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写写230812——Joy Boy
“如果,我是说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还会选择出生在现在的家庭吗?还是根本就不出生的好?”
我问出这个问题时,Joy正对着一盆水煮鱼吃得满脸大汗。
“什么?”他似乎没注意我的问话,只顾着一边辣得吐舌呼气,一边又急着捞出鱼片送嘴里。
再问他一遍?其实也没期望一定要有回答,还是不要打扰他吃鱼的快乐了。
我们相识于一场音乐节。原本按不同价格的票,位置分前后,我买了最贵的也才600多,想说离得前看得清,结果到了才发现,先到先得,自由站位置,没有规则。
于是我站在了最后面,成了人挤人中的一个,让我怀疑自己是在早高峰开往西二旗的地铁上,不同的是,地铁也许还不用站那么久,有时候还有个座儿,不由得在心里骂主办方不靠谱想退钱。
骂归骂,本就身高不高,一边手握成拳,胳膊缩在胸前,在四面的夹挤中不至于让自己被挤成肉饼,一边还是尽力踮着脚、伸着脖往前看。地铁上可看不到那么多歌手的真人,挤都挤了,一定得多看两眼把票钱赚回来!
那是秋天,音乐节名为麦田,实际搭在一片枯黄的起伏坡地上,没人时一片荒芜,现在有了看音乐节的人众,也许在高空俯视,像一大片密密麻麻的蝗虫,在音乐的催眠仪式下,嗡嗡蛹动,起伏成浪。
凭着一种现在的我不是很理解,自己当初怎么做到的硬撑精神,我就以几乎从头到尾没怎么变过的姿势(不是我不想变,太挤变不了),看了一场几个小时的音乐节。
尽管身体又僵又麻,迫切希望能坐下来,让浮肿的腿脚休息一下,还是在最后压轴歌手出场时跟着人群一起欢呼。
想看这个歌手,在看这场音乐节的原因中占了90%,还有10%就是年轻爱凑热闹,想感受一下音乐节的时髦,或者说想有个素材发朋友圈,显示一下自己在北京并不是完全苦逼的打工人,还是有着丰富的娱乐生活,是个看音乐节的时髦的人。
总结一下就是,音乐节很便宜,而我又可以通过它显得生活得很符合潮流,可以让别人觉得自己是过得很精彩很不错的人,何乐不为呢?
虽然是装逼,但是也要在自己喜欢的歌手这里装,所以选了那一场,但过程来讲,这个逼装得实在太苦逼了。
和心里一直后悔、暗暗叫苦的我不同,Joy很欢乐。音乐节的镜头会扫到观众席,拍大家摇头晃脑的兴奋,凸显一种大家非常沉浸非常快乐的氛围。
Joy在人群中扛着一把大旗,上面是当天演出的其中一个乐队的名字,红底白字,草草的字体,和那个乐队一样狂放的感觉,当然是后面听了那个乐队的歌我才知道。
镜头拍到他那边,他就挥舞旗子,冲着镜头做鬼脸,逗得大家哄笑。于是后来镜头只要扫观众,就往他那边扫,他脸上的兴奋和快乐,似乎比舞台上的歌手更有感染力,每次扫到他都会让人群的兴奋更上一个度,从高空看,蝗虫们起伏的浪应该也更大了。
他的位置更靠前,在我的右前方,个子高高的,穿红色T恤,扛红色旗子,脸上的鬼马表情似乎和他的劲头一样用不完,每次镜头都有不一样的表情出来。
和他一起的,应该还有好几个朋友,到最后他们甚至手搭肩膀排成了一队,为首的他举着旗子,开始游行转圈,在人挤人的、几乎连换个姿势都困难的蝗虫群里!
挺羡慕的。后来才知道位置比我靠前很多排的他,买的是最便宜的100多的票。这让我又后悔当时没真的找主办方退钱,但他说,后排前排都是排,多掏少掏都是钱,而钱嘛,都是可以再挣的,当天的体验却是此生一次的,那几百块钱又算什么?
