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村站
那天,和九零后朋友聊天,说起坐绿皮火车的经历,才知道我们相差近二十年的两代人,都对驶往江边村的列车有着深刻的记忆。
兒时去外婆家可坐汽車或火车。長途班車在老福山候車,走105国道在广福拐弯,向三江口方向。火车是在老南昌站上车,经過向塘站,江家站,到三江口站下車。它的终点站是江边村站。
那时坐绿皮火车,特别慢,人也特别多。什么站都停,除了始发南昌站,中途站上的农民特别多。而且往往是肩挑手提的上火车,把车厢每一处都塞得满满当当,算是客运加货运编组。每次会车时,都是绿皮车临时停车,等候红色的特快列车,呼啸而过。孩兒的心中特别羡慕特快上的乘客,有朝一日也坐上。那时一般买不到座位票,往往是被大人安排挤在别人的座位上。似乎是没有座位票的概念,售出来的都是站票。一个坐在座位上的乘客,准备下车前的空座,早被站在旁边的人守着。当然,一般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那时的人更加朴素和朴实,没有电子产品的年代,抬头聊天更容易被接受。当然,吃瓜子也普遍,瓜子壳座位下尽是。冬天冷,靠关窗;夏天热,靠头顶上那个慢悠悠旋转的电风扇,在中间过道上的车顶处。
除了绿皮火车之外,也坐过用蒸汽机头拉的货車。货車没有上去的台阶,大人们是爬上車箱的,小孩是下面抱送,上面接进。車门一关,里面只有几个60cm的窗口可以透气、透光。印象特别深的是,从蒸汽机头走过的经历。那大大的,比小孩高出许多的大圆轮,刷着红红的漆,像一张大口一般。突然,刺耳的汽笛一拉,白色的蒸汽从大圆红轮处急速的喷出,把大人和小孩都吓了一跳。大人抓紧住小孩的手,拽着加快往前走。
那个时候,江边村对我只是一个地理名词。初中上地理科时,才知道这段铁路叫向乐铁路。从地图上看,就像一段盲肠,孤零零地挂在浙赣线上。在资讯闭塞的年代,从大人的口中,知道那里有个矿。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后来查到,向乐铁路建于1965年,起点是南昌的向塘,终点站是江边村,站址在江西省乐安县北部公溪镇荷陂村。在中国铁路系统中为四等站、货运站。
向乐铁路长117.4千米,为地方工业支线,沿线车站总数13个。江边村火车站是向乐线支线上的最后一站,也是乐安县唯一的火车站。我那位九零后朋友,兒时去的就是乐安。江边村的特殊性,是这里当时发现了铀矿,共和國的原子弹原料就来自这里。当然,那个时候是高度保密的,矿厂对外就是三个阿拉伯数字,721矿!
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成为了历史。2013年5月5日,南昌铁路局停运了向乐线南昌——江边村7205-6次(开行了近五十年的)绿皮火车。721矿,也光荣的完成了历史任务,人员迁移,原厂区成了空城。
历史在某一瞬间被划亮。有了那次对话后,我总觉得该写点什么。为曾经的過往,几代人的年華。如果能让历史脉络的灰尘吹掉,让它们再一次展现曾经的骄傲。那么,就是在下的所幸!
2023-08-11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