚钱,内需不断扩大经济不断增长你也在这个赚钱花钱再赚钱的圈子里忙活着,想象着等赚够了钱就如何如何。也确实有获得了物质自由于是彻底自由的大佬们作为参照给人希望。国泰民安。
有了这方面反思之后陆续接触到的这方面相关的书:《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制造消费者》、《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等。我也还没看完,还在学习中。 但是个人的自由到底是不是社会给的,社会给的自由到底是否存在,你满足了这些条件是不是还有其他条件在等着你,你有没有意识到大佬们的自由里你的贡献值,某些社会环境是不是在CPU我们。 在澳洲的这几年因为身处其他文化,因为离自己原本的环境远,没人问你工作是什么收入几何年纪几岁是否结婚房产多少,自由这件事突然回归到了自我。
而自由一旦回归到自我,你就发现自由没那么贵。生活本身是目的,打工只是工具。就像《刀锋》里的拉里不接受高薪工作,在漂泊里寻找自己,在社会看来可能鲁莽但或许比怯懦地顺从更人间值得。 精神不自由的情况下只能不断追求社会给的“物质自由”梦来幻想自由。
当然了反过来说,人也有寒窗苦读、拿文凭、找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的自由,只要这是你想要的而不是不得不的选择。 那么自我的自由生活需要多少钱,其实工作半年完全够用: WHV|体验式打工度假四年收入与支出(抱歉啊没有存款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