说的也是,给自己的“糟蹋了钱”找了个很好的不计较的理由,于是就快乐起来。
于是就学着快乐起来。是我和他在一起之后常有的感受。
按说音乐节各high各的,high完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各该干嘛干嘛,各自不会有什么交集。
但那天是个意外。喜欢的那个压轴歌手安可了下,音乐节结束时已经22点多。大家出了荒芜的坡地草场,沿着一条宽阔土路去往音乐节大巴的集合地。
路的右边是条河,黑漆漆的静谧;路上是散场的人流,叽叽喳喳的热闹。再远处,是城市的车水马龙,霓虹灯因为距离,缩小成红黄蓝的光点在远处闪耀,一条很长很长的桥在前方,桥上等距分布的灯连成灯带。
静止的长长灯带、发光的桥、闪烁的霓虹光点,与黑暗的夜空、黑暗的河流、树木,相互映衬,构成了既觉得安静,又觉得热闹的夜景图,还怪好看嘞。
虽然还要走路,但不用挤着,又能动,就已经是大大得解脱了。只想赶紧坐上大巴,然后回家躺床上睡觉。
但大巴只把大家拉到一个路边公交站台,就走了。剩下的是各自打车回各自的家。
深更半夜,地铁已停,路上也没多少人,打车打了好久都没打到,身边的人都打到车或不知走去哪儿了,我还在等。
又冷又困又饿又累,本想看个音乐节让自己的北漂生活显得不那么苦逼的我,却实实在在苦逼到家了的感觉。
然后看到了在夜路中唱着歌走来的Joy。之所以是唱着歌,而不是哼着歌,是因为他真的是在唱,在寂静的夜里听起来有着放声歌唱的自在。
这个人怎么回事?不知道累吗?
这样想着看向他,他的目光刚好也扫过来,就那么顺便和我打了个招呼“Hi~”
谁要在大半夜的马路上,和一个不认识的男生say hi呀!
但毕竟一起看过音乐节,也算是半个熟人?这样想着,居然回了他一句“哈喽”,我可能脑子饿坏了。
就这么聊起来,我说我也是看完音乐节过来的,在大屏上看到过他,也看到他和他的伙伴,“现在你怎么自己一个人?”
他眼里闪过惊喜,“原来也是看音乐节”,说和朋友们一起散场又在这附近吃了个饭,现在刚告别各自回家,他走到这里准备打车,末了加一句:“你住哪儿呀”
居然又很自然地对一个刚认识两分钟,说了不超过三句话的人说了自己住哪里。
“好像顺路哎,我打到车了哎,一起走?我可以让司机先送你到家,再送我的。”
天知道为什么我打了半天打不到的车,他一下子就打到了。犹豫了一下,看了眼他脸上的灿烂,就答应了。
一路上聊了聊我喜欢的那个歌手,他喜欢的那个乐队,为了给他车钱还加了微信。终于到家之后,一沾床就睡死过去。
第二天才想起来问他车费多少,“等我找找打车记录”,他也压根没在意,然后就没了音儿。
这人未免也太大大咧咧了吧。是不是可以借他钱,然后等他忘记就不用还?
无奈又隔了一天问他,却回了句:“真记不清了,不然你给我点个咖啡外卖,就当车钱?”
就这么把自己的地址泄露出去,也就是他会干的事儿了。
作为一个早上喝了咖啡,晚上还是翻来覆去睡不着,也不喜欢喝,困得要死也不喝咖啡的人,我截图问他喝什么,他问,你有推荐吗?
……
得知我不喝咖啡,还好奇地问为什么。
真是个有趣的人。自来熟的,我们就像本来就认识的朋友一样,开始做起了朋友。
从朋友圈互相点个赞,偶尔上班摸鱼时聊两句,到讨论最近看的书、听的歌和一些琐碎……居然也能一直聊下去,不会没话说。
于是知道了他喜欢喝咖啡,喜欢看展览、演唱会,喜欢运动,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喜欢猫,也养了一只布偶……
而他也知道了我不喝咖啡,也想看展览、演唱会但真的去看的很少,除了上下班走路基本不怎么主动运动,平常就喜欢呆在家里不出门,不喜欢养宠物,更喜欢狗……
也和我的总是犹豫不决不同,他想做的事情就会立即去做,工作不开心了就换,城市待烦了也换,想买什么就立即买,不会特意等活动免减。
生活主打就一个随心所欲,随遇而安,也像那句TVB经典台词: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所以他就怎么开心怎么来。
越来越熟之后,习惯了紧绷着生活的我,也受他影响,在很多事情上开始更放松地对待。
比如不会要求自己加班到24点也一定要把事情干完,工作嘛,干不完的,今天没了明天又有,只要想,就有加不完的班的,倒不如学学他,努力工作但也要自己舒服,不拼命加班,也一样上班;
休息就好好休息,天塌不下来,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该玩玩,大好世界等着我们去领略,没什么事情重要到让我们不能出来吃个饭玩个乐,也不需要很多资本,就可以去尝试自己想尝试的新奇。
比如邀不吃辣的我来吃这家水煮鱼,就是他的提议,甚至顺便还把他的猫装包里带了过来。莫非这是只四川猫喜欢吃辣?
会问开头那个问题,是我在第无数次听到我妈让我回老家找工作、安稳过一生的规劝,终于忍无可忍说了一大通想说的话,把她拉黑后的突发奇想。
类似想问的还有很多,你会拉黑你的家人吗?你在北京的原因是什么?你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以及,你觉得我怎么样?
我能想象到这些问题后面,他和我完全不同的想法和回答,却对最后一个问题,希望能得到一个和自己所想相同的回答。
但我不敢问出口。他的朋友有很多,他随性自在容易感染带动人仿佛是天赋,了解之后,也发现他其实很擅长细心观察别人,自己快乐的同时也会照顾别人感受,喜欢上他很容易,但他一贯的热情,好像喜欢所有人,但也就代表没特别喜欢谁。
算了算,音乐节是去年秋天的事,现在是夏天,我们认识也不过不到一年,虽说平时经常聊天,也约着吃喝玩乐,越来越熟,但……
贸然地告白然后被拒绝,对我这个怂人来讲,有着跨不过去的羞耻感,还是算了。
摇摇头也捞起一片鱼肉,辣得呲牙咧嘴,却也爽快,朝着他露出一个大咧出门牙的笑。
“你现在笑起来和刚认识你的时候,好不一样”,他没头没脑来了这么一句。
难得这么大大咧咧的人,居然能注意到我的笑还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了?”
“你之前笑总带着点腼腆,即使笑也没有很高兴感觉,现在笑得会更开。”
我有吗?在心里纳闷了一下,正想要怎么回他,他的声音又响起来,“那天在站台,我正走着,看见你一个人孤零零坐那里,就像只无家可归的小猫,眼神又透着冷静淡漠,但看见我的时候,眼神里又好像划过了一丝什么,还扯出了一个像是想笑但又不想笑的,一看就是下意识礼节性的抿嘴笑,就很想逗逗你,看看你会不会变一个样子,Hi都说出口了才意识到跟你搭了话”。
他终于放下筷子,擦了擦吃出来的汗,坐正,继续看着我说道,“你刚刚问我什么我没听清,还我问你一个问题吧,你喜欢我吗?”
一瞬间,所有的辣感全部消失,周围其他食客的声音变得遥远,看着面前的他依然一脸没心没肺笑得灿烂,我的心跳突然加快,“咚咚咚、咚咚咚”,连跳了好几下之后,“喜欢”都说出口了才意识到。
“那我们在一起吧”,这句话说出口,他笑得又更灿烂了一些。我却想问他为什么,你喜欢我?为什么喜欢我?我们明明那么不同,他心里装着很多快乐,而我心里装了很多不快乐。
估计是我的表情透漏出困惑,他摸了摸身子被装在包里,只有个头在拉链缝里露出来的“雪团儿”,又说,“我家猫是我捡回来的,捡它的时候它腿脚受过伤也脏兮兮的,刚回来的时候特别怕我,我接近甚至会挠我咬我,每天就蹲在一个地方不怎么动,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但慢慢的,它开始在家里走动,也开始吃我手里的猫粮,甚至到后来,开始主动跳到我身上,我晚上睡觉的时候跳上床窝在我旁边,对着我露出肚皮让我摸。”
“那天在车上,你聊起喜欢的事情眼里有光,不过刚认识了之后,你话不多,能看出你有不开心,但从来不会说,对人总是摆出一副笑脸,总觉得你很隐忍,也总是很紧绷,但又努力在让自己快乐,也看到你在越来越快乐。”
“也觉得蛮神奇的。对我来说,快乐就是理所当然去追求的事情,也能比较容易地达到。但看着你很不容易地一点一点变更快乐,有点被打动,觉得这样很了不起。如果你愿意,我想和你一起,我们一起快乐。”
我们一起快乐。从小到大,认识那么多人,甚至比如父母,一直强调说什么都是“为了我好”,却只是一直在告诉我要争气,要听话,要成为让他们满意的样子。这世界也有很多标准,告诉我该怎么活才有价值才成功才让别人羡慕。却从没有人对我说,你要快乐,我们一起快乐。
我也摸了摸“雪团儿”,好啊,我们一起快乐。一起在诺大的北京,以快乐为目标地活着,即使走在地铁换乘站的人群里,也不会因为渺小和平凡而心慌,不害怕地活着